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联军只焚烧了圆明园吗 |
在清代,北京西北郊分布着一片绵延二十余里的皇家园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三山五园”,主要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等。而圆明园是1860年之前“三山五园”的核心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被称为“万园之园,无上之园”。自雍正到咸丰,这里成为五朝清帝“避喧理政”的重要场所,是清朝的政治中心之一。圆明园是什么时候被烧的?又是被什么人烧的?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五花八门的说法。有的 |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的精品力作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科全书》(以下简称《百科全书》)由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基于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原创性作品不足,基础性研究素材匮乏的现状,系统梳理了近 20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经验,提炼出了一些源于本土实践的概念表述,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和范例。全书共收录词目575个,分理论思想、观点术语、人物活动、论著文件、媒体组织、历史事件六个部分予以呈现。 |
开会之乐 |
我是个怕开会的人。二十多年来,我以写作杂文为主业,却没参加过什么与杂文创作有关的会议(车旅费全包的省市杂文学会的年会除外)。其主要原因,乃我是个文学个体户,参会的车旅费没处报销。其次是我信奉写作是一种个体化的劳动。只要埋头码字,码出好作品即可,无须长期与外界联系(报刊、出版社除外)。直到近几年,我看到种种关于会议报道的消息,才知开会被许多人视为大事,以能参会为乐、为荣,甚至能参会且闹个头衔便沾沾自喜,自以为有所得。先说视能参会为乐 |
声音的素养 |
有件事,我一直觉得很惭愧,就是在公众场合,无论说什么话,声音都小不下来。我曾跟朋友开玩笑:鄙人不会有秘密,假若有点秘密,只要告诉过一个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声音大呀。最初我以为是多年做老师落下的职业病。我刚进高校教书时,常常得上大班课,教室又无扩音设备,讲授时几乎都是放开嗓门喊。后来去国外旅游,发现一些旅游景区总是用中文写着“请勿大声喧哗”,才知道习惯于大嗓门的中国人可不止我一个。说话大声,并非为了刷存在感,不过是高声说话成了习惯 |
1919年11月:为有牺牲多壮志 |
《牺牲》1919年11月9日,李大钊撰写了一篇以《牺牲》为题的精短散文,后来用“孤松”这一笔名发表在1919年《新生活》杂志第12期上。文中写道:“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
戾陵堰和车箱渠:沉睡历史深处的“北方都江堰” |
戾陵堰、车箱渠建于三国时期魏嘉平二年(250年),是北京地区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大规模引水灌溉工程。所引永定河(时称㶟水)水灌溉了当时蓟城南北广阔的土地,历曹魏、西晋至北朝,惠泽数百年之久。其间,灌溉范围不断扩大,还兼有漕运开发,为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农业基础和基本的水利格局。因而被称为北京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水利工程。水利学界把它与四川岷江上的都江堰相比,视为中国古代水利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
荀子入秦 |
荀子是继孟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荀子》一书汇集了荀子及其后学的主要思想言行。荀子出生于战国末期的赵国,名况,字卿,故时人尊称其为“荀卿”。由于史料缺乏,荀子的生卒年于史无考,说法繁多,根据记载推断其大约活跃于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38年之间。荀子生平《史记· |
国庆节,你在北京吗 |
“国庆节,你在北京吗?”这句国庆节期间流行的问候语,貌似简单,实则饱含情谊,蕴藏着对北京和祖国的一片深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逢国庆,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够像首都北京这样成为亿万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国庆节的由来国庆节作为举国欢庆的节日,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现象。在我国,一般认为“国庆”一词出现在西晋陆机的《五等诸侯 |
老闲当老贤 |
退休后,我送自己一个雅号“老闲”:老是年龄,告老还家;闲是生活状态,“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虽没“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却也闲人,闲居。“老闲”,名副其实也。老闲生活的最大变化,一个字:让!本人自以为是个又慢又急的人,办事爱拖拉,可一旦做起来,又比较急。想要什么东西,马上就得拿到手,一会儿也不愿耽搁。开车也很少让,爱开快车。妻子责我:“一坐驾驶座上,就跟打了吗啡似的!” |
1919年10月:面包·政党·问题 |
双十节的纪念面包民国年间,双十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以湖北新军为主力发动武昌起义,并迅速获得胜利。各省纷纷响应,进而掀起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终于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让民主与科学走进了中国。为了向民众宣传共和民主,1919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学生决定走上街头,举行双十 |
郭守敬:水脉整治与文脉奠基 |
