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报网端”,打造新产品,检验“特种兵”,点燃“五把火”

作者光明日报两会报道领导小组  责任编辑sxs2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6-03-26

  

  新技术的运用成为两会融合创新报道的新趋势。图为光明网记者吴劲珉运用VR技术报道两会。魏彤摄

  今年,光明日报两会报道高度重视“报、网、端”一体化整体发力的媒体融合报道理念与思路,多点引进先进技术,聚合优化全媒体采编播人才资源,大力构造素材一次采集、内容多平台生产的采编流程,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楼宇媒体等多种平台同时发力,广泛采用了新的技术,打造出新的标志性品牌产品,训练和检验了具有光明特色和优势的“特种兵”,在形成媒体融合新实力与加强整体传播力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检验“特种兵”,全面提高整个报道团队的全媒体意识和能力

  今年两会,光明日报探索全媒记者“特种兵”战术,一方面,为上会记者配备了VR(虚拟现实)设备、全景相机、4G手机、客户端等软硬件装备;另一方面,要求所有采编播人员具备全媒体意识,通晓全媒体传播规律,具备全媒体能力,编辑记者力争能采、能编、能播、能主持,以“特种作战”方式接受两会报道检验。

  上会记者踊跃参与“炫融直播”“微沙龙”“秒拍”等融媒体报道和主持,网站、融媒体中心的编辑记者积极参与大报稿件的采写,呈现人人争做全能型“特种兵”的良好局面,形成不同媒介之间人员、思想、技术的互动交流,体现出共同发展的大格局与报网端一家人的主动融合意识。

  点燃“五把火”,以锐意的技术创新和新颖的议题设置,丰富报道的视听感受和体验,实现光明日报两会报道的全球网友互动

  一是利用最新VR虚拟现实技术推出VR全景视频新闻。VR是光明日报在今年两会报道首日首发的融媒体新技术之一。区别于早期VR技术仅支持特定观看设备的限制,我们的视频画面可以根据网友不同手机的性能自动适配优化,即使网友不具备头戴式VR显示设备,也可以通过普通电脑或智能手机全视角观看、身临其境般感受会内会外的情况。

  二是采用SkypeforBusiness网络视频技术搭建多方视频会议平台,开设融媒体特色栏目“微沙龙”,实现异地实时视频讨论。自3月3日起,光明日报邀请的嘉宾和网友只要通过一台上网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参与主题讨论;主持人的电脑与视频直播机相连,就可将沙龙现场通过光明网、光明云媒、光明日报微博等渠道直播。网友可直接进入网络讨论室进行对话,也可通过弹幕形式参与讨论,整个节目互动频繁、形式活泼。直播结束后,沙龙内容将再次以视频回放的方式发布,供网友点播,文字内容提供给光明日报选用,形成不同媒介的交叉传播。“微沙龙”参与人群涵盖面广,互动效果明显,影响很大,成为本报今年新媒体中异军突起的一款品牌性产品。

  三是“炫融两会直播”利用4G手机,综合运用CDN、云存储、云转码、P2P流媒体等技术搭建直播平台,通过“光明可视”手机APP,演播室主持人实现了前方记者、代表委员和会外专家、网友的连线,摆脱了电视直播车等保障手段的限制。网友既可以用弹幕的形式发表评论到直播画面,又可以跟记者一样,与演播室主持人进行连线,发表看法,成为可观可见的实时参与者。

  四是利用全景场景技术打造“全景看两会”栏目,我们沿用了去年亮相两会的卡通人物“小明”形象,通过全景照片技术摄制,以H5页面形式推出,便于网友通过微信、微博分享。

  五是首次将动漫和Flash技术用于两会宣传,推出动漫短片、说唱歌曲等多个作品。

  新技术、新平台与精彩内容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今年,两会报道组吸收去年的成功经验,在会前策划了“代表委员谈治国理政新实践”系列版面,精心设置议题,用全新的、可视化的版面语言,对两会的重点话题进行了梳理。以此为脚本,提供给两会融媒体团队深度融合;光明网“两微一端”将光明日报思想性、理论性内容以图解、动画等形式重新演绎,实现重要议题在新媒体平台的多次传播;今年融媒体特色栏目“两会微沙龙”,每一期话题内容都经过报道组的反复策划和论证,并通过上会记者与受访嘉宾多次沟通与磨合才得以实现;融媒体团队依据报纸提供的数据,进行内容的重新编排并制图,推出《“据”焦两会》等多组系列图解,对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一年以来全国人大取得的成绩等主题进行数据解读,突出处理关键数据,使受众可以迅速捕捉重要信息;依据光明日报两会特刊内容,分别制作了《铁腕反腐这三年》《新常态,听我说》《看习主席如何扩大中国“朋友圈”》等多期炫融两会特刊,使报纸上的重点文章得以更有效的传播。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