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应重视对我国“保险周期”的研究
作者孙祁祥              日期:2012-12-30               阅读:776 次
第七届“北大赛瑟论坛”昨日在春意盎然的未明湖畔召开。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王梓木、缪建民、寇日明等公司老总和我围绕“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的大会主题做了主旨演讲。在下午的六个分会上,围绕“三农保险”、“社会保险”、“保险产品定价与创新”、“保险监管与法律”、“保险经营与管理”、“保险市场:回顾与展望” 等议题,30多位论文作者做了论文宣讲。会议开得很有成效,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在大会主题演讲的题目是:“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国际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引发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兴趣始于2008年底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大家都在谈论“经济衰退期,某个行业的发展怎么怎么样;经济复苏期,行业发展又怎么怎么样。我就在问自己:西方学者早就在研究“承保周期”,这个研究的方法和结论是否适用于研究目前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周期?简要的文献查询后我发现,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还存在许多“盲点”和“空白”。于是,我们学术项目小组就着手对有关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是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入手的:首先,为何研究“保险周期”? 其次,如何研究“保险周期”?再次,中国“保险周期”的主要特征。最后,“保险周期”研究带给我们的政策启示。 为何研究“保险周期” 不论在宏观经济领域,还是在保险领域,“周期”无疑都是过去二三十年来最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不过,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在关注点方面似乎遵循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在宏观经济领域,大家关注“经济周期”,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在长期增长趋势中的周期性波动;而在保险领域,大家关注“承保周期(Underwriting Cycle)”,即“坚挺市场”和“疲软市场”的交替出现,关注的是保险业自身经营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既然理论界已经有了关于“承保周期”的研究,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沿续已有的思路来进行,而要“另辟蹊径”,提出“保险周期”的问题呢?这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 首先,“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的内涵和引发的原因不同。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到,承保周期的研究主要发生在工业化国家,其原因是这些国家的保险市场相对已经比较成熟,长期的增长趋势已趋于稳定,因此,其周期性的波动主要源于保险业自身经营策略的改变等微观市场因素。而新兴市场国家的保险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保险市场尚不成熟,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其保险市场可能面临相对更为剧烈的波动。与发达市场相比,新兴市场保险业的周期性波动产生的原因也可能截然不同,可能主要源于经济增长波动等宏观环境因素,而非取决于市场微观环境的变化。正因如此,我们认为,对于新兴市场国家保险市场周期性波动的考察,应当采取与传统对工业化国家保险市场承保周期研究不同的视角,即需要更多地关注在其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波动现象,而非仅仅从市场经营规律的角度出发。 其次,当前对保险市场自身周期性规律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保险业长期增长趋势过程中的周期性波动却仍然鲜有触及。而对于处在加速发展阶段的新兴保险市场而言,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其在长期增长趋势中出现的周期性波动,正确把握其长期增长趋势、理性对待周期性波动、防范剧烈波动、制定有效的保险监管政策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以促进保险业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保险业周期性波动的研究将从传统的承保周期的研究转移到对宏观经济领域定义的“围绕长期增长趋势中的周期性波动”的研究。借用卢卡斯对经济周期的定义,我们将“围绕保险业长期增长趋势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之为“保险周期”,以使其区别于传统的“承保周期”的概念。 如何研究“保险周期” 明确了保险周期的内涵及重要性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保险周期”?一般而言,经济变量是趋势成分、周期性成分、季节性成分和随机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复杂组合。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提取周期性成分。由于我们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数据都是年度指标,所以不存在季节性的因素。而且,随机冲击相对于周期成分影响很小。因此,如果剔除了长期趋势成分,就相当于提取了周期性成分。剔除长期趋势成分的方法有多种,最为常用的是滤波方法。 如何刻画保险周期的基本特征呢?我们以不同的国家1980年-2008年期间各年度的保费收入为基础数据,选取周期长度、波动幅度、粘性等统计指标。周期长度(Duration)是指每个周期的平均时间,反映周期性波动的频率,周期长度越长,表明周期性波动的频率越低。波动幅度(Volatility)是指波动起伏程度的大小,数值越大,表明波动幅度越大。粘性(Persistence)是指前一期波动对当期波动影响的强度,粘性越大,影响强度越大。 在考察对象(国别)的选取上,为考察新兴市场国家保险周期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我们选取中国——这个三十年来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保险市场都取得快速发展的最典型的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作为我们重点研究的案例。