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冲及:毛泽东的战略思维”等8则

  网站编辑sxs7  来源《红旗文稿》   日期2013-12-26

  金冲及:毛泽东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在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先说要有全局性的眼光。毛泽东说:“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他说:“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只有全局在胸,才能有把握地走好每一步棋。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果没有这种全局性的战略眼光,当机立断,正确决策,大刀阔斧地打开新的局面,而是被动地忙于应付枝枝节节的局部性事务,那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甚至会坐失良机或发生失误。再说要有敏锐的预见性。预见性,同全局性眼光分不开,要求指挥者看得远看得准,对刚刚露头的倾向具有敏锐的识别力,能够分辨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并且能预见它的发展趋势。毛泽东认为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的政治品质。总之,全局性眼光和预见性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才会有宏伟的胆识和魄力,才可以引导人们在行进中始终有明确的方向感和充分的自信心。这是毛泽东工作方法的突出特点。所以,总给人以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的感觉。

  (来源:《党的文献》2013年第6期)

  樊纲:制度的改进会释放出生产力来

  制度和发展的基本的关系就是制度的改进能够释放出效率,改变资源配置。制度的改进会释放出生产力来,很多东西,包括资源稀缺、劳动力的能力、科技发展、创新能力等,都必须有一个好的制度环境,才能使这些生产的要素、增长的要素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制度特别重要,改革特别重要的原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希望这一次再能够通过制度的改进创造出一部分新的利益来,新的效率来,使我们的经济增长可以持续。只有政府的简政放权,才能有助于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新的竞争力,释放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活力。因为有新的利益格局出现,来要求来推动这个市场,来要求改革。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事情,逐步推进的事情,所以也不要希望明天就见成果。尽管要抓紧,但是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来源:《北京日报》2013年12月9日)

  石伟:全面深化改革的“变”与“不变”

  所谓“改革”,在于国家治理的改变革新,着眼于治理创新之“变”;所谓“制度”,在于国家治理的建章立制,着眼于治理法度之“不变”。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间,国家治理终将完成发展要义中的现代化转身。改革求“变”,是在国家治理的视野中“坚定不移推进体制创新”,就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六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之“变”是“发展”这个重大战略判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成功实践的最好诠释。改革之“变”,重在创新。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度求“不变”,是在国家治理的视野中“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就是在体制改革中彰显制度观念。治国理念的“不变”,在于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变,党的基本路线不变,人民利益导向不变,在宏观上保证改革方向正确,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制度不是僵化的,并不排斥改革之“变”。习总书记指出:“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在坚持治国理念和文本法度“不变”的同时,我们要充分注意到改革带来的制度完善和创新。

  (来源:《学习时报》2013年12月9日)

  王绍光:中国人更重民主实质而非形式

  在国外主流的学术界、舆论界看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威权体制。凡是讲到威权体制,都没有太多的“合法性”,其实我觉得更准确的翻译是“正当性”。但是,看看随机抽样的调查数据,就会得出跟判断完全相反的结论。在中国,从1990年开始,有大量全国性或地方性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不少是外国学者抱着挑刺的态度设计的调查,但这些调查的结果显示,至少超过70%的受访对象都支持中央政府和共产党。二十多年来都是一样。现在研究中国体制“正当性”的学者,几乎已经不争议这个数据可不可靠,大家开始转而争议的是,为什么中国一个威权体制还会有这么高的正当性?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伪问题。既然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国人民如何看待“当家作主”的含义就至关重要。我的主要论点是:第一,中国人民期待一种不同形式的民主,即实质性民主,而不是形式上的民主。第二,中国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发展出一种不同类型的民主,即代表性民主,而不是代议型民主。第三,尽管中国政治体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基本符合中国人民对民主的期待,使中国现在的体制在老百姓心中享有较高的正当性。中国百姓在理解民主时,更关切民主的实质意义,即政治体制的运作方式对其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而不是政治体制是否符合某些外在形式。

  (来源:《环球时报》2013年12月5日)

 



[1] [2] 下一页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