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环保公益实践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绿色、环保”教育 |
作者:商云龙 日期:2014-02-13 阅读:604 次 |
商云龙 吴相森 北京化工大学学工部 北京 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是国家绿色化工与材料“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作为“大化工”行业特色高校,“绿色、环保”是北化人不断探索、孜孜追求的方向,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化工行业是污染情况较严重的行业,是工业垃圾的主要源头,绿色化工和环保治理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无论是厦门PX事件,还是中海油渤海漏油事件,以及大连石化爆炸事件都提醒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化工在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担负起化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方面的教育引导是问题的关键,加强绿色环保教育就是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依托环保公益实践基地建设,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1、绿色环保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 绿色环保教育既是“节能减排”、低碳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化工人才培养专业学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奉献、责任担待”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绿色环保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爱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绿色文明素养。 2、 环保公益实践基地是绿色环保教育的有效平台 环保公益实践基地是传播绿色理念、培育绿色精神的有效平台,是构建绿色校园、倡导绿色生活的生力军,环保公益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为建设绿色文明发挥现实而积极的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特色和实效。 3、 环保公益实践基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载体 环保公益实践基地集“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公益服务”“三位一体”。是一种创新、有序和规范的第二课堂建设模式,能够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促使学生把学习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在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增本领、长才干、懂奉献。 二、深化环保实践基地建设,多层面开展绿色环保教育探索,不断开拓和凝练工作思路和方法 学校注重发挥环保实践基地的长效机制和引领作用,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指导教师选聘制度,共聘任了2位教授、5位副教授作为基地指导教师,其工作业绩计入年度工作量,纳入教师职务聘任考核体系。打造品牌绿色环保实践活动,通过“植根校园、面向社会、环保公益、科技创新”四个层面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其独特的育人载体作用,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取得了良好的育人实效。 1、植根校园,做繁荣校园文化的生力军 通过定期开展校园垃圾分类、节电用水调研等几个方面开展“绿色校园”品牌系列活动服务节能校园建设;与中华环保联合会携手建立了首个“青年环保志愿服务基地”,联手校内“中水处理站”和“固体废弃物产研究室”打造“绿色人才培养基地”;发起的“昌平高校环保文化节”已经历时四届,有首都高校43个环保社团参与其中,成为了高校间开展绿色环保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环保家园”荣获“北京高校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十大优秀主题教育活动”荣誉;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森林日等主题节日为契机,营造校园绿色环保氛围,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 2、面向社会,做绿色环保文化的传播者 与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合作开展的“妙峰山能源环境情况调研”、“京郊农村新能源调研”、“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水质调研”等调研项目,为国家节能减排提供了最基层、最真实的数据,并得到北京电视台的采访报道,并屡获“首都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荣誉称号。与昌平环保局等21家单位长期共建创立了“环保支教”、“环保大骑行”、“我身边的化学”、“留住一桶水、环保‘袋’回家”、“带科技下乡”等精品活动,面向社会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既充当了绿色环保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体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价值。 3、环保公益,做志愿服务的时代先锋 绿色环保教育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学校、社区和农村,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千次;融合红色“1+1”共建送科技成果下乡;开展“环保支教”弘扬环保文化从娃娃抓起,“环保支教”活动累计开展环教活动10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1000多人,听课学生达上万人次;开展《昌平社区节能减排》调研活动,依据调研结论,设立了第一个社区电子废弃物回收站点,实现了将教育成果具体化;“绿色奥运年”被评为“首都高校学生社团奥运精品活动项目”。 4、科技创新,做学术科研的孵化器 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团队担当“绿色环保教育导师”,开展的“环保公益论坛”、“垃圾分类新设计大赛”、“萌芽杯科技创新大赛”等系列精品活动成了重要的科技平台。连续两年申请到“中华环保基金会大学生环保公益小额资助项目”;设计的环保公益多次项目荣获北京市“挑战杯”一等奖,“十一五”期间共荣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一二等奖”、全国高校大学生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等重要赛事奖项205项。 三、开展绿色环保教育探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范围、育人效果、社会影响力和可示范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1、环保理念更加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辐射范围更广 在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绿色、节能、低碳、可持续”为核心内容的环保理念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得到大学生更广泛的支持和理解,以践行环保理念为出发点的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口口相传”的乐事,实践活动得到学生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2、实践内容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更好 基地依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活动,围绕“三个北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观”、“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等主题不断深化实践内容,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提升了大学生的绿色环保素养,不断成长为“绿巨人”,走到哪里都是一面高高飘扬的“绿色旗帜”。 3、环保教育形式多样,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影响力更大 绿色环保教育形式多样,包括宣传教育、环保调研、科技竞赛、公益实践等多方面。点点滴滴的绿色环保教育理念为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注入了活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坚实。 4、基地建设不断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可示范性更强 环保实践基地建设不断规范,一方面注重发挥基地的基础性和辐射性作用,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基地的专业性、实践性和长效性优势,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进行突破,结合大学生成长需求和自身特点,针对性的开展绿色环保教育,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示范性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