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引领首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发展

作者张欣庆  网站编辑李爱玲  来源《前线》  日期2010-11-05

  “十一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民生为重、人才优先”的原则,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人力社保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构建和谐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市委市政府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将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纳入政府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发展经济拉动就业,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城乡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十一五”时期,全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就业人员从“十五”期末的878万人增加到998.3万人。5年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2.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

  为解决好大学生、城镇困难群体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我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完善促进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强化职业培训、健全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机制、推进统一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等措施,5年来,累计促进32万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帮助43万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了城乡“无零就业家庭”;帮助44.3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去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会同财政等部门投入130亿元,及时制定实施了“六个一”政策措施、六项促进就业政策和“十五条”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等一揽子综合性政策措施,将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尤其是拨付资金30.13亿元,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补贴,两年来,稳定了454家企业的7万个就业岗位,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确保了全市就业局势的稳定。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网。“十一五”时期,我市以“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形成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2007年以来,按照“城乡统筹、整体设计、填补空白、有序推进”的思路,在“新农保”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形成了职工和居民两大相互衔接的养老保障制度,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参保人员达到1287.9万人。

  “十一五”时期,我市实施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人力资源优先发展的布局,努力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几年来,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北京地区人才总量由“十五”末期的234.7万人扩大到349.5万人。去年以来,围绕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坚持“重业绩、重贡献、重能力、重潜力”的引进原则,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石化新材料等重点区域和项目中,制定专项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加大了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我市创新和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在全国率先完成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改革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力度,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遴选”,强化公务员培训,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同时,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事业单位全部签订聘用合同,初步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全部实现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平稳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绩效工资,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圆满完成了军转安置各项任务。

  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人力社保工作的重要内容。5年来,我市以“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为重点,加大维权力度,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目前,地方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6.5%,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续订率达到94.6%。继续完善劳动关系调控体系,坚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监察、仲裁、信访整体联动机制;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完善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实现了无拖欠工资;落实和完善劳动关系应急维稳工作机制,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全面提升首都人力社保工作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首都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人力社保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牢固树立首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围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条主线,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统筹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北京成为国内人才荟萃之地、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推进各项人力社保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促进就业增长。把促进就业列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发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坚持统筹城乡就业,继续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制度,整合城乡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充分就业新格局。以高校毕业生、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为重点,统筹各类群体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搭建全市统一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发展。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移。强化制度整合和衔接,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探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实现参保人员应保尽保。根据首都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改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建立强有力的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机制,各项社保基金收缴率达到98%以上,基金征缴额年均增长8%以上,确保基金安全。

  大力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认真贯彻我市人才工作会议和《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创新机制、服务人才、高端带动、引领发展”的方针,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围绕首都重点区域、产业和项目,制定有足够吸引力的政策,加大对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重点领域紧缺人才、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等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一流、富于创新的人才队伍,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到201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1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劳动者比例达到26%。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健全公务员法配套法规体系,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加大从基层和生产一线考录公务员力度,2011年,除特殊职位外,市和区县党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实现从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完善公务员考核奖励、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等机制,强化公务员培训,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扎实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到2015年,党政人才队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量的85%。

  继续完善劳动关系调控和维权体系,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深入贯彻《劳动合同法》,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确保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地方企业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续订率达到85%。继续完善劳动关系调控机制,加大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确保“无拖欠工资问题”。推进仲裁办案机构实体化、监察执法和信访维稳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