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避开中等收入陷阱有指标意义

作者郑永年   网站编辑丁莉莎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日期2011-12-19

  广东的很多做法一直被视为成功的经济改革模式,广东在引领国家深化经济改革方面任重道远。但多年来,广东发展越来越缺少动力,被其他地区所超越。除了产业升级,广东必须再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谈产业升级

  广东要为国家找个未来

  有人说,广东30年前开始使用农民工,30年后仍在使用农民工。这就是个大问题。尽管广东为整个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吸引了数千万的农民工,但因为廉价劳动力的源源不断,也对产业升级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廉价劳动力一直是投资者来广东的主要动机,这也让他们技术创新的欲望不强。很简单,如果通过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的土地能够赚取足够的利润,那么要技术创新干什么呢?但对广东而言,产品的附加值不提高,那么很难说有前途。

  西方国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市场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而在亚洲的日本和“四小龙”中,产业升级都是由政府推动的,这大大缩短了工业升级的时间。广东要产业升级,政府也必须有所作为。

  实际上,产业升级的问题不仅仅是广东的问题,中国所有经济区域迟早会面临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广东的产业升级不仅仅是要为广东找到未来,而且也是要为整个国家找个未来。

  谈中等收入陷阱

  这应是下一步改革主旨

  广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源地和市场化改革的排头兵。但近年来,很多人不提或不敢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的“抓大放小”战略造就了国有部门和民营部门、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的相对平衡。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有部门大量扩张,导致了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空间的缩减,这种平衡已经不再。最近一段时间,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困难,大量的民营企业家连同他们的资本开始退出中国。其中,发展空间受限和没有法制保障是两个重要因素。这对国家的下一步发展非常不利。在任何国家,企业家都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更是中产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家外逃了,谁来发展经济?

  现在有人批评市场经济,主要是看到了市场经济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例如社会不公平、社会分化、收入差异等等。批评没错,但走回头路却是错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早期的改革者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不分、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不分,从而把经济政策应用至社会领域,导致了社保、医疗、教育和房地产的高度市场化和过分市场化。这些都是具有高度社会性的领域,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但在现在这些领域成为了暴富领域,尤其是医疗和房地产。同时,应当高度市场化的经济领域则没有市场化,例如国企。

  很多人担心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全国而言,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但广东人均GDP已经达到7000美元,中等收入陷阱对广东而言则是现实问题。而且和单纯的城市如北京、上海不一样,广东能否逃避中等收入陷阱对整个国家更具有指标意义,因为其规模就相当于世界上一些中等国家,并且具有城乡差别。如何逃避中等收入陷阱,这应是广东下一步经济改革的内容。

  谈改革路径

  经济与社会改革齐推进

  改革怎么改?从国际和东亚经验来看,除了继续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没有其它更多的选择。这里可分为两部分,就是“社会主义”加“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继续深化经济领域的市场化,尤其是对国企实行市场化。只有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才能继续把蛋糕做大,只有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分蛋糕。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否则光强调分配,中国又会倒退到贫穷社会主义。

  同时,社会主义意味着在社会领域增大政府的投入,建设社会制度,提供社会保障。

  总之,如果说早期的改革者是错误地把经济政策应用到社会领域,那今天的改革者就不能再次犯错把社会政策应用到经济领域。经济领域的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要区分开来,同时这两个领域的改革一同推进。

  谈经济结构

  中小企可解决分配公平

  广东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是中小企业发展得最好的地区。广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仍应把重点放在中小企业。

  发展中小型企业也具有社会和政治意义。在西方典型的市场经济内,也没有哪个政府不重视中小企业。西方大力反垄断,就是为了避免大公司吞并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关乎就业和收入分配。这是经济结构问题,是初次分配。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平衡了,中小企业发达了,收入分配就会比较公平。否则,初次分配制造出巨大的收入不平等,政府在二次分配方面下再大的努力也会无济于事。

  这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情况。人们不难观察到,凡是国企集中的地区,贫困县最多;凡是国企占主导地位的地区,贫富分化最为严重。广东应对这种局面有清醒认识,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可以走回头路,而是要克服阻力,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

  ●观点

  实际上,产业升级的问题不仅仅是广东的问题,中国所有经济区域迟早会面临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广东的产业升级不仅仅是要为广东找到未来,而且也是要为整个国家找个未来。

  早期的改革者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不分、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不分,从而把经济政策应用至社会领域,导致了社保、医疗、教育和房地产的高度市场化和过分市场化。

  中小企业关乎就业和收入分配。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平衡了,中小企业发达了,收入分配就会比较公平。否则,初次分配制造出巨大的收入不平等,政府在二次分配方面下再大的努力也会无济于事。

  社会改革 为继续做大蛋糕打下制度基础

  广东的社会改革条件远较其他省份和地区好。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社会成长很快。广东以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体,这是社会成长的经济条件。同时,广东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为社会体制改革准备了物质条件。

  谈制度建设

  解决消费社会后顾之忧

  社会改革首先是社会制度的建设,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教育和房地产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尤其是广东,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广东经济很容易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所以,中国的经济要从出口导向转型成为内需型经济,出口不能丢,但必须花大力气建立消费社会。而社保、医保、教育、住房等基本的社会体制建好了,就可以为消费社会打下一个社会基础。中国老百姓不是不会花钱,而是不敢花钱。只有把社会体制建好,老百姓才可以去花钱。广东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已经有能力来做这些社会制度建设了。

  所以并不是说,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做蛋糕,社会体制改革就是分蛋糕。社会体制改革也是为了继续做大蛋糕打下制度基础。因此社会体制改革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不矛盾的。

  谈社改模式

  “小政府”是为建“强政府”

  社会改革的第二方面就是广东现在大力提倡的建设“小政府、大社会”这样一种格局。这个政策目标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来了。但当时中国刚刚开放,不存在“大社会”的条件。但现在不一样了,经济改革已经导致了社会力量的成长,广东也慢慢探索出一条“大部制—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模式。

  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是为建设小政府和有效政府,而小政府是大社会的制度前提。现在我们的政府是大政府和弱政府——政府什么都要管,这是“大”;但什么都管不好,这就是“弱”。政府应当把应当管的东西管起来,而把社会能够自我管理的东西下放给社会。这样政府和社会就是双赢。政府必须管的事情花多大的成本都得管且要管好,那么政府就“强”了;社会能自我管理好的,政府就不用管了,这就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所以,“小政府、大社会”的结果会出现“强政府、强社会”的理想状态。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