进一步为反映中国保险周期的比较特征,并了解新兴市场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保险周期的根本差异,我们另外分别选取了10个新兴市场国家和10个工业化国家进行比较研究,以全面考察保险周期的基本规律、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异同。 中国“保险周期”的主要特征 1980年-2008年间,中国保险业经历了6个较为完整的保险周期,周期平均长度为4.8年,波动幅度和粘性分别为0.117和0.030。 从保险周期波峰与波谷的比较看,中国保险业的波动呈现出“扩张型非对称”特征,即波峰的振幅高于波谷的振幅。在我们考察的10个新兴市场国家和10个工业化国家中,只有印度也呈现出与中国类似的“扩张型非对称”的特征,这意味着,“扩张型非对称”这种波峰振幅大于波谷振幅的波动更容易发生在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新兴市场国家中。 从保险周期上升与下降的比较看,中国保险业没有出现常见的“缓升陡降型(即缓慢上升,迅速下降)”的波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保险业在此期间经历的平稳快速增长。而在我们考察的其他国家中,阿根廷、马来西亚、墨西哥、泰国等市场也出现了“缓升陡降型”的波动。 从保险周期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看,中国的保险周期顺经济周期(且与经济周期完全同步)、顺固定资产投资周期、顺国内总需求周期、顺利率周期,但反股市周期。这些特征反映,我国保险周期波动受国内宏观环境波动影响较大,目前保险市场与股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关系。相对而言,这些特征与发展中国家类似,却与发达国家存在显着差异(大部分发达国家出现反经济周期特征)。 从保险周期的影响因素的角度看,通过自相关分析、联动性分析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我们发现经济波动对保险业波动在某种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较大程度上受前期波动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这些特征同样与发展中国家类似,而与发达国家存在显着差异,后者的保险市场主要受其前期波动的影响,经济周期影响不显着。 “保险周期”研究 带给我们的政策启示 以上讨论表明,对于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对保险业增长往往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经济波动也将对保险业的波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工业化国家,由于保险市场已趋于稳定,甚至饱和,其周期性波动受保险市场自身微观环境和经营规律的影响较大,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则相对很小。因此,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研究“承保周期”具有客观合理性,因为保险市场波动主要受市场微观环境的影响;而对于新兴发展中国家,研究“保险周期”则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因为保险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保险市场波动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微观环境因素不起决定性作用。可见,新兴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保险市场波动的基本特征和机理存在显着差异,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承保周期的研究范式。 从保险周期的初步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对于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启示: 第一,应加大对“保险周期”的理论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国保险业周期性波动的规律特征和影响因素。一方面,它有利于更好地区分保险业的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周期性波动,对保险业增长态势形成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对监管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短期、长期影响及作用作出合理的评价与判断,有利于促进监管政策和产业政策长期化、稳定化。 第二,保险业应更多地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及其周期性波动。我们的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对保险业的波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正确把握保险业的波动规律,就必须更多地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的波动,及时掌握宏观经济波动的状态,分析和了解宏观经济波动对保险业波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及时把握保险业波动的基本趋势,形成对保险业增长和周期波动的合理预期。 第三,应正确对待保险业在增长过程的周期性波动。由于保险需求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在宏观经济波动过程中,保险业的波动不可避免。因此,我们不能为了纯粹地避免周期性波动中可能出现的增长下滑等现象而仓促出台一些临时的保增长措施,扰乱保险业正常的增长和发展规律。 第四,当前保险业波动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少地关注保险业自身微观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波动。而且,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逐渐成熟,保险周期的波动特征和影响因素都将发生变化,市场微观环境对保险市场波动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因此,通过保持监管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培育保险公司成熟稳健的发展理念和经营策略,将是降低保险业波动程度,促进保险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阅读:776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