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作者沈跃跃   网站编辑李爱玲  来源《求是》   日期2010-11-2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进一步对建设人才强国作出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人才强国,既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建议》精神,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一、正确把握人才发展指导方针

  《建议》强调,建设人才强国,要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这24字方针,是在全面总结我国人才开发成功经验、积极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有益做法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形成的,是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需要我们在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的实践中正确把握、切实遵循、自觉运用。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想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原来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推动科学发展刻不容缓。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综合判断世界发展形势,立足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人才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当前和长远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才要优先发展的新时期。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要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我们要按照这“四个优先”的要求,把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到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

  坚持以用为本、创新机制。人才的价值是在使用中体现出来的。所谓“盖天下未尝无贤,以不用亡;不必多贤,以见用兴”,说明作为个体的人才越用越聪明,作为整体的人才越用越多。从我国人才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已经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加上一些地方轻视人才使用,所以我们仍然面临着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能充分使用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把用好人才、发挥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使用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用好人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是保障。围绕用好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五大机制,为我们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向和任务。我们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高端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和紧缺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常常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回国时,美国方面曾这样评价:“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事实表明,这个评价一点也不为过。钱学森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国在很短的时间内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建设人才强国,就是要突出像钱学森这样的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在各个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水涨才能船高。在注重高端引领的同时,要坚持整体开发的思路,统筹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建设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二、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建好各类人才队伍是中心任务。《建议》提出,要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居世界前列,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参与领导层的我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这表明,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影响着国家长远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到2020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我们要按照这个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要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以及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等,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大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变化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在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人才队伍现状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比如,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二五”产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这些领域人才的缺口有些达到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之多。所以,必须下大力气抓好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的培养开发。尤其要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采取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分系统、分行业制定实施人才培养开发计划,大规模开展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培训等有效措施,努力推动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立足点要放在国内人才培养和使用上,同时必须适应形势发展,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200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有关部门通过组织实施“千人计划”等措施,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分4批引进了82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设立了67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千人计划”也带动了地方、部门引才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引进海外人才体系。实践证明,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提高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特殊措施,拓宽人才引进范围,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层次人才。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要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让他们参与专业决策、领衔重大项目,使他们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迸发创新智慧,涌现创业活力。

  三、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人才作为特殊资源,具有很强的环境选择性。《建议》强调,要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一要求抓住了人才事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人才、激励人才、造就人才,不好的社会环境压抑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发展人才事业,必须把加强人才环境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坚持用事业聚才育才,针对各类人才成长特点,提供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平台,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鼓励各类人才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同时又容许失误和失败,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要格外关心各类人才的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好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要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

  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人才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相互竞赛、比学赶超、拼搏前进的竞争过程,选人用人公平是激励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积极推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了人才的公平竞争、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但是,也应当看到,一些束缚和限制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依然存在,影响着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继续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上,要按照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上,要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

  四、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建议》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这是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改进人才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效保障。

  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党管人才同党管干部相比,对象更广泛、层次更多样,要清醒认识人才工作发展的新变化对党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改进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一是完善人才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人才工作的合力。二是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全人才投入保障机制。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的财政投入,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同时要鼓励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落实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是国内外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经验。针对我国人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财税金融、产学研合作、创业扶持、公共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10项重大政策以及青年英才开发、高技能人才振兴、现代农业人才支撑等12项重大人才工程。这些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是突破人才工作重点难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进度明确,并切实加强考核评估和督促检查,确保一项一项抓到位、抓出成效。通过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的实施,整体提高人才工作水平,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