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专家带您细品甲骨文那些字儿、那些事儿

作者刘芳源  网站编辑王艳  责任编辑sxs2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2019-11-04

  龙吸水、大骤风、日月食……甲骨文中竟记录了这么多神奇的事儿!今年10月,“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近190件甲骨、青铜等实物,为观众展现了甲骨文背后的殷商文明。为深入了解甲骨文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博物馆时光”栏目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田率进行专访,听他讲述关于甲骨文的秘密。

  “甲骨文是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到现在已经整整120周年了……”一入展馆,田率就讲起了发现甲骨文的过往。19世纪末,清代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药材的“龙骨”上出现的符号竟然是商代文字,其后学者刘鹗正式提出其为“殷人刀笔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全面了解殷商历史的一扇窗就此被打开。

  3000多年前,商人为何会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分析甲骨上的穿凿痕迹,学者们认定这是为了占卜。“商朝鬼神崇拜非常浓郁,商人可以说是时时卜、事事卜。龟被商人看作一种灵物,上古时期商朝统治四方,各个部落、方国都要向商朝进贡龟甲。”田率介绍说,甲骨主要为龟的腹甲和牛的肩胛骨,占卜前要先进行脱脂蒸煮,商人在其背面钻凿,并钻入木棍、碳棒灼烧,根据其正面出现的裂纹判断吉凶。

  “预兆的‘兆’、占卜的‘卜’就是这么来的,当时兆纹就长这样,非常形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没有出现断层,反映在文字上也是一样,现在很多汉字还保留着甲骨文的一些风貌,如山、水、日、月……”田率讲述道,正因为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后世学者才得以根据大量文字资料考释出甲骨文的真正含义。

  “目前甲骨已发现约15万片,单字约4400个,可被释读的约2400个。”已被释读的甲骨文为我们呈现了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如祭祀、田猎、军事、官制、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等等。提起甲骨文中记录的事儿,致力于研究商周历史的田率如数家珍:“这块‘王宾中丁’卜骨讲述了商王为捕获犀牛去狩猎,结果王车撞上了小臣的车,一个叫子央的人从车上跌落还受了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这片甲骨上还记录了‘出虹自北,饮于河’,说的是彩虹出现在商都北面的黄河上,被人们看作是双龙首的神兽在河中吸水。”“不光是彩虹,其他一些甲骨上还记录了‘大骤风’,也就是狂风,还有‘日月频食’,指半月之内先后发生日食和月食,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天象记录。”

  对展馆橱窗前的观众来说,甲骨文既神奇又神秘;而对学者来说,它则是一份异常宝贵的文献资料。“《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中记录的商代历史非常简略,发现甲骨文之后,我们才得以更系统地了解商代历史。”田率介绍说,关于甲骨文研究,学界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如将甲骨文碎片进行缀合、对大量未释读文字进行释读、对已释读文字进行重新认识等。“甲骨文是咱们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这一冷门绝学需要有人继承和发扬。”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芳源)




打印 | 转发:

创新培训方式 提升能力素

约谈交账 联席对账 联审算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