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俞可平、朱光磊、房宁:由关键词理解中国政治
作者俞可平              日期:2013-03-08               阅读:5576 次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生活、政治观念和政治生态的历史变迁,如何在当前复杂的政治体制改革环境下理清思路重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理论框架,已成为政治学界研究的崭新课题。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对于中国政治的研究亦将成为一项超越国界的全球事业。“理解中国”丛书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作为丛书开篇之作的《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在京正式发布。
  俞可平(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应该说,客观地分析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严肃地对“中国故事”进行理论抽象,努力探索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这是中国政治学者的重大责任,也是推进中国学研究的现实途径。在这本《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中国政治学者的这种责任意识和实际行动。本书选择了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现实政治生活的若干代表性概念,努力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力图揭示出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价值。其中的许多概念完全是中国化的,如“土政策”、“党内民主”、“增量民主”、“干部公选”、“群众路线”和“压力型体制”等,但作者大多都以规范的学术语言和方法去分析这些特殊的中国政治现象,虽然得出的结论可能不为所有人接受,但代表一种严肃的学术努力,是对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知识积累。不仅如此,这样的学术努力,也势必能够为国际政治学同行所理解和认可,有助于他们客观认识中国的现实政治进步,从而有助于中国政治学真正走向世界。无论是中国读者还是国外读者,通读此书后,想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其实并没有偏离人类政治文明的大道,但中国的政治发展确实带有自己的独特印记。我们既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的政治分析工具和概念来解释现实的政治进程,也不能完全无视政治学的普遍公理,自说自话地来论述中国的政治发展。立足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文明的先进成果,不仅是推进我国政治发展的正道,也是推动我国政治学研究的正道。
  在本书的众多特色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试图从若干“中国政治的关键词”入手,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的演变,从政治话语的转变来观察现实政治的进程。这一视角对于分析中国的现实政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朱光磊(南开大学副校长,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关于《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一书,我谈四点看法。
  第一,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它有助于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年轻人和外国朋友理解中国政治乃至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30年,对于某些人群来讲觉得很长,但对于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这个过程实际上又是很短的。这本书选择了这21个词,选择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而且大多数都有对此关键词来龙去脉的介绍,所以完全可以成为年轻人、外国朋友理解中国30年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变迁过程的一个“抓手”。
  第二,这本书是中国30年政治发展的一个缩影。假如社会是个个体的话,那么社会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常用关键词,就相当于这个个体的名字。某些词,就是那个年代政治生活“代表”,而词汇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化。我是乘“和谐号”动车组来京的,我想如果我童年有“京津城际”的话,说不定是会叫做“战斗号”的。一定要看到这些词汇所代表的发展和进步。我还注意到这些词的选择有不同的侧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政治生活中的现实变化以及存在着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它反映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人文”和“社科”的适度分离。这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进步的一个非常基础性的重要标志,没有这个分化,这两大领域都很难在各自的特点上继续往前推进。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是对这些问题的理性、平和的分析,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注释和比较细密的理论推演,这是非常可喜的。
  第四,这本书是中国政治学从“补课”向“做强”转化的中间标志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还是比较繁荣。邓小平同志30年前提出的“补课”要求,其中就包括政治学。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补课”的要求,应该说算是较好地做到了,现在的任务是在“补课”的基础上向适度做大和一定要做强做好的方向发展。这本书以及这本书所代表的这一系列探索,就是我们从“补课”向今后适度做大和一定要做强做好的转化中的一个中间性标志.

    房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治学学会副会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普通民众和学界也都承认,包括国外。但是中国的政治发展,则是众说纷纭,甚至在有无、程度、突破与否等方面争论不休,这里涉及很多政治哲学、意识形态、价值观的评价问题。所以,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性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者们应该担负起这样的责任。
  《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这本书从关键词的特定角度提炼并梳理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及其变化所面临的问题、经历和挑战,用中观概念梳理的方式对其进行了学术化解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无疑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些关键词都是在中国的社会发展、改革开放 30多年来的政治建设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出现的,尽管有很多是学术界各位学者的提炼和概括,但它无疑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进程。这样的一种方法和这本书的梳理,是我们建立中国政治科学的学术语言、建立我们自己概念的一种尝试。当然,我们现在梳理我们的概念,也并不是片面地强调所谓的中国特色,片面地强调所谓的中国气派,在这本书当中我们看到的这些词其实有很多也都是借鉴或融汇了国外的政治经验以及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它也有利于中国学术的国际交流以及话语的传播,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包括国际政治学界对我们中国的政治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本书也是对提炼和规范中国的政治学术语言做出的一次有益的、宝贵的尝试。



  阅读:5576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