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利用迎来“十三五”规划

强调自主创新,在沿海严重缺水城市、离岸海岛、产业园区重点推进

作者崔煜晨  网站编辑sxs3  来源《中国环境报》06版  日期2017-01-10

  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近日印发《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海水利用实现规模化应用,最终形成城市保障、海岛示范、园区率先、行业深化、苦咸水拓展、“一带一路”延伸的新格局。同时,探索实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据了解,自2005年我国首部《海水利用专项规划》颁布实施至今,我国已经掌握低温多效蒸馏和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初步具备系统集成和工程成套能力,自主技术在国内建成日产万吨级以上示范工程,开展了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示范应用,多套海水淡化装置出口海外,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发展规模小、机制不健全、竞争力弱、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亟需通过出台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次《规划》不仅重点从沿海严重缺水城市、离岸海岛地区和产业园区3个层面推进海水淡化的规模化应用,还明确了 “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自主创新的方向。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推进核心材料装备国产化、提升工程服务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技术持续创新,使我国海水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接轨。在关键装备国产化方面,将重点推进海水反渗透膜、传热材料等核心材料和高压泵、能量回收、蒸汽喷射泵等关键装备研发与应用。

  同时,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一步推进海水利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输出自主海水利用技术装备,全面提升海水利用国际竞争力。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