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国视点
作者李稻葵              日期:2013-05-02               阅读:4108 次

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中,许多人努力致力于寻找危机背后隐藏的教训。探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与当前金融危机的关系因此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

  首先,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世界经济有哪些特征呢?一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的十年间,世界GDP加速增长。二是国际贸易的增速甚至超过了GDP。三是金融深化不断推进,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重的变化显示了这一点。这三个特征的一个后果是发展中国家,包括“金砖四国”,拥有了空前庞大的外汇储备和主权财富。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三个特征:第一,美元在各国央行储备中仍占有主导地位。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仍然维持在65%左右,欧元占到20%左右,而日元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下降至目前的4%-5%。

  第二,欧元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危机之前,欧元在债券市场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美元,美元在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中的比重下降到35%。而在国际货币市场工具中,欧元在2003年左右超过了美元所占份额。欧元也超过了美元成为世界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当然,如果扣除掉欧洲内部的大量所谓“国际贸易”,也许欧元的份额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但无论如何,欧元的崛起影响深远。

  第三,尽管美元在很多领域的主导地位被欧元取代,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仍然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用美国的M2除以其GDP,这个指标的变动呈现一定的规律。这个指标下降意味着美元供给的萎缩,而这对世界其他经济体产生影响,美元升值而其他货币贬值。这项指标的下降能够很好的与新兴市场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相吻合。这个指标最低点正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其他几次危机,如阿根廷危机,墨西哥危机,俄罗斯危机,巴西危机等等都发生在美国M2/GDP比重较低的时期,换言之,它们都发生在美国货币条件收缩的时候。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详细讨论过哪些因素导致了新兴市场国家经历的资本流动反转,一般认为国内经济条件对此影响较大,如资本账户赤字,国内通胀危机等等,而我们发现,在美国M2/GDP比重较低的时候,资本流动反转的概率较高,同时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重对资本流动反转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相反,在美国货币条件宽松时,资本流动反转概率较低且与经常账户赤字比重关系不大。

  那么,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有哪些问题呢?一是激励不相容问题,这常常被称为特里芬难题。全世界不太可能成为单一的最优货币区,各国仍然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货币。在这种情形下,各国总是有激励增加对美元或者欧元的需求。而我们不能指望美国的货币政策能够照顾到全球的经济形势。二是这个体系的不可持续性。美元的信用价值现在成为了问题。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而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在不断的膨胀,同时美国持有的净外国长期证券是负的,美国现在是债务人而不是债权人。三是各国所认识到的该体系的不公平,美国垄断了国际货币收益。

  改革当前金融体系有三种方向。一是回到金本位或者商品本位。这个方向显然行不通,不仅仅是因为其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对流动性的要求,而且使得黄金或者重要商品的生产国对世界货币供给有重大影响,这同样是不公平的。

  二是美元和欧元,或者还有其他主要货币,双重或者多重锚定的体系。我认为这是一个拖延的方案,如果我们不做任何事情,这件事情就会发生。也许人民币也会成为锚定货币之一。

  三是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可以从增加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中的特别提款权规模入手。这项改革要想成功,经济条件上,第一要增加特别提款权的信用分配规模。第二是增加以特别提款权计价的金融工具,这件事各国也正在计划当中。第三要增加特别提款权篮中的货币种类,当前只有四种货币,需要增加如卢布和人民币。第四是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交易范围。这项改革面临主要障碍可能来自政治层面,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问题,当特别提款权改革实施时,人们会担心是否美国仍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政策拥有掌控权。而后是美国的承诺问题,也许金融危机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坏的时机,因为美国财政状况恶化,需要持续不断的资本流入,此时改革可能面临更多阻碍。



  阅读:4108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