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
高校宣传工作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作者徐艳华              日期:2013-09-27               阅读:816 次

徐艳华

高校宣传工作是高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宣传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它也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宣传工作包括理论工作、新闻工作、文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重要工作,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体系。但高校宣传工作同样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高校的宣传工作应该包括新闻宣传、理论宣传、文化建设,宣传者是高校党委宣传部门、各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委员,此外,很多高校重视调动学生资源,组建学生记者团队伍,也成为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支持力量。宣传工作的受众是广大师生,宣传主要媒介包括学校校报、校电视台、广播、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和新闻网、手机报、学校官方微博等新兴媒体。宣传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宣传媒介,进行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文化启迪,起到外树形象、内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一) 思想导向作用

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高校宣传工作承担着思想教育的重要职责,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高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师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强化他们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充分发挥媒介信息快、视听兼备、生动形象的特点,通过宣传典型、人物专访、座谈、辩论、专题讨论等形式,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与热点问题,宣扬改革开放取得的新成果,并反映广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师生中起到很好的思想引导作用。

高校宣传工作最基本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表现为促进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灵魂的、动力的作用。和谐校园建设,除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也不能忽视学校内出现的学术失范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校园安全等问题。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进行高校和谐校园专项调查,数据显示,“您对本校学风的认识和评价”的一项中,53.7%的师生认为很好,有41.6%的师生认为本校的学风一般,有2.4%的师生认为较差,有1.1%的师生认为很差。高校师生普遍感觉压力大,包括就业和自身前途问题、学习和科研问题、经济问题、环境转变和自身适应问题、情感问题和人际交流压力等。调查中,占被调查学生总数45.1%的学生认为,身为一名大学生是值得非常自豪或者比较自豪;46.8%的学生觉得一般,有8.1%的学生觉得有点沮丧。高校宣传工作通过强有力的道德实践活动、广泛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灌输、启发、激励、引导、说服和感召等多种形式,对师生深入进行道德情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师生高尚的人格品德和积极心态,而师生基础群体的道德素质水平将会为和谐校园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舆论引导作用

社会舆论反应社会机理的微变。德国学者诺利·纽曼把社会舆论比作“社会的皮肤”,我国学者刘建明也形象把社会舆论比喻为“滚动的意识气团”和“社会声纳”,这说明社会机体的任何变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舆论的波动,可以说社会舆论是把握和判断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2011年年初在北非、中东地区发生了局势动荡,我们就可以从脸谱(FaceBook)、TWITTER、视频网站YouTube等全球社交网站的社会舆论发现端倪。高校的特殊地位决定高校的舆论安全不但对维护和谐稳定的校园意义重大,而且高校师生的言论,特别是专家学者言论的权威性,对社会舆论产生一定影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老上访专业户至少99%精神有问题”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导致上百人到北京大学门口抗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发微博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所以,建设和谐校园,要关注师生的网上舆论,要给学生提供自由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判断和分析师生的舆论背后反映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做好舆论工作。

舆论引导有助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高校校内舆论的特点具有理性的特点。高校师生由于知识储备丰富,知识来源广泛,能够全面认识事物,深入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理性对待各种问题;分散性特点,由于高校的多主体、多目标、多文化的特征,使校内舆论呈现分散性特点,学生关心的问题可能教师不一定关心,教师关心的问题可能管理者并不关心。当然,分散的舆论也可能被媒体、网络宣传而扩大化,成为众多人关心的焦点问题,所以要通过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宣传工作通过上传下达,引导舆论,能起到“安全阀”作用。宣传工作是学校党委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和纽带,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重要决定,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级党组织的决议事项,起到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通过在学校、学院和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师生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应。这时,学校就能整合这些利益、愿望和要求,及时做出科学决策,避免矛盾的激化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凝聚力量功能

宣传凝聚功能就是将分散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思想凝聚成一股力量,使之富有吸引力和粘合力,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高校宣传工作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师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提升和行为的规范有深远的影响。

宣传工作可以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充分表达学校的意志,也给师生表达意见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就某些问题达成理解和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和征求意见的过程,教育部很好运用社会媒体作为连接政治权力和公众意志的桥梁作用,通过媒体公开征求社会大众的意见,吸引民众对教育发展的关注,集中大众的智慧出谋划策,更为重要的是民众的意见通过媒介,转为政府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对高校而言,也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在不断的宣传和沟通中使师生对学校发展目标形成共识和认同,从各方面把师生力量凝聚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合力,激发广大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对学校的使命感、归属感投身于学校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去。

(四)文化锻造功能

高校和谐校园的根基是和谐文化,而宣传工作的文化属性决定它在建设和谐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宣传工作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园文化的教育资源,大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抵制各种媚俗文化、低级文化在师生中的影响。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建设当中。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侧面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大学文化的和谐发展。对大学而言,“如果内部没有悠久的讲学传统或教授间良性的跨系科对话、切磋、研习之风,学者之间没有辩难,那么步入这种大学,人们就会很快意识到即使拥有雄厚的资金,这所大学也将很难有发展的潜力”。大学要秉承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要为师生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和氛围;人是环境的产物,而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告诉大家,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感受过牛津浓郁文化氛围的人无不赞同,对牛津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要加强学校形象设计和塑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品格。

(五)塑造形象功能

和谐校园不仅是学校协调发展的有序状态,也体现为学校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的统一。宣传工作通过对外宣传学校改革发展成就,树立高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对内则能够增强广大师生的自豪感和向心力。当今时代,我们看到影响高校改革发展大局的因素越来越多,塑造高校的公众形象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提上议事日程。所谓高校公众形象是高校行为表现、人文特征、精神面貌等客观状态在公众中的投影,是社会公众对一所高校印象、态度、评价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成为公众对高校进行选择与权衡的重要依据和指标。

我国的高等教育走过了精英教育阶段,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阶段不同带来发展思路、办学模式、管理方式以及经费来源等一系列变化,大学要从被光环笼罩的圣坛上走进现实生活,加强与社会联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转变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而人才培养质量也直接影响学校生源质量;我们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资源匮乏的问题,需要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拓展社会发展渠道。所有这些都与高校的公众形象密切相关。市场经济时代,品牌形象的设计和传播不仅使形象本身更具魅力,而且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刺激市场对品牌的消费需求。所以,大学要增强宣传意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大学社会形象,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阅读:816 次

徐艳华的文章
我国高校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及国外高校新闻宣...
高校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高校宣传工作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当前高校宣传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