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十一五信息化规划

  网站编辑沈艺  来源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11-08-09

  “十五”期间,区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西城区将在现有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力求在全市信息化工作格局中继续领先一步、先走一程,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西城区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编制目的是:发挥区域优势,挖掘地区资源,科学规划,明确方向,为西城区未来五年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为“三区战略”的实施和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支持。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五”的回顾

  “十五”期间,西城区在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公众服务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地区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十五信息化规划的各项任务。

  1、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全面升级。西城区电子政务专网覆盖全区各部门,光纤接入单位70余个,为区属部门通过区电子政务网与市级主管部门的纵向联网和网上办公提供了支持。区机关电子政务网与国际互联网实现了物理隔离,达到了千兆带宽,提高了网络安全性,为政务应用的扩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利用区电子政务网和ADSL方式,组建了区-街-居三级公共服务网络。

  初步建成了符合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要求、与地区行政管理水平相同步的电子政务应用体系。利用区政务办公系统实现了网上处理公文、发布通知、期刊及信息采集、会议管理等通用的行政事务,促进了无纸化办公的进展;利用交互式办公系统开展网上审批和各部门间的协同办公事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立了全区统一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数据查询、辅助决策分析和强化城市监管奠定了基础;开发了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为处理公共安全事件和抵御自然灾害提供技术支持。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统一办公系统,提供对街道业务和公共服务大厅管理的全面支持,街道200多项业务与常用统计报表实现电子化管理和信息共享,支持街道与居委会之间业务联系和居委会内部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化。

  2、信息资源利用与共享程度不断提高。

  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依托交互式办公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等区级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初步建成了人口、单位、空间信息数据库,并在应用过程中促进了数据共享。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了技监、民政、工商、税务、统计、卫生、科委、人事、街道等部门的业务信息的共享。

  3、公共服务电子化迈出新步伐。

  不断提高政府网站的政务公开和在线服务水平。全面公开办事指南、行政许可办理程序,提供办事表格下载。设立网上评议栏目,为群众监督政府部门工作、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和评议网上办公事项提供了新渠道。开通了网上职业介绍、交通统计与咨询和非处方药查询栏目,为群众提供方便。部分开通了“街道网上服务大厅”,实现了网上全程办事代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减轻了基层部门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居民办事跑路次数。区政府网站得到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04年1月网站的月点击次数为240万次、文件和表格下载746次;到 2005年11月网站月点击次数增至923万次、文件和表格下载7693次。

  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全面展开。首创了街道图书配送机制,实现了图书统采、统编、统送、联合检索、网上阅读、馆际互借、一证通用,街道图书馆业务实行了标准化、网络化管理。建成西城区教育城域网,“校校通”工程进展顺利,全区配备多媒体教室800个,所有中小学均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为校际交流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创造了有利条件。初步建成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利用交互式办公系统实现了卫生许可证的网上办理,启动了“电子医院”试点工程。对规模较大、具备计算机软硬件条件的企业开通网上业务办理;依托“金保工程”,完善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实现区、街、居三级互动的职业介绍。

  4、城市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

  建成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推广“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初步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提供技术支持。

  区城管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区现有政府网站、视频监控和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区政务办公系统(OA)、区地理信息系统(GIS)、区短信平台,建立起管理部门(监督部门)、作业机构与市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为城市管理的深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5、地区信息化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全区行政单位共有计算机4400台,公务员人均1.05台。约90%的职能部门建了局域网,超过90%的部门达到了人均1台计算机。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纸化办公程度大大提高。个人计算机迅速进入家庭,2004年西城区居民电脑普及率达到73.5%;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为16(户/百人);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72.1(线/百人)。

  加强信息技术普及培训。2002年以来,西城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目前西城区在职的50岁以下公务员全部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新招进的公务员都在2年内安排培训,这一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公务员电子政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街道都把电脑应用作为社区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例如,二龙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从2003年起向辖区内中老年人免费提供计算机普及应用培训;月坛街道提出实施“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后转型教育”的远程教育方案。团区委等群团组织重点加强外来人员的计算机普及培训,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西城区教育事业基本情况汇编》显示,2004年西城区社会力量办学229所,绝大多数学校提供计算机普及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

