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

作者项平 刘波  网站编辑杨宾  来源湖南省《新湘评论》杂志  日期2008-12-22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却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华彩乐章,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随后,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讲话时再次强调,党的十七大总结的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民族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特别是我国“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以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创造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二个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坚强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治有序的组织保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没有根基,就会迷失方向。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必须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在理论创新和方针、政策、制度的调整和制定中,不断解决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三个结合: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源泉。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正是坚持了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要求我们立足国情,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突破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告诉我们,坚持运用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这一宝贵经验,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紧紧依靠人民开展各项工作;必须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的要求,始终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广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四个结合: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为我国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找到了一条崭新的成功道路。这一结合要求我们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个方面相互适应的过程。公有制要适应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则要适应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个结合: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我国农村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必须使之相互适应。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上层建筑进行相应的改革,而且上层建筑的变革更加复杂。基于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特别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

  第六个结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重视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相结合,强调既要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要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建设则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同时,必须始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实现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第七个结合: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这一结合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要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效率与公平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执政党面临的敏感性的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执政党的信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及政策调整的过程。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抓住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激发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收入差距拉大趋势开始凸显,效率和公平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一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二是通过相关制度改革,在再分配环节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如继续深入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继续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等。三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四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如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等。

  第八个结合: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这既是对过去30年开放经验的高度概括,又是对今后继续扩大开放和提高开放水平的根本要求。必须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同时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始终坚持从我国根本利益出发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在各种国际磋商和谈判中坚定地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必须在扩大开放中继续独立自主地加快发展,继续扩大开放和提高开放水平。一是继续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就业和创造可持续增长的条件。二是通过组合全球优势要素和加快国内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抵消长期成本上升的影响,保持产业竞争力。三是进一步完善稳定透明、互利共赢的开放体制,使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前景保持良好预期和善意期待,促进能源、资源等领域的长期投资与合作。四是继续保持学习借鉴和开放兼容的精神状态,大胆借鉴吸收世界范围内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第九个结合: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改革、发展、稳定,是事关我国发展进步的三个重大问题。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改革、发展、稳定有各自特定的内涵: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地方、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体性进步,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稳定是社会的一种正常状态,既包括政治稳定,又包括建立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础之上的良好社会运行秩序。改革、发展、稳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发展是硬道理,不改革、不发展只能是死路一条。同时,在改革时机、重点、力度等的选择上,在发展路径、方式、速度等的选择上,要考虑到社会能够承受的程度,防止造成社会不稳定。只有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才能形成改革发展同稳定良性互动的效果,不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

  第十个结合: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党的建设必须符合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并在推进党的事业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又通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的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使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列宁曾经说过:“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毛泽东也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十个结合”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全面总结。从这十条宝贵经验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中可以看到,“十个结合”,就是十对矛盾,每一对矛盾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所谓“结合”,就是将矛盾着的两个对立方面统一起来。从“结合”角度进行总结,凸显了认识论辩证法的光彩。

  “十个结合”,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个结合”是我们党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全球化发展规律和执政党变化规律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上而总结出来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从理论和实践上解答了国内外不同人群对中国改革开放成败是非的困惑和误解,回答了当代中国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十个结合”的前三条是管总的,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第四条到第七条,分别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真谛;最后三条,则强调了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改革发展的保证作用。我们党正是在总揽全局、把握态势、明确方向、坚定不移奋斗的过程中,注意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向又好又快发展轨道上来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结合,只注重其中任何一方,都将造成顾此失彼,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和影响。

  总而言之,贯穿“十个结合”的一个最本质的结合,就是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实际上阐发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超越于表面发展成就的更为本质的成就,那就是中国制度文明的特色和发展模式的特点。这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文明的成功和发展模式的成功。这个制度和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个结合”就是十篇大文章,我们还要继续思考,切实践行,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满怀信心地写下去。在未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我们只有坚持“结合”的基本经验,继续做好“结合”的文章,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在当代中国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2008年第12期)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