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小见大”写好服务群众“大文章”

作者杨光明  网站编辑bsd-5  责任编辑申志清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日期2015-10-09

  祥云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有力抓手,紧紧围绕“8433”工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从小处细出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做强为民服务大文章。

  建设“小场所”,搭建“大舞台”。按照“一所多用”的思路,在全面完成村级活动场所阵地化建设的基础上,将活动场所阵地化向村民小组党组织延伸,开辟了以村级活动场所为中心的综合性开放式服务新阵地。利用活动小场所服务大民生,切实把村民小组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全县已建成村民小组党组织活动场所368个,仅2014年内就建成124个。到2016年底,祥云县将再完成273个村民小组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同时,在21个重点村建立“两校一中心”(村级党校、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党员活动中心),组建了由各级各部门80多名专家领导组成的“师资团”,实行送课下乡。近两年来,21个“两校一中心”共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338期,培训人数31752人。

  打造“小平台”,发挥“大作用”。按照“便民利民为民”的思路,从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整合现有资源,先后投入3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148个综合平台,实现综合平台站点全覆盖,整合26项便民服务事项,通过“电脑+手机+电视”实现“三屏合一”,构建县、乡镇、村(社区)、组四级服务网络。针对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等问题,实行网络服务事项逐级审批,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办事。整合教育和网络集群功能,全县广大党员群众可免费在线学习党建要览、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等知识,同时,还及时提供农业信息、致富信息、市场行情、就业信息、金融信息、医疗信息等综合信息的查询,让群众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综合平台的建立,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干部跑腿”再到“网络跑腿”,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创建“小环境”,营造“大氛围”。按照“以小见大”的思路,顺应新时期党建工作需要,开通了“红色祥云”微信公众号,有效地将党建阵地拓展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指尖上,开辟了基层党建工作新阵地,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服务于民的水平。“红色祥云”微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方便快捷以及手机用户广泛等优势,及时向党员群众推送基层党建知识、干部人才工作、政策方针、特色亮点、风土人情等党员群众所需内容,让党员群众,尤其是流动党员和老党员等特殊党员群众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教育,了解工作态势。“红色祥云”微信平台还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为党员干部学党建、评党建营造了浓厚的大氛围。通过朋友圈,党员干部对学到的知识、学习感受、党建工作建议等进行分享交流,达到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互动交流,不仅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也加速了党员干部的成长,增强为民服务本领。

  构建“小网格”,蕴藏“大智慧”。按照“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新管理、服务民生”的整体工作思路,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实现社区管理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一是打破区域服务壁垒,建立网格化服务体系。以党支部为单位划分一级网格,以社区街、道为单位划分二级网格,根据辖区面积、居住人口状况、流动人口分布情况、管理难易程度等因素,结合辖区内居民、单位及个体商业网点实际需求,划分三级小网格。二是突破信息不足瓶颈,建立信息收集网络。进一步精细网格化管理,推行“一个党支部﹢一个网格﹢一份信息档案”的模式,构建覆盖整个社区的社情民意信息收集传递网络。三是打破坐等上门常规,建立上门服务机制。通过“定人﹢包片”的运行模式,建立人员下沉网格,服务送上门的服务机制。四是打破方式单一格局,树立自觉服务观念。五是打破群众参与缺位局面,树立自我服务意识。打破“单一”的服务格局,向“融合”的服务方式转变,以适宜适度的服务平台为依托,调动网格工作人员积极性,强化自觉服务意识。(云南祥云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杨光明)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