水是灵动的音乐、生命的源泉,河湖水系犹如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周身血脉,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创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伴随着人地关系变迁而积淀起来的地域文化,集中展现为以河流、湖泊为地理象征的历史文脉。古都北京城址的定位和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躲避水害与保障水源所作的选择。脱离自蓟城到金中都时代逐渐难以为继的莲花池水系,北移到水环境更为优越的高梁河水系,这个根本性的转折始自元大都的营建。正是在如此重大的历史关头,郭守敬开辟了 |
邹衍吹律 |
邹衍出生于战国末期的齐国,是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的创始人及其代表人物。邹衍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卒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邹衍的祖先原本是宋国人,是宋国国君的后裔。宋闵公的后代正考父食采于邹,随着家族世代发展,就以地为氏,成为了邹氏。这一支邹氏后来迁往了齐国,逐渐发展成为齐国的贵族。齐威王时期的大臣邹忌就是这一支的后裔,邹衍也同样出于这一家族。阴阳家的起源 |
读书先读序跋 |
我在人大念历史系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知道我爱读书,与我闲谈时说:“你知道拿到一本书之后,先读什么吗?”然后自答:“要先看序言和跋语,那是读书的门径。入门靠它,它是理解书的捷径。当然,还要看一下版权页上的零碎儿,那也是有用的。”这番话对我启发很大,对我后来的读书帮助也很大。这种启发和帮助,我在后来漫长的读书生活中体会得越来越深。因为这番话,我对书籍的序跋做了一番专门的研究,从学理层面加深了对序跋的理解。序 |
知道屈原的请举手 |
南京某中学的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他们学校初一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老师问学生:“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在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3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大夫。端午节过得热热闹闹,吃粽子吃得甜甜蜜蜜,但却有那么多人不知道屈原是谁,这也确实有些煞风景。其实这并不新鲜,不 |
1919年9月:觉悟青年 奋进年华 |
周恩来为什么化名“伍豪”1919年9月2日,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上,周恩来与郭隆真、张若茗、谌小岑等7名刚刚被释放的学生,热烈地交谈着。郭隆真提出,以南开学校、高等工业学校等男校为主的“天津学生联合会”和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为主的“女界爱国同志会”应当紧密合作。张若茗提出两个团体要合并起来。周恩来进一步主张:学习北京的经验,从两个团体中选出一些骨干分子,组成一个比学联更严密的团 |
盛世修书 文化大成 |
清代乾隆中期,财库充盈,国强文盛。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之君自命,组织学者儒臣校刊“十三经”“二十一史”等经典,“开馆纂修《纲目三编》《通鉴辑览》及三通诸书”。乾隆皇帝认为皇家经典已 “荟萃略备”,下一步是搜访民间藏书,以补内府不足。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清廷下旨征集收藏在民间的古今著述。此时,乾隆皇帝的本意仅在收集,对编纂大型丛书尚无明确设想。真正促使他萌发编修《四库全书》想法的,是一个叫朱筠的北京籍官员。征书谕旨下 |
屈原赋《离骚》 |
中国古代经典,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屈原所赋《离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诗人。很多人知道他,除了因为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相传这些传统的民间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然而,在节日的欢闹之余,恐怕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屈原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创作《离骚》背后的故事。《离骚》是屈原流放汉 |
怀念母亲(下) |
在上期的文字中,我有点大不恭敬了,称母亲为 “倔姑娘”。其实这是爱称,是褒义,发自内心地希望她永远年轻。这里介绍,我的母亲叫张莹,1920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任贵州省工会女工部长,后任贵阳联合烟厂公方股份代表。贵阳烟厂后来改造为贵烟集团,至今仍是全贵州省的利税大户。张莹同志曾任贵烟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在贵烟工作期间,张莹同志又立新功。她关心群众,发展生产,积极学习新知识,不仅学会了先进烟厂的烟叶发酵、 |
文字无小事 |
画家黄永玉先生年已九十,仍是老顽童一个,常出语惊人。他说,你们都太正经了,我只好“老不正经”。这里,在下也东施一下,学学黄老的心态,“老不正经”一次,发几个坊间小段子,略加点评。姑且名之《文字无小事》,聊博大家一粲。妹妹我思话说清朝某年科考,题目为《昧昧我思之》(句出《尚书·秦誓》)。一秀才粗心大意,竟误抄成:妹妹我思之 |
1919年8月:宏伟设想与革命实践 |
孙中山与《建设》月刊“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期盼的“高峡出平湖”,1997年11月成为现实。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最早提出修建三峡水利工程设想的,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最早以中文刊发这一宏伟设想的刊物,则是1919年8月1日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建设》月刊。 |
从天长观到白云观 |
