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释义

作者杨立新   网站编辑sxs3  来源学习时报  日期2019-10-1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讲话原文】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 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出处】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战国)商鞅《商君书·更法》

  【解读】

  《更法》是《商君书》的首篇,记载了秦国实行变法之前,以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保守派,围绕着该不该变法、为什么要变法等问题展开的激烈辩论。

  在当时,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不仅受其他六国的轻视,而且被拒之于盟会之外。秦国内部,由于贵族政治和君主的冲突,使大权旁落在乱臣之手;在外部,邻国魏国由于最早变法,国力日强,经常侵夺秦国的领土。秦孝公继位后决心图强改革,便向社会公开招贤。卫国人商鞅(原名公孙鞅)所献的改革方略得到秦孝公的称许,却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提出圣人不改变民风民俗就能施行教化,智者不改变旧法就能治理国家,坚持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夏、商、周三代的礼制不同,但都成就了王业;春秋五霸的法度也各不相同,但都成就了霸业,必须“不法其故”“不循其礼”,这样才能够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因此提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主张,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略,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通过辩论,坚定了秦孝公改革的决心,由此开始了彪炳史册的商鞅变法,秦国逐渐走向富强,最终统一了中国。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闪耀着历史进化论的思想光芒。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时引用此典,意在说明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变革和开放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杨立新)




打印 | 转发:

创新培训方式 提升能力素

约谈交账 联席对账 联审算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