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技能人才聚集之都

作者张欣庆  网站编辑李爱玲  来源《前线》  日期2010-10-09

  高技能人才是北京市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首都高技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提高劳动者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技能素质为核心,围绕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表彰激励等关键环节,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不断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持续壮大。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由“十五”末期的186.7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13.2万人,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由26.9万人提高到50.1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由14.4%提高到23.5%。

  首先,围绕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建立了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人力社保部门具体负责、多部门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主要职责与任务。各区县、各委办局把高技能人才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纳入本区县、本部门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制订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各总公司和用人单位也积极采取措施,开展技能培训、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表彰激励等各项工作,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全市现已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配合联动,行业、企业积极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其次,适应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培养造就大批高技能人才。围绕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奥运经济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北京市实施了“五年五万”新技师培养计划,依托本市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拓宽办学渠道,在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组织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六年来,共培养技师、高级技师6.3万人,有效缓解了高技能人才的短缺。

  再次,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大批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创新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机制。建立了“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2008年和2010年先后表彰了60名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2008年首次开展了享受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评选,91名技师、高级技师获得政府技师特殊津贴,10名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二是完善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在全市企业推行首席技师制度,选拔特聘一批技术高超、业绩突出、具有解决企业关键岗位技术能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由企业每人每月发给1000元以上的岗位津贴。三是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按照以职业能力建设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要求,改革评价方式,在首钢总公司和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启动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使鉴定考核更加贴近生产需要、岗位要求、职工素质的提高。出台“技师破格申报办法”,对掌握高超技能、业绩突出的743名高级工、510名技师,批准破格参加技师或高级技师考评。

  第四,搭建广泛的宣传和交流平台,充分激发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以“树人才新观、展百业技能”为主题,举办首都技能人才培养成果展示会,利用媒体积极开展有关政策措施和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呈现高技能人才在首都经济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举办“新世纪北京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北京迎奥运窗口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等全市性职业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活动在全市窗口行业技术工人中掀起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和学习技能的热潮,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尊德重技、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把握一条主线 围绕五大任务

  当前,首都进入了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全面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新阶段。为了使北京尽快成为国内人才荟萃之地、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将把握一条主线、围绕五大任务,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一条主线”,是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工程为主线,服务首都产业发展布局需要,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研修平台,推广定制化联合培养模式,健全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岗位使用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行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培训,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技术交流和学习,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带动整个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

  “五大任务”,一是统筹规划未来一个时期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符合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按照“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思路,未来10年首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分为三个阶段:近期工作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期,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任务,即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22万人以上,高级工及以上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25%以上,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5%以上;中期工作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左右,其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80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28%左右,使本市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远期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0万人左右,其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120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比例的30%以上,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二是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样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围绕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本市高等职业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以及高技能人才实训、示范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力度。结合本市技能人才未来发展实际,实施“525”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计划,也就是说,在全市实施“五年五万”新技师和“五年二十五万”高级工培养工程,培养30万名技艺精湛、爱岗敬业、作风过硬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最终形成多样化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提升高技能人才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和首席技师制度,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形成以政府激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辅助的奖励机制,在全市表彰和宣传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对高技能人才的关怀和重视,激励高技能人才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进一步创新高技能人才评价方法,形成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在总结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选择本市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积极创新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建立符合高技能人才特点的评价内容和方式,重点评价技能人才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对在技能岗位工作并掌握高超技能、作出重大贡献的骨干人才,进一步突破工作年限和职业资格等级的要求,破格或直接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五是加大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营造首都各界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及本市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通过举办论坛、讲座、展示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高超技艺的高技能人才在首都经济建设中的先进事迹。树立一大批高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环境,引导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首都经济社会建设。□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