  十五期间西城区加强了软课题的研究,陆续制定、修订了一批信息化行政措施。修定了《区政府电子政务网管理规定》和《区政府网站管理规定》,制定了《区信息化项目管理规定》、《西城区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的暂行规定》、《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发展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西城区较好地实现了“十五”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并为“十一五”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网上政务公开和网上办公的程度还不能满足群众要求;现有的法规还不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二)面临的基本形势:

  1、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首都核心功能区的定位,为区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指导下加快发展的第一个五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要求:“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建成完善的首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现代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水平,全面建设‘数字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西城区的首都核心功能区的定位,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西城区必须走在其他区县前列,才能达到首都核心功能区的服务功能的要求,这为区域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2、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信息化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环境,其中,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成为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之外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相结合,以网络为依托,构成了新的最活跃的生产力,对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托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3、西城区全面提高政务与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任务,对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电子政务建设,对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反腐倡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西城区提高政务与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任务和目标,对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4、全面落实“数字奥运”的任务,对西城区城市现代化、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将拉动北京的现代化、信息化进程。《数字奥运建设专项规划》要求,要建设完备的城市信息化支撑环境,作好“数字奥运”的支撑和保障工作。数字奥运的要求对加速“数字西城”建设,提出了新的很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信息化的作用,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北京市和西城区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区域和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扩大公众服务电子化的范围,努力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提升社会发展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社会监管的加强、公众监督的实现、群众办事的方便提供全面支持,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发展趋势出发,统筹规划地区和各个领域信息化的重点任务,统筹规划涉及全局的系统和网络建设,统筹规划信息资源的应用与共享,根据地区财力和实施条件,分步实施,避免和减少重复投资、低水平开发和信息“孤岛”的产生。

  2、需求导向、重在实效

  信息化建设必须以需求为导向,根据管理体制改革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不搞“花架子”,不贪大喜功,以是否有实际效果作为检验信息化工作和信息化项目的重要标准。

  3、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在西城区迈向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信息化工作要把消除“数字鸿沟”作为重点,为促进社会公平作出努力。

  4、改革创新、持续发展

  以改革的精神创新思维方式,促进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范围,推进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较低的投入争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数字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信息化指标继续居全市先进水平,地区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2、具体目标

  (1)政府机关的所有业务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和一站式,行政许可办理和结果发布全部在网上进行;

  (2)计算机通信网络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形成适合不同需要、具有不同安全等级的区、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企业及个人通畅的网络联接;

  (3)政府门户网站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办理行政许可事务的主要网上渠道;

  (4)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中作用不断增强,应急指挥功能得到完善,在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处理公共安全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5)电子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效果,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所有事务都在网上办理,公共服务电子化深入到社区,“数字鸿沟”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信息化素质得到提高。

  (6)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建成若干区级信息资源库,形成科学的数据采集、更新和共享机制,基本满足行政与公共管理需要。

  (7)电子商务成为企业的重要营销手段,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商品消费总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8)重点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本市领先水平。

  (9)信息化在社保、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市民获得信息、享受服务的重要渠道,市民信息消费能力显著增长。

  (10)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巩固并发展其地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的重要领域。

  (11)形成完备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CA证书广泛应用于行政管理事务,集中进行容灾备份。

  (12)地区性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

  三、主要任务:

  全面实施数字西城工程,积极探索和建设信息社会的有效途径,以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努力扩大信息产业及其服务业的产业规模。

  1、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设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政府服务平台、企业创新服务平台,使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全部可以在网上进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支持软件开发企业、通信、信息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在西城区发展,鼓励中介机构、中小型科技企业为大型集团骨干企业发展服务。

  2、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

  建立宏观经济数据库、产业及重大项目数据库、人才资源库,集成政府各部门的基础数据,为经济决策提供支持,减少风险和失误。建立经济监管信息系统,加强区域经济活动的动态监控。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区经济服务大厅的服务质量,推进网上互联审批和全程办事代理,建设“一网式”、“一站式”的网上服务大厅。完善网上政务公开、网上信访、网上评议和网上监督信息系统,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加强文化旅游企业的信息化。

  推进“数字什刹海”建设 ,建立什刹海的历史、名人故居和民俗等方面的专题数据库,为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4、加快社会保障领域的信息化。

  建立社会保障信息平台,推动市民卡的应用,建立社保政策法规和社保个人帐户信息的社会保障数据库,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网上社会保障业务办理、查询和服务。

