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中国政治优势的内在逻辑
作者陈红太              日期:2013-03-11               阅读:4251 次

  对于中国政治的优劣评价,应该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出发,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民权的保障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需求对政治体制提出了哪些变革的需求,政治体制是否对这些变革的需求做出了积极回应

  政治优劣有何判断标准

   现在有许多人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脱离中国的实践发展需要来谈论“价值问题”、“发展问题”、“民主宪政问题”,似乎这些问题只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或思 维逻辑中。比如价值的认定是相对于主体需要而言的,是客体或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离开特定的主体和客体, 世上本不存在所谓的价值问题。但现在许多学者,就喜欢把价值问题转到形而上的哲学层次来讨论。具体到中国是否有政治优势的看法上,也喜欢把这样一个本应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提到一般的政治哲学的形而上的视角来认识。

  政治制度确实有专制、民主,人治、法治等性质的区分,但判断 制度的优劣不能仅仅以这些抽象的标签为依据,更应该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某种体制和制度的需求程度。具体到评价我国政治优劣的认知视角和评价标准问题, 我的基本看法是,对于中国政治的优劣评价,也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确切地说,就是应该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出发,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民权的 保障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需求对政治体制提出了哪些变革的需求,政治体制是否对这些变革的需求做出了积极回应。如果政治体制对这些变革的需求做出了积极回应, 在相应的制度环节和体制机制上实现了创新、优化和完善,就说明我国的政治体制还是一个有活力和适应性的体制,比那些僵化和缺少回应性和适应性的政治体制有 优势。

  认清中国政治优势的内在逻辑

  2010年年初,我在人民网作访谈时谈到中国政治文化有四大优 势。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集中效率优势,第二位的是政治组织优势,第三位的是制度创新优势,第四位的是文化包容优势。从人民论坛2010年11月(下)有关 中国政治优势的调查情况看,大家比较认同前两项。我看到有的学者在谈到中国政治优势时,把主要的关注点落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实际上,仅仅说到这一 点,并没有把我国政治体制的内在逻辑和优势讲清楚,并且还容易导致出现“权力集中”或“集权优势”这样简单和不正确的提法。

  为什么我国的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实际上它取决于我国政治体制的性质、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和我国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禀赋。与任何西方政治体制相比较,我国政治体制的最根本的性质,是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中有共产党的领导。我国改革开放30 多年的经验证明,只要共产党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真正体现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呼声,制定并规划出能够满足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法 律制度和科学的方针政策,共产党的领导就能够形成强大的统一意志和组织力量,就能够把我国的一切组织资源、权力资源以及一切政治社会资源,把国家和社会的 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力量,把蕴含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的创造力、创业积极性和致富热情,都组织起来、调动起来,一心一意扑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 来。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一心一意搞经济,这就是中国政治所独有的优势。这在以分权为主导的自由民主或宪政民主国家,连想都不要想。

  当 然我们这种制度文化也有它的危险性。最为根本的取决于我们的执政党能否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本色;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能否始终防止和克服它的负面效 应;我们的社会能否始终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活力和创新力;我们的文化能否始终保持天赋万物、海纳百川的本色和气量。只要我们的制度文化能做到这“四个始 终”,就不会出现优势成为“谎言”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解决中国诸多问题的方法论和哲学

  中华历史 和文化的特质决定了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不同发展阶段制度优劣的定性,以及在面临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方式选择。比如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扩大和权力 过于集中,以及政府对民生保障某些职能缺位形成的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城乡和区域以及部门和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资本势力和地方或部门利益捆绑形成 的权势分利集团的问题,钱权交易和权力缺乏限制和乱用形成的腐败集团化和社会化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不能照搬西方的所谓宪政民主。这些问题既然是我国在探索更优越的社会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它也只能依靠我们自身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来解决。

   近年来的各地调研使我坚信,科学发展观已经建立了一种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方法论和哲学。这种方法论和哲学的核心精义就是,解决中国的 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不能脱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这个总目标下,根据科学发展的需要,决定解决各领域问题的取舍和前后次序。不是把经济、政 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割裂开来,孤立地来解决单一领域的问题,而是统筹兼顾、五位一体、资源统一配置,实现最优化。

  这个原则运用到解决民主政治建 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领域的问题,就是不刻意去解决政治的民主化问题,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满足民主权的需要,根据解决工业化、城市化问题,以及 解决腐败和分配不公的需要,提出政治领域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并且能够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案。这些方案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所以不能预先定下框框,而是鼓励不 同的地区根据当地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探索符合自己特点的改革实践。中央的责任就是及时把地方和基层改革和探索取得的成功经验上升到国家层面。

  理论宣传方面需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阐释

  我认为在讨论我国的政治优势的同时,也应该讨论我们的制度面临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但首先要在我国政治优势上形成基本共识。这不仅是我国全面推进改革的实践需要,更是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加强我国软实力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目前进行的“中国模式”的讨论,以及现在进行的“中国政治优势”的讨论,从根本上都是以经验为基础,从理论的高度提炼我国政治体制最为优越和宝贵的东西,以作为我国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基本理念和指南。

   我们现在在理论和宣传方面最需要做的,就是加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阐释和认知,解决我们的执政党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还不能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和 精髓作为解决我们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思想武装的问题。同时我们似乎还缺乏一种自我解剖和自我批评的自信。绝不能把我们现在的一切,无论什么都说得 天花乱坠,似乎天上的月亮就自己头上那颗圆,别人那里是漫漫长夜。应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能洞察时代发展趋势,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仅要看到我 国政治所蕴含的巨大制度优势,同时要深刻反思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阻力,充满自信地依靠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解决问题。这才是一个伟大的党和一个优 秀的民族所应具有的气量和胸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人民论坛记者杜美丽采访整理)



  阅读:4251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