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中国社会学30年
作者李培林              日期:2013-04-28               阅读:5427 次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30年。社会学作为研究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学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同时也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根据邓小平同志社会学“也需要赶快补课”的指示,社会学恢复重建。在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实践需求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学已经成为一个学科体系完整、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教学和研究人员众多的一级学科。30年来,中国社会学对中国巨大社会变迁中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学刚刚恢复重建,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大量译介国外社会学的重要著述,组织力量编写社会学概论性著作和教材,并在此过程中对中国社会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概念和范畴以及学科体系进行探讨,产生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教材和论著,对中国社会学的学科重建作出了贡献。90年代以后,国外社会学著述译介和国内学者的社会学原理性著述进一步增多,同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社会转型理论,对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转向城市社会、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过程、动力、机制、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应用社会学研究广泛开展。社会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以社会行动为逻辑起点来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经验科学。30年来,中国社会学工作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关的大量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影响较为突出的有农村工业化和乡镇企业问题研究、小城镇与城市化问题研究、城乡婚姻家庭变迁问题研究、青少年问题研究、老年问题研究等;90年代,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问题、就业和城镇下岗失业问题、村落组织和村民自治问题、贫困问题和农民负担问题、城市化和农民工问题、犯罪和社会失范问题等,成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问题、就业问题、农民工问题、城乡贫困问题等继续成为中国社会学应用研究重点;同时,社会保障问题、社区和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社会心态与社会认同问题、和谐社会建设问题等,日益成为中国社会学应用研究的重大课题。

  理论创新取得重要成果。30年来,中国社会学学者力图在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联系,用理论解释现实,用现实变迁来验证或创新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在中国社会结构巨大变迁和改革开放丰富实践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学在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理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学努力探索中国乡土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理论,总结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乡村工业化路径,对实践产生了广泛影响。90年代,中国社会学提出社会转型问题,探讨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社会结构变化的机制和规律,回答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变化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大力倡导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把社会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学努力研究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挑战,研究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规律,探讨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探索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和实践道路,使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提高到新的水平。

  

  回顾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社会学理论在反思与重建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社会学已经跨越了单纯引进和译介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努力从中国的巨大社会变迁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汲取理论营养,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求进行理论建设,初步形成了有中国气派和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发展方向,提高了社会学理论对中国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同时,中国社会学研究加强了自身的理论反思和建构,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与学科取向、学科规范与学科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社会学逐步成为一门具有理论深度的日益规范的学科。

  社会调查和社会统计分析方法不断完善。注重社会调查和经验验证是社会学的学科传统。在不断完善社会学的参与观察、案例研究、类型分析等质性调查研究方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统计软件的发展,以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和数据模型分析为特点的量化研究方法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学对社会变迁的描述、分析和追踪能力不断提高,使社会学越来越成为专门化程度较高、分析和验证能力较强的学科。规范的社会统计定量研究和质性分析,有助于形成可比较、可积累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也适合“大范围”、“远距离”和“追踪性”研究,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学术积累。

  跨学科研究领域不断增多。随着社会学研究的分工化和专门化,大量跨学科、多学科、边缘学科或综合学科纷纷涌现。社会学的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如家庭、婚姻、组织、犯罪、社区、青年等,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属于社会学研究的领域,经济学对社会行为和组织制度的研究,人口学对人口结构和生育行为的研究,法学对社会法和习惯法的研究,历史学对社会史的研究,心理学对人际交往和社会心态的研究,人类学对多元文化和小传统的研究等等,都对社会学的相关研究带来重大启发;同时,社会学研究也超越了传统的研究边界,在社会治理、区域发展、市场网络、生态环境等新领域中取得了成绩。

  社会学相关工作日益专业化和职业化。现代社会的职业分化日益要求社会学职业化,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要求社会学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例如,在就业与劳动力培训、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组织与社会事业、城市发展与社区服务、家庭与婚姻生活、社会安全与社会风险、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慈善 事业与志愿团体、社会心态与心理健康等领域,社会学越来越多地担负起培养职业人员和专门人才的责任。这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趋势,要求社会学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加实用的知识和更加专业的技能。

  把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为学科责任。中国社会学是应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而恢复重建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的。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是中国社会学自觉承担的一项使命。中国社会学对一系列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的研究,都曾经在不同时期对国家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社会学研究在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需要在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和加强社会学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当前,在社会学研究中需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在把握中国国情和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这样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走向现代化的规律,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建构和完善。二是注重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密切跟踪研究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注重从生活实践中汲取学术营养。三是重视知识积累,减少或者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加强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学术对话,积极开展学术争鸣和国际交流,推动中国社会学形成繁荣、活跃的发展格局。四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社会调查和把握国情的学科传统,实现理论发展与现实关注的统一。

  (执笔:李培林  陈光金)  



  阅读:5427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