北京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不同的宗教文化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印记。俗语常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而北京最古老的道观,应该数白云观了。从天长观到白云观的历史演变,正是北京道教文化发展变迁的生动缩影。“北京第一道观”的历史变迁白云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的天长观。观内奉为“镇观三宝”之一的老子石像,据说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 |
苏秦、张仪与合纵连横 |
纵横家是战国时期以外交事业为主要活动的学术流派,相传由鬼谷子创立。《汉书·艺文志》中说:“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所谓行人之官,是指周代官僚系统中掌管外交礼仪的官员。他们负责接待各国不同等级的使者和宾客,以维护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和睦。 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的权威一落千丈,宗法封建制下国与国之间的秩序开始瓦解。各个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兼并和争霸战争。原本隶属于周礼体系下的王官,在这一时期开始转型为多国争霸的国际秩序下 |
怀念母亲(上) |
我父亲评价母亲有一句话,说她:“矮小而高大,柔弱而坚强。”母亲,一米五几的个头,四十多公斤的体重,很难想象她如何高大,但她做出来的业绩却不得了。她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也不像是个坚强的人,但她的一生却离不开“坚强”二字。 从她生命最后那段住院治疗就能看出来,这个老太太实在不一般。大夫向她宣布,她所患的食道癌已是晚期了,而且发生巨大占位性病变,不能进食。要想活下去,就要切开胃壁,进而还要切开 |
对网络低俗语言说不 |
最新一次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1993年到2018年,中国民众“触网”的25年间,从“大虾”“美眉”到“盘他”“硬核”等,新词汇、新句式层出不穷。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网络语言的河流中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一些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比如“尼玛”“屌丝”和“逗比”等词汇 也频频成为使用广泛的流行语,成为一些青少年的口头禅,甚至也开始在一些报刊 上“露面”。这种格调不高的网络语言污浊了社会的语言环境。 |
1919年7月:汹涌澎湃的新思潮 |
创造少年之中国1919年7月1日这天,宣武门内回回营2号陈愚生家来了几位书生模样的人。原来,王光祈、李大钊、曾琦等人,要在这儿成立“少年中国”学会。 他们为什么要建立这个学会呢?发起人王光祈在《本会发起之旨趣及其结果情形》中说得明白:“本会同人因欲集合全国青年,为中国创造新生命,为东亚辟一新纪元。”这是一群怀着鸿鹄之志的青年。他们 |
北朝时期幽州的儒学与士族 |
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举进入中原的时代。他们纷纷建立政权,主动拥抱汉文化并最终走上汉化的道路。在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中,留守北方的士族——主要是河北士族聚集在幽州附近。他们一方面维持家族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主动参与少数民族的政治生活,将儒家的政治伦理应用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建设之中。伴随这一过程,幽州的儒家文化日渐兴盛起来。在北朝时期,这些士族逐渐发展壮大,跻身政界,造就了幽州门阀士族的崇高声势。 |
商鞅与徙木立信 |
诚信,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商鞅作为法家之巨子,为了让百姓知法、信法、守法,用赏金移木的方式树立法律权威,推动了秦立法改革的开展。从此,秦国国力显著增强,位列六国之首,最终实现“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本文简单介绍商鞅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徙木立信的过程,以期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所助益。商鞅答秦孝公问据《史记· |
北京红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地、新中国建设的政治中心,北京亲历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孕育建党、伟大抗战、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相较于其他地区,北京的红色文化丰富且厚重,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从孕育、成立到发展的全过程。北京红色文化的地位北京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特别是北大红楼遗址群,作为北京红色文化的 |
平台的神力 |
这里的“平台”,并非楼梯转角处,也非观景的高台,而是指某个位置、某种地位或是某种社会环境。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摆在菜市场的摊位上,只能被人花上几元钱买去,做压菜缸之用。而放在拍卖会的展示台上,就会被人当作宝贝高价拍下。一幅地摊上的平庸画作,在大型展览馆展出,可能被人以高价买走。反之,若是将一幅价值数百万的大师之作不加装裱,拿到地摊上,与标价几十元的作品摆在一起,至多被人认为是该画家较好的仿品,很难卖出高价。 |
古人怎么拼文化 |
最近大家都在忙着“拼文化”。拼,就是比试、竞争。演员说“演到最后是拼文化”;导演说“导到最后是拼文化”;画家说“画到最后是拼文化”……似乎人人都很看重文化的重要性,不约而同都把宝押到最后的拼文化上了。说到“拼文化”,其实并不新鲜,古已有之。家是拼文化的最小单位。下雪天,谢安带着一帮子侄在家读书,拼起了如何描述雪的句子,众多孩子七嘴八舌,各展才华,最后是侄女谢道韫技高一筹,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夺魁,被誉为“咏絮才”。兄弟姐妹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