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我国具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优势
作者汪同三              日期:2013-04-11               阅读:4238 次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这样的目标体现了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原则,体现了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体现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有机结合,既符合当前国情,又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科学理解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截至2011年,我国已经连续7年把经济增长目标定在8%左右。2012年,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为7.5%,略低于前几年的水平。适度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这是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努力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2012年我们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2011年世界经济饱受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以及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增长速度下降。由于欧债危机仍在发酵,最终结局如何难以预料,各方面对2012年世界经济普遍比较悲观。当前,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压力明显增大,特别是国际市场萎缩严重影响我国外需。从去年第一季度开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出现逐季减慢的趋势,特别是近几个月工业、出口、财政收入等增长速度都出现较明显的减慢。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的重要对策,就是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以不变应万变,全力保持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5%的经济增长目标虽然略低于前些年,但在世界上仍属高增长速度,符合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这是为了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纵观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汲取。这其中既有发达国家在保持总量优势的同时始终保持生产率领先的经验,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我们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突出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是7%,这一目标既体现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的要求,又体现了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必须更加重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重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支撑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重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着力点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必须进一步扭转单纯追求GDP、盲目追求高速度的倾向,把经济发展的重点由更多看重数量的扩大转向更加注重生产率的提高,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这一目标既反映了目前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重要性,又体现了我们把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适当水平的决心和信心。

  受多种因素影响,2011年年初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涨幅曾经高达6.5%,为近年最高。针对物价上涨,我们采取了综合应对措施,积极效果逐步显现,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绝不可掉以轻心。第一,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较为明显的物价上涨,虽然具体成因有所不同,但导火索都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基础薄弱使得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价格具有稳步提升趋势。另一方面,我们面临增加农民收入的艰巨任务,农产品价格适度提升是需要接受的具有刚性的物价总水平上涨因素。第二,劳动力成本上升。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明显偏低。扭转这种状况,在未来一定时期使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提高幅度不低于或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生产率提高速度是必要的,而这也会加大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第三,欧美国家深陷财政金融困境,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采取扩张性政策应对危机。这种政策对我国形成的输入性通胀影响不可低估。第四,我国货币信贷投放得到控制,但是货币存量依然较大,仍需防范其可能形成的通胀压力。此外,2012年深化价格改革也需要在设定价格上涨幅度预期目标时预留一定空间。

  稳定物价总水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千家万户生活。因此,《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既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等对价格上涨形成压力的客观因素,又充分考虑了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最大程度地维护群众利益,是一个适度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应继续把抑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并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保障供给,争取实现供需平衡;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搞活流通、降低成本,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好处;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打击扰乱物价稳定的违法行为。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的就业目标与上年基本一致,但完成目标的难度要比上年大,因为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比上年有所降低,预计提供新的劳动就业岗位的能力不如上年,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必须付出更大努力。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劳动力需求结构出现变化,因此除了就业总量矛盾依然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今后一段时期,农民工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以及部分地区、企业招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难将同时存在。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重要的安国之策。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事关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新的一年,应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深刻认识促进就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通过促进就业为实现社会和谐创造条件。当前,必须全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各级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过程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失业风险有效控制,使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获得比较充分的就业机会。

  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一目标反映了目前国际贸易大环境的严峻性。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由上年的34.7%下降到22.5%;出口和进口的增长速度分别由上年的31.3%和38.8%下降到20.3%和24.9%。同时,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由最高时近3000亿美元减少到2011年的1551亿美元。这种状况表明,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导致的世界贸易严重萎缩已经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较大影响。我们有必要适当调低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目标,以适应国际大环境。

  适当调低进出口增长速度目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要抓住机遇,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当调低进出口增长速度目标有利于增强扩大内需的动力,进一步调整我国的内外需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使经济发展植根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2012年我们应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工作,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发挥进出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努力在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扩大出口,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努力开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另一方面,适当扩大进口,发挥好进口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高国民福利、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缓解国内资源压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作用。应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除了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项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政府工作报告》在阐述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时还明确提出,“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新的一年,应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制造业,积极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强化自主创新,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建设,努力完成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当前,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



  阅读:4238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