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与风险规避 |
作者:肖怡 日期:2013-01-11 阅读:914 次 |
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成本领先战略就是指通过采用一系列针对成本战略的具体措施在本行业中赢得总成本领先。与采取其它战略的, 以新价值链观点来看,零售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以获取成本优势,其视角并不在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或差异化战略,而在于满足顾客的需要,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他们会把这种成本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让顾客感到更加物有所值,从而吸引顾客,留住顾客,并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一、车轮理论生成机理:成本优势 麦克奈尔以美国零售商业发展实践证明:超级市场、折扣商店、连锁商店等都是以追求低价格销售而出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不能始终如一地贯彻“三低”政策,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而当价格提高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走向反面,被另一新的零售机构所代替。他认为,一百多年来的美国零售业正是按照这种“轮转”假设发展起来的。 车轮理论不仅适合美国零售商业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零售业也是循着这一轨迹发展起来的,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证据。F.G. Pennance和B.S. Yamey 对英国的食品零售业进行细致的研究后发现,尽管现存的零售商为了保持优势偶尔会有降低毛利的做法,但从整体趋势来看,英国的食品零售业基本上是按照车轮模式发展的,即最初出现的是食品百货店,随后是食品连锁店,然后是廉价商品店和现购自运商店,而现在则是食品超市大行其道。以上的每种形式在出现时都是以低毛利、低价格的策略与业内现有竞争者进行竞争,然后自己又发展成为高价格、高毛利的零售店。这完全符合车轮模式的发展规律。 车轮理论所揭示的零售业发展规律,实际上正是说明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成本领先一直是零售企业竞争的优势,它驱使着新型零售业态在竞争中不断替代旧零售业态,而当这一业态失去了成本领先优势时,则马上又会被另一种以成本领先为竞争武器的零售业态所替代,于是,零售轮子就是这样在成本领先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着。 目前,成本领先依然是我国零售市场的竞争焦点。在买方市场下的微利时代,在我国消费低迷的零售市场上,在中国“入世”之际,国外商业企业以雄厚资金为基 础、以低价位策略进军我国零售业的情形下,在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极高,相对议价能力极强的消费环境中,商业经营必须充分发挥其价格机制的作用。而价格机制又 必须在与其成本控制的融合中发挥作用,因此零售企业只有通过加强成本控制,使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才能凭借低成本的优势,创造相对的低价格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二、从沃尔玛看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 1、进货成本控制。进货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 尤其是零售业成本控制的关键。要取得较低的进货成本,必须大批量进货、大批量销售,享受价格上的批量折扣优惠,充分发挥现代大商业的规模效应。企业将这种 大批量低成本进货的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相对较低的价格竞争优势,从而形成对消费者的购买欲的有效刺激,并使零售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主动权,形成企业经 营的良性循环。在进货方面,沃尔玛采取了以下做法降低成本:一是采取中央采购制,尽量实行统一进货。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高知名度商品,如可口可乐、 柯达胶卷等,尔玛一般将一年销量的商品一次性签定采购合同,由于数量巨大,其价格优惠远远高于同行,形成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二是买断进货,并固定时间结 算。由于零售市场的变化莫测,为了规避经营风险,许多商家纷纷采用代销的经营方式,把风险转移给厂家承担,但这也提高了零售企业的 进货成本。而沃尔玛却实施买断进货政策,并固定结算货款,决不拖延,这虽然要冒一些商品积压、滞销的风险,却可以大大降低进货成本,赢得供应商的信赖;三 是和供应商采取合作的态度。沃尔玛由于采购量巨大,一般从工厂直接进货,并同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通过电脑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供应商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沃尔玛的销售和存货情况,及时安排生产和运输。由于效率的提高,供应商成本降低,沃尔玛也就能将从中获得的优惠让利给顾客。这种合作模式下,供应商, 沃尔玛和顾客三者都是赢家。 2、物流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控制水平是衡量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零售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因素。快捷的信息反馈和高效的物流管理系统,可以使商品库存量大大降低,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企业成本自然降低。沃尔玛在物流管理上也让同行望尘莫及,沃尔玛建立了强大的配送中心系统,拥有全美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系统和最大的私人运输车队,所有分店的电脑都和总部相连,配送中心从收到店铺的订单到向生产厂家进货和送货,只要2天的时间, 而美国另两家大型折扣商店凯
玛特和达格特则需要5天。
沃尔玛的物流费用率比后者低60%以上。沃尔玛的物流效率之所以高,是因为他们运用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集团专门从事信息系统工作的科技人员有1200多
人,每年投入信息技术工作的资金不下5亿美元。90年代初,
沃尔玛就在公司总部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全集团的所有店铺、配送中心和经营的所有商品,每天发生的一切与经营有关的购销调存等详细信息,都通过主干网和
通信卫星传送到数据中心。管理人员根据数据中心的信息对日常运营与企业战
略作出分析和决策。沃尔玛的数据中心也与供应商建立了联系,从而实现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厂商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进入沃尔玛的电脑配销系统和数据中心,
直接从POS
得到其供应的商品流通动态状况,如不同店铺及不同商品的销售统计数据、沃尔玛各仓库的存货和调配状况、销售预测、电子邮件与付款通知等等,以此作为安排生
产、供货和送货的依据。生产厂商和供应商都可通过这个系统查阅沃尔玛最后100周的全球销售数据,并可据此分析市场前景、消费趋势等,
以调整产品结构和制定产销计划。这套信息系统为生产商和沃尔玛两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美国著名的百年老店伍尔沃斯,一向以低价著称于世,当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也一味死守低价,不思改革。为了实施低价策略,伍尔沃斯拒绝售卖更多更新的
商品,甚至取消了一些必要的服务。有些中年美国人不无伤感地回忆说:“小时候,我经常跟着妈妈到伍尔沃斯,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个很好玩的地方,有许多小孩
感兴趣的东西。然而长大后就很少光顾了,原因是那里的服务态度越来越差,当人们需要什么特别帮助时,总找不到人帮忙。”这正是伍而沃斯逐渐走下坡路的真正
原因,当它一味追求价格低廉时,却失去了原先的竞争基础——忠实的消费者。进入90年代,伍而沃斯年年亏损,到1997年7月,
该公司不得不被迫宣告破产。 (2)企业一味压低经营成本追求成本优势, 从而导致进货的产品粗制滥造、品质下降以及服务水准明显降低,只重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而忽视了对质量与服务的敏感时,价格过低反而容易失去顾客。
因此,我们提倡的是那种通过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流通费用来降低商品价格的这种既有利于消费者又有利于商家的理智的低价销售。美国沃尔玛公司就是以成本优势
立足于商界,他们推行的“天天平价”是从进货、库存、配送到销售全过程尽力降低费用来保持每日低价,这种低价才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效仿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