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从3张弃权票能否公开报道的争论想到的
作者沈宝祥              日期:2013-05-02               阅读:6360 次

        广东《同舟共进》杂志2009年第12期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新闻纸不等于真话纸》。这篇文章披露一个故事。

  1982年12月4日下午,新华社记者李尚志在人民大会堂采访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宪法时,现场的电子屏幕上打出了“弃权票3张”的字样。凭着多年的政治采访经验和新闻敏感,李尚志意识到这就是“猛料”,他把3张弃权票的内容写进了报道中。

  “把3张弃权票也写进报道,这恐怕不合适”,大会一位副秘书长看完李尚志的稿件后说。当着大会秘书长杨尚昆的面,李尚志据理力争,说了5点理由。

  第一,当电子屏幕上打出表决结果时,外国记者们都看到了,明天外国媒体都会报道,中国的记者为什么反而不能报道自己国家的事情呢?

  第二,我国许多事情,往往外国人先知道,中国人反而是看外电才得知自己国家的事情,老百姓不满意地称这种现象为“出口转内销”。广大读者是有意见的,甚至有些读者不满意地称自己是“二等公民”,这种现象应当改变。

  第三,有3张票弃权,是事实。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第四,分组讨论会上,有代表特别强调,就是弃权了,也不表示不同意整个宪法草案。

  第五,这3张弃权票还占不到总有效票的千分之一,报道出去,既表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打破了过去在极左路线盛行年代什么事都是“一致通过”的不正常气氛,政治民主生活方面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又表明了我们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将这3张弃权票报道出去,社会效果、国家形象会是很好的。

  “记者的理由的确是很充分啊”,杨尚昆笑着问在场的大会副秘书长、新华社社长曾涛:“你的意见如何?”

  “我赞同和支持记者的意见。”曾涛毫不含糊地回答。

  杨尚昆带着众人来到休息室,向邓小平、胡耀邦汇报了情况。胡耀邦爽快地说:“记者的意见好嘛,我看3票弃权可以写入新闻报道中去!”邓小平也笑着点头。

  第二天,全国各报均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的消息,消息中写进了“弃权票3张”……

  这虽是发生在27年以前的故事,还很有现实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时的3张弃权票,竟要最高领导人首肯后,才能公开报道,让人民知道!这样一件具体事情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存在太多的疑虑,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怕”字。
 “怕”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怕公众知情,怕有损形象。这种怕,是同对民主的片面和歪曲理解直接有关。

  长期以来,总是说,社会主义民主是高度的民主,是比资产阶级民主高出千百倍的民主,同时又把高度民主理解为高度一致。所谓高度一致,一是追求高投票率,95%以上的投票率,二是追求高票通过、高票当选,也是95%以上的赞成票。为了体现这种高度的民主,就想方设法,包括这个故事中说的不报道3张弃权票那种做法。其实,民主的要义并不在于高度一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说: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就是在充分表达意见(包括辩论和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票决,作出决定,或选出有关人员;少数要服从多数,多数要尊重和保护少数。盲目地追求“高度民主”,不但不切合实际,而且往往难以避免形式主义,或比形式主义更坏的现象。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上,我们走过了很曲折的路。全党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在认识上、理论上、原则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总原则。十七大又提出了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者相互协调又相互监督的机制,提出了落实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要求。这些,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立了很重要的题。可是,立题不易,破题做文章更难。十七大闭幕已经2年多了,十七大立的这些重要的题,还处在如何破题的状态。原则与实践总是存在差距的,并不奇怪,问题在于,如何加快前进的步伐。

  有人写文章指出:“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政治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的民主政治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某些方面严重滞后于人民的民主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干部和群众在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基本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共识。”(俞可平:《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至上》,人民网)人民群众要求加快发展民主,一些领导干部则疑虑重重,怕这怕那。有些论者也附和这种精神状态,著文论证民主只能慢慢来,不能加快。一个时期以来,出现了种种缓行民主或贬低民主的议论。比如,以否定民主的普世价值来谈中国特色的民主、离开一般谈中国的特殊,其实质,是拒绝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以尚未成形的协商民主同宪法规定的作为国家制度的人民民主相提并论,实际上冲淡了后者;以民主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为由,来否定推进民主实践的举措;说人民的素质尚低,不适应扩大民主的要求;等等。总之,还是一个“怕”字,怕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怕不利于社会稳定,怕削弱了党的领导。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要以解放思想为前导。在发展民主的问题上,解放思想的任务还很重。本文开头所引的故事,也是在民主问题上解放思想的一个生动实例。那位记者以五条理由,击破了“不合适论”。当然,我们也佩服这位记者的勇气,赞赏他的智慧。这个故事说明,即使在3张弃权票要不要公开报道这样的具体事情上,也有一个如何解放思想的问题。这个故事也说明,在民主问题上解放思想,不能泛泛而论,要“短兵相接”。

  这个发生在20多年前的故事所说的一些现象,今天仍然存在。比如,一些代表大会的选举结果,只公布当选名单,不公布票数;一些表决,也是只报道通过了,不公布票数。人们只能从“出口转内销”的途径知道票数。

  现在,论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书籍文章很多,许多论者对发展民主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见解,无疑很有价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这个故事使我想到,发展民主,不妨先从代表大会的一些具体做法的改进做起。比如:

  1.设立秘密写票室,所有代表无例外地都在秘密写票室写票;

  2.所有代表不分等次,一起平等地写票、投票;

  3.投票或选举结果由媒体公布,包括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

  这样一些改革,还是属于孙中山先生讲的“民权初步”。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样的一些具体改革,将会使一些代表大会在某种程度上改观,坚持由上而下地推行,就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广泛注意,起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积极作用。这样的事,最好是形成条例,加以规范。这样的具体改革,也要解放思想才能行!



  阅读:6360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