疑罪从无彰显人权保障重大进步 |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披露,2013年至2019年3月,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对5876名被告人宣告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这一鲜活的数字,彰显了新中国司法人权保障的巨大进步。
疑罪从无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条基本司法原则,是由无罪推定引申出来的一项重要制度。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刑诉法的依法确立和在司法实践中的落实彰显了司法人权保障的重大进步。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 |
维护国家密码安全 促进密码事业发展 |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密码管理局负责人就密码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您介绍一下密码法立法的目的。
答:密码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 |
维护国家密码安全 促进密码事业发展 |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密码管理局负责人就密码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您介绍一下密码法立法的目的。
答:密码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密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特殊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新时代密码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担负更加繁重的保障 |
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
天下大治,古往今来无数治国者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寻。
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将在京召开。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是会议的鲜明主题。
蓄积七十年磅礴之力,奋进新时代筑梦之途。
时代正见证,历史将铭记。以习近平同志为 |
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十二次委员长会议 |
本报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彭波)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委员长会议25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栗战书委员长主持会议。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飞向会议作了关于密码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修改意见的汇报,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的决定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对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对关于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横琴口岸澳方口岸区及相关延伸区实施管 |
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不断完善 |
10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副检察长张雪樵,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庆到会回答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发言询问。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党中央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从试点到全面推行的时间不长,取得了初步成效。我想了解的 |
《红旗文稿》:法治铸就平安中国 |
新中国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奇迹”令世界赞叹,同时也引起很多人对“中国奇迹”背后奥秘的探究。为什么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原因固然很多,其中确保社会稳定是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用法治牢牢掌握了社会大局稳定,平安中国为中国稳健发展提供了社会稳定这一基本前提。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稳定问题 |
《红旗文稿》:法治建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
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获得感,法治发展影响人们的安全感。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成功从来不会是“单足跳”,而必定是步调协同的“集体舞”。对于大国而言,更是如此。法治同样既是构成中国奇迹“四梁八柱”的重要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同样是中国发展故事中令人感佩的章节。
确定预期性:法治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奇 |
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
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草案)》。2019年4月20日,国务院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条例》基于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提出了一系列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新理念新制度新要求,是新时代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制度创新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阔步前进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理论研究中具有时代性特点、原创性本质和基础性地位,对中国法治具有统领性的重大意义。这一概念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学理论创新,具有五个方面的重大推动作用。
第一,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五大报 |
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 |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陈菲、黄玥)23日,最高检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公益诉讼是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2015年7月,我国开始推行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2017年7月1日,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推开。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健康发展,形成了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 |
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
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全面依法治国涉及国家治理各个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全面依法治国对国家治理的重大意义,更好发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重要作用。
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 |
婚前重大疾病都有啥标准 |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黄玥、白阳)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22日分组审议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三审稿。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草案三审稿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维护平等、文明、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方面取得较大进步,总体已经比较成熟。同时,围绕婚前告知重大疾病、设立离婚冷静期、离婚后抚养探视子女等问题,与会人员各抒己见。
婚前“重大疾病”,有啥界定标准 |
维护好司法鉴定的公信力 |
是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维护好司法鉴定活动的规范性和公信力,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0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在此基础上,司法部颁布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为加强司法鉴定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等目标,完善司法鉴定管理立法,维护好司法鉴定的公 |
修法防欺凌防性侵,强化校园“护苗” |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胡浩、孙少龙、王子铭)校园欺凌、性侵未成年人等问题危及校园安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1日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对于防欺凌、防性侵等作出针对性规定,补牢校园安全保护网。
增设强制报告制度
在校园欺凌和性侵案件中,受害者和知情人常常选择沉默,给问题的发现、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