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

  网站编辑杨宾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09-09-24

  就业是民生之本。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做好困难群众就业工作,更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焦点和重点。而在北京这个经济文化发达的大都市,人口众多,竞争激烈,就业更成为关系百姓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几年里,北京市一直在推行促进就业的政策,各种就业援助行动从未间断,从而使得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2.5%以内,有效保证了首都就业的稳定大局。

  零就业家庭

  确保一人就业

  为了推动全市人民就业,北京市从2007年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零就业家庭帮扶工作暨百日援助活动,消除零就业家庭成为那一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截至当年2月底,全市共有零就业家庭6903户(11292人),占全市451万户家庭的1.5%。。政府要求,已认定的零就业家庭要保证在年内实现1人就业;对新认定的零就业家庭,要在三个月内确保1人就业。

  明确任务之后,各个社区开始组织调查人员在排查和登记的基础上,进行入户调查,全面掌握零就业家庭成员、年龄结构、收入状况、技术技能、就业愿望等情况,建立统一的登记台账、数据库和就业援助计划,并对零就业家庭进行重点帮扶。在公益性岗位安置中,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帮扶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在调查的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零就业家庭成员量身定做了援助计划。每一名重点援助对象都与劳动部门签订服务协议,协议中包括落实工作岗位和享受相应政策等基本服务承诺。各区县劳动部门向每一名愿意接受技能培训的对象提供一次免费培训,向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援助对象提供符合其自身条件的就业岗位。

  企业联盟

  促进困难群体就业

  宣武区椿树街道占地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是宣武区面积最小的街道,年初统计辖区内共有7户零就业家庭。他们大多是一些文化程度低、技能低的“4050”人员,针对他们的特点,街道与辖区内企业积极联系,与10家企业成立了“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企业联盟”,企业与椿树街道签订协议,对双方责任进行约束,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托底,切实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在企业招聘时,也要优先考虑辖区内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裁员时尽可能避免裁减家庭成员中已经有人失业的员工,严格控制夫妻双方同时失业,从源头上控制零就业家庭的产生。通过这种“协议托底”和“双向归零”的形式,建立起了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

  辖区内的居民任园园2000年开始下岗失业,先后从事过促销员、督导员、服务员、临时助理、生活老师等职业,2006年9月她再次失业,同时她们家也被认定成为了零就业家庭。她上有老下有小,还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父亲,作为家里的唯一劳动力,自己又失去了经济来源,心里压力很大。在社保所的帮助下,到几家单位进行了面试,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功。当年5月份,海格国际酒店通过社保所联系到了她,她作为一户零就业家庭成员,与海格国际酒店结成了帮扶对子。经过面试,酒店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供了一份仓储管理的岗位。任园园与酒店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月薪1200元,各种社会保险也上齐了。每天工作8小时,主要是发放肥皂、洗发水、牙刷等耗材,合同到期后也有望续签。

  任园园不停地用“非常满意”来形容这份工作,“企业联盟的这种形式真是太好了,通常企业在应聘时了解一个人只是面试时的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现在这种形式,企业给我们一个见习期,可以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没就业的时候,觉得街道跟我没关系,这次没想到街道社保所用企业联盟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对他们也有了新的认识,感觉政府离的我很近,让我觉得很温暖。”

  免费培训

  鼓励自主创业

  除了帮助困难人员在企业中就业,扶助有志者创业也是就业援助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家住海淀区百草园社区的刘丽华几年前与丈夫离异,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眼看儿子在一天天长大,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可自己没有经济来源,这让她日夜发愁。就这样,40岁刚出头的刘丽华一下子“病”了,5月份,刘丽华却穿着大棉袄坐在老人堆里。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的“病”精神比身体来得更可怕。百草园社区居委会的刘俊华看不过去了,几乎天天去开解刘丽华,告诉她政府对于“4050”下岗职工的倾斜政策,鼓励刘丽华要自己解放自己,放下精神包袱。刘俊华建议刘丽华先去接受政府的免费培训项目,用技能武装自己。于是,刘丽华先后参加了插花、电脑和创业等方面的培训学习。渐渐的,刘丽华的“病”也就好了起来。

  当年4月,拿到“创业合格证”的刘丽华开始创业。她办起了一个图文设计公司,做名片、宣传单的设计、印刷等业务。因为学习了创业知识,刘丽华很有一套经营的头脑,她除了做图文设计,同时代理着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净化器,而最新的项目是又开始代理一个获得国家专利专门用中草药治疗脱发的项目。她不坐等生意上门,专门跑到一些年轻人扎堆的、刚交房的高档楼盘去推销自来水净化器,同时,她顺便为自己的图文公司做广告,在楼盘里负责装修的公司老板、业务员都找她印名片、制作宣传单。在街坊邻居眼里,刘丽华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活得有自信了,她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虽然各项事业刚刚起步,经济收入还不高,刘丽华却没有忘记用真情和行动回报社会,她的公司招收了6名失业人员,并打算一旦有了更大的能力,还要捐钱给社会。  

  确保零就业家庭

  动态消零

  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援助行动,当年年底,北京市全部零就业家庭每户已经实现至少一人就业,零就业家庭全都摘了帽子。

  在2007年那场大规模的百日援助活动之后,这场就业援助行动转为各社保单位的常规性工作,对随时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发现1户,援助1户,实现动态消零。虽然不再组织统一行动,但是这项工作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零就业家庭数量也逐渐大幅减少。截至6月底,今年新出现的298户零就业家庭已消除296户,实有零就业家庭2户,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及时帮扶一户、消除一户”。

  记者

  手记

  授人鱼

  不如授人以渔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我国有近13亿人口,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人口多,岗位少,造成劳动力市场常年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失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一个家庭没有人工作,就意味着这个家庭没有任何收入来源,那他们的生活也就难以维系。虽然政府有低保政策,但是毕竟救济的钱不多,仅仅能勉强维持生存。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有劳动能力的人找到工作,肯定比仅仅给失业者一口饭吃,更加有意义。北京市近几年一直在进行的就业援助工作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授人以渔的方式,既解决了困难人口的吃饭问题,又帮他们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人物

  讲述

  “感觉我的事

  就是你们的事”

  三间房乡福怡苑社区的失业人员国华,年龄偏大没有技术特长,又娶了个有精神残疾的媳妇,孩子今年升初中,三口人靠低保维持生活。加上长期和老父亲生活在一起,生活相当困难,情绪也非常低落,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和爱人打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为了帮助国华找到工作,乡社保所和社区工作站针对他的问题召开了专门会议,分析了他家庭目前现状,找出了家庭不和睦的根本原因:只有解决他的工作问题,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家庭矛盾。劳动协管员一方面做好针对他的职业指导和对其家庭的安抚工作,一方面多方协调,寻找工作,经过多次努力终于为他找到一个看门的工作,有了收入,国华的家庭经济负担大大缓解了,心理压力小了,家庭也和睦了。国华高兴地说:“我感觉我的事就是你们的事呢!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也感谢党的好政策了!”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