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驳“恩格斯宣布放弃共产主义理论”谬说
作者靳辉明              日期:2013-05-06               阅读:4141 次



  1842年11月—1844年8月,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期间,为了研究英国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劳动和斗争情况,遍访曼彻斯特工人和工人居住区,获得大量“亲身观察的可靠材料”。在此基础上,恩格斯将这里的工人阶级状况作为研究专题,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这部著作于1845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图为该书第一版扉页。



  前不久,有人在一个座谈会上讲了许多令人惊讶之论。他说:“从《共产党宣言》起到《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是宣传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于1883年去世。到了1886年,恩格斯宣布放弃共产主义理论。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中写下了一段令他的追随者们目瞪口呆的话: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绝对无益的,有时还要更坏。”这位同志接着说:“一切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实践者和研究者,都不可轻视或忽略这93个字,没读过或没读懂这93个字,就没有弄通马克思主义。上了西天,没取得真经。如果在这以前你读过许多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读过《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这些名篇,你就更要记牢这93个字,因为这93个字把这三大名篇否定了,把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否定了,把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否定了。”这位同志的所谓“真经”就是,恩格斯1886年写的这一段话,完全否定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著作,以及在其中所阐发的“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只要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美国版附录和1887年序言稍作分析,就可以戳穿其伪造恩格斯观点的实质和拙劣手法。

  为了解恩格斯观点的本意,我们把恩格斯这段话完整地引述如下。恩格斯在讲了马克思和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后写道:“我这本书只是它的胚胎发展的一个阶段。正如人的胚胎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还要再现出我们的祖先鱼类的鳃弧一样,在本书中到处都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主义从它的祖先之一即德国哲学起源的痕迹。例如,本书很强调这样一个论点: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绝对无益的,有时还要更坏。既然有产阶级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全力反对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所以工人阶级就应当单独地准备和实现社会革命。”以后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英文版序言和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都把这段话写了进去。这表明,恩格斯是多么看重这段话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更表明作为无产阶级理论家的恩格斯是多么严肃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和“修正”自己的错误。这位同志所说的“93个字”,恩格斯恰恰认为是错误的、需要纠正的观点,是旧哲学的“痕迹”,而不是肯定这个说法,更不是用它来否定《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和“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不需要多少理论素养,只要有一点阅读能力,都会读懂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意思。可是,这位同志却伪造恩格斯的观点,来误导群众,这才真令人“目瞪口呆”。下面对这位同志的观点作进一步分析。

  第一,用附录的观点否定《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基本思想。《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经济状况实地考察,阅读了当时能够找到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切著作和官方文件写成的一部共产主义的重要著作。其中不仅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所遭受的难以想象的苦难,而且揭示了这种苦难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不仅说明了工人阶级是一个备受苦难的阶级,而且还阐明了正是由于这种低贱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它在争取本阶级的最终解放中会有何种作为。这些重要思想,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也已经达到的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正如列宁在评价《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所指出的:“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而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除了社会主义,他们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所以,谈论这部著作,首先必须把握这些重要思想,离开这些思想去任意引申,都不可能正确把握恩格斯的观点。

  第二,用恩格斯不成熟的观点否定其成熟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理论学说,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由于他们是在德国的精神环境中开始自己理论活动的,而德国又是一个“哲学的民族”,所以,在他们思想发展初期不能不受德国哲学的影响,同时在他们创立自己学说的过程中,也不能不逐步“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列宁这样概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这段思想的发展:“马克思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超过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而1844年正是他们“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的时期,也就是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影响的时期。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恩格斯1844年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是这个时期即“胚胎”阶段的代表作品。恩格斯所说的“德国哲学起源的痕迹”,指的就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那种“企图把两个互相斗争的阶级的利益调和于更高的人道之中的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和《共产党宣言》第三节中批判的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他们尖锐地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用一种抽象的人的观点来理解社会主义,“他们不代表真实的要求,而代表真理的要求,不代表无产者的利益,而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正是针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格律恩任意剽窃和曲解法国社会主义的文献和论战性著作,马克思引用了海涅骂他的应声虫的一句话:“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也引用了这句话。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中寻找“差异”,然后制造对立,用不成熟的思想否定其成熟的思想,从而否定整个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1932年德国右翼社会民主党人首次发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在他们写的序言中就把这部早期著作说成是“新的福音书”,是“马克思的中心著作”,是马克思“成就的顶点”,相反,马克思成熟著作《资本论》等却被贬为马克思创作能力的“衰退和减弱”。他们自称是“新的马克思主义”,究竟“新”在什么地方?“新”就新在把早期马克思同晚期马克思对立起来,认为早期马克思是“人道主义者马克思”,晚期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他们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看作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演进过程,而是认为老年马克思背弃了他年轻时的“初衷”。同样,无独有偶,今天这位同志在论证其民主社会主义时,依然采用了其先辈德国右翼社会民主党人的手法,制造早年恩格斯同晚年恩格斯的对立,说什么马克思逝世以后的恩格斯放弃了他们过去的共产主义理想,发展到民主社会主义。德国右翼社会民主党人的“新的福音书”与所谓“真经”、“新的马克思主义”与“新资本主义”何其相似。

  第三,恩格斯晚年否定《共产党宣言》和其中阐发的共产主义理论了吗?当然不会。马克思逝世以后,正是恩格斯捍卫和发展了共产主义思想,这在他的许多著作中看得十分清楚,这里不再赘述。美国版附录原是恩格斯为在美国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的序言,后因出版时间推迟,他就又写了一篇新的序言,前者作为附录单独发表了。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序言中,不仅阐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而且还直接作了引证。他在分析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各种情况后,引用了《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共产主义原则和策略思想,特别指出,“共产党人”,“这是我们当时采用的、而且在现在也决不想放弃的名称”。在引用了上述思想后,恩格斯最后特别强调说,“这就是现代社会主义伟大创始人卡尔·马克思、还有我以及同我们一起工作的各国社会主义者四十多年来所遵循的策略”。这怎么能说晚年恩格斯否定了《共产党宣言》、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呢?这位同志是否读过这篇《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的全文,笔者深表怀疑,如果没有读过,又怎么敢于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作如此大胆的曲解,怎么敢于说恩格斯1886年以后否定了《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呢?

  这位同志对恩格斯“93个字”观点的伪造,是一种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有明确政治诉求的、企图主导社会舆论的思想政治倾向。在思想上集中攻击马克思主义,“消解”和“疏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政治上鼓吹颇能迷惑群众的民主社会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实践上,抓住当前出现的某些社会问题,或者是过去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某些失误,离开具体环境,无限加以放大,给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抹黑。

  当前一些人的学风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企图走捷径,想仅靠读别人的讲话、文章或辅导材料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样不可靠,还可能在重大理论问题上上当。(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



  阅读:4141 次

靳辉明的文章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社会科学六十年回顾与反思
应辩证地处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
驳“恩格斯宣布放弃共产主义理论”谬说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