  5、加强“数字社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街-居管理信息平台;推进街居事务的电子化,扩展网上服务大厅功能。利用社会资源完善社区服务网站,为所有居委会在网站建立自己的专用栏目,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建立基层数据采集标准和流程,明确责任单位和职责,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管理信息平台提供数据支持。

  6、开展信息化知识普及活动和信息化援助行动,通过建设数字家园,在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设立公益性上网设备,面向居民广泛开展信息化培训,提高居民的信息化技能;向低收入家庭和残疾人提供公益性的信息化援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普及和援助行动,努力消除“数字鸿沟”。

  7、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功能,在政府、企业和市民间建立畅通的网上通道。

  增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即时性、服务性、交互性,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目录、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和办事用的表格要全部、及时发布,并做到准确、好用;努力把区政府网站建设为对外办事的重要门户和主要入口,为市民及企业提供更多的网上双向办事、政府服务查询等综合服务;网站内容覆盖个人事务和企业事务中涉及政府提供的全部内容;提高网站外文版的质量,建设WAP版网站,适应新的应用需求。

  8、积极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

  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提高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医疗信息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推进电子医院建设,促进医院与社区卫生站联网,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开展网上卫生知识普及、防治信息交流和医疗服务,提高地区医疗服务水平。

  9、推进教育领域的信息化,促进素质和职业技能教育模式创新。建立公益性网校,对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帮助。整合教育机构和教研机构的教育资源,建设有区域特色的教育资源库,发展远程教育,为区属学校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10、进一步完善区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全面支持“万米单元网格”管理和城市部件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程度。紧密围绕城市管理的新需求,加强城市管理分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为城市管理的深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11、完善区应急指信息系统,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区短信平台、区政府网站等资源,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立语音视频数据库,充实预案库,增加防汛、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增加电话、传真、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的信息互动与应急处置功能,新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子系统,推进区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与区公共安全和区公共卫生分指挥中心的二级信息系统系统互联、信息共享,并与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互联互通。

  12、加强区主要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扩充区级数据库内容,扩大信息资源共享。升级区政务办公系统(OA),扩大应用,增加移动办公功能。完善区交互式办公系统,使全部行政许可事项都可以在网上办理,扩展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的互联,扩大部门间的办事功能。区地理信息(网络)系统重点扩充人口和经济类数据库,开发辅助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按照全市信息资源管理规划,建设区级信息资源库和信息资源共享目录,规范数据采集、更新、交换机制。

  13、加快重点功能街区信息化建设。

  以西城金融街、西单商业街和德胜科技园区为重点,推进重点功能街区的信息化。加强重点功能街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智能大厦在功能街区公共建筑中的比例。利用街区资源,建设网上金融街、网上西单等公众服务网站。

  14、加快电子商务发展。

  利用现有社会资源,以具备独立开展电子商务条件和经验的大型企业为骨干,鼓励中小企业联合开展电子商务。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的作用,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5、加强政务网络建设。

  建设区政务视频网。利用现有的条件,建设从各街道办事处至区网络中心的政务视频网,支持视频信号的共享。建设区公共服务网。拓展现有的政务外网,形成支持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共服务网。

  16、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强化责任制,建立针对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充实应急预案。加强政务专网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及时发现信息安全事件,提高信息安全预警能力。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完善公务员CA(数字证书)统一认证平台, 推进CA证书在区级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建设异地的信息安全容灾中心,为全区各部门提供集中、统一的容灾备份服务。全面实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评定工作,区、部门两级信息系统全部达到北京市规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加大西城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发挥其决策、指导和督促作用。发挥信息化专家顾问的作用,加强对区域信息化规划和重点项目的科学论证。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和对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度,并纳入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年度考核。

  2、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制定鼓励、扶持信息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创造良好地区环境。加强法规建设,特别是与电子政务建设、信息共享相关的法规建设,要根据国家和市有关法规,及时制定相关规定。

  3、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区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应不少于一个亿,还应配套安排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硬件资金。加强对信息化资金的统筹、管理,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4、加强对区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

  加强对区重点信息化项目的前期论证,深入开展可行性研究,为项目实施和作用发挥奠定坚实基础。强化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和绩效评估,保证信息化项目效果。

  5、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加大对公务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包括部门的一把手的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各部门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参加国家主管部门认定的信息专业等级培训与认证。把信息化知识培训纳入区党校、行政管理学校的培训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信息化人才为地区发展服务。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