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高校本科生党员骨干“三三式”培养模式初探
作者商云龙              日期:2014-02-13               阅读:499 次

化学工程学院 商云龙  刘刚

 

摘要:中央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大学生党员骨干的培养关系未来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文章针对高校本科生党员骨干进行“三三式”,即“三纵三横”模式培养,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骨干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建设,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显著。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党员 培养

 

中央16号文件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大对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也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大学生党员是未来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其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做好高校本科生党员骨干的教育工作,使其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学生党员骨干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中,本科生党员骨干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他们实际上参与并承担了大量具体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和党组织建设中具有他们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他们既是教育者,又是学生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是学生党组织的核心,是活跃在学生中骨干力量,是构架在党组织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核心。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证明,学生骨干队伍对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对于强化“育人”目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本科生党组织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有效地开展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从学生的心理认同来看,学生党员骨干能够较好地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学生党员骨干和全体学生、学生党员属于同一年龄阶段,在个人爱好、观点、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相近似,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党员和其他学生。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可以使学生党员骨干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发挥媒介作用,一方面把学校和党组织的各项要求迅速传达到学生中间,另一方面,又能及时把普通党员和广大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从而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

2、从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来看,学生党员骨干参与和指挥协调的作用非常突出。学生党员骨干精力充沛,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通过学生党员骨干的组织,使普通党员和广大学生能够在各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教育活动中受到启迪、领悟,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3、从在学校、院系、党组织和班级所处的位置来看,能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党员骨干是经过多重途径选拔产生的,他们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关心他人、举止文明,这些优点使得他们在普通党员和广大学生中拥有较高的威信,成为普通党员和广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学习、效仿的榜样,从而带动学生群体风气向上,团结而富有朝气,推动了班风和校风建设。

二、创新“三横三纵”模式,大力推进学生党员骨干培养

1、以人为本,纵向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党员骨干的综合素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加强学生党员骨干的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党员骨干的教育全过程,制定工作规划,融入教育内容。在学生党员骨干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及时综合和宣传教育实践的成果。大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大力加强党的知识和理论教育,包含政治理论、青年责任等,通过先锋论坛、主题讨论、学习成果分享等形式,加强理论教学的时效性。注重学生党员骨干培养的连续性和时效性,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党员骨干的理论系统化建设。充分依托学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雷锋精神研究会”等,促进学生党员骨干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加强学生党员骨干的国情民情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干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情民情。近年来,学院派出由学生党员骨干组成社会实践团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老区、国企民企、东南沿海等地开展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红色“1+1”等实践活动,目前学院本科生学生党员骨干先后参与和完成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校园网络、学生党建、心理健康、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

以培训学习为重点,加强学生党员骨干的精细化培养。学生骨干的精细化培养是一种树立榜样,榜样带动集体(以点带面)的培养模式。现在学生党员群体中形成一个合格的骨干队伍,树立良好的风尚和积极的环节,然后依靠骨干的的引领和带头作用,达到共同的进步。更多关注点在于骨干的培养方法和培养过程。在骨干培养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养成良好的礼仪和生活习惯。学生骨干的精细化培养主要包括:导向性培养、创新性培养、适度超前培养、自主性培养、激励性培养。

2、固本强基,横向拓展,搭建学生党员组织建设新平台

实施项目管理,提高学生党员组织建设水平。项目化管理是在当前各级各类组织管理中运用广泛,在高校里,学生会、各类学生社团也在使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支部管理项目化对要求管理者,即支部书记和其他支部骨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更高、更强的分析、判断、决策、执行的能力。将项目化管理引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正是为了使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运作更加科学化,一方面要使普通党员能够通过项目化管理积极参与支部建设,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党支部骨干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能够对支部建设有所思考,有所创新,使学生党支部这一基层党组织像其他学生组织一样,活跃在广大同学当中,形成党组织对群众得影响力。

加强制度保障,推动学生党员组织可持续性发展。制度建设是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和保障。要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创新性地完善学生党支部制度,才能真正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项目将积极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评议制度、创先争优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保障党支部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通过制度的建设,保障党的建设的传承性,在制度建设、执行的过程中,促进党支部骨干的领导力的提升,提高他们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丰富教育形式,增强学生党员组织活力。依托理论培训、团队实践、成长论坛、课题研究等载体开展、多元化教学。以课堂教学形式开设学生党员干部成长成才、领导力等相应课程;开展素质拓展、生存训练、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开展名人专题报告,穿插案例教学、学员讲坛、情景模拟、参观交流等互动式教学;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题调研,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成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员进行有益的社会观察,增强学生党员干部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

三、勇于探索,学生党员骨干“三纵三横”培养效果显著

政治素养是否合格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已符合党员条件的首要标准。但有的学生党员作为党支部骨干竟也出现了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政治诉求不高、政治观念淡化、政治敏感性退化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党支部的建设。“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学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建设的理论知识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党支部骨干党员忽视了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将理论学习就定位为开会、培训,而把最为重要的个人主动地对党的理论知识的汲取忽视掉了学生党支部党员骨干肩负着组织发展的重任,但是由于一些党支部骨干缺乏党务工作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工作上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力不从心,更难以实现支部工作的创新,难以带领党员不断前进,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这既与党员骨干本身的能力有关,也和组织制度有关,和上级党组织的管理有关。

通过实施“三纵三横”培养,解决了党支部骨干“党性意识不强、理论水平不足、组织能力不够”这三大问题,形成了“建设制度化、管理项目化、培养精细化”的总体格局,基本实现了学生党员骨干“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达到了巩固党群基础、凝聚优秀学生、扎实服务群众、促进学风建设的总体目标。



  阅读:499 次

商云龙的文章
浅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素质培养
创新红色“1+1”活动平台,加强新时期高校基...
依托环保公益实践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绿色、...
高校本科生党员骨干“三三式”培养模式初探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