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之科技创新

  网站编辑杨宾  来源北京海淀  日期2010-09-06

    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建设为载体,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主体高度活跃、创新环境高度完善、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区域创新体系,在国家、北京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主力军作用,使海淀园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到2010年,进入国际先进科技园区行列。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
    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成为国家创新源地。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显著增强海淀园研发产出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一)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
    实现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及其北区、中关村广场、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的服务功能,基本建成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清华科技园玉泉慧谷园,中关村国际教育园及中关村文化教育基地(南部地区)、中关村创新园初具形象。鼓励支持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乡镇企业合作建设科技园。配合做好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努力争取若干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带动效应明显的项目,在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组织科技攻关,推进产业化。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园区创新水平。增强各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产业之间的衔接关系,推动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
     (二)创新环境
    优化技术创新环境。促进组建先进产业技术推动机构,凝聚基础科学家、产业科学家、企业家的力量,把握先进产业技术突破方向。建立突破性技术观察制度,开展突破性技术观察,跟踪突破性技术的进展,为园区在引导产业发展方面提供依据。
    优化金融环境。落实金融产业政策,鼓励金融企业发展,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宽度。鼓励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培育创业投资市场,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海淀设立创业投资机构。逐步消除创业投资从组建到退出过程中存在的体制障碍。
    优化创业环境。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成果转移、商务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加强创业支持力度,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政策和环境条件。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市场化合作,以关键领域技术科技创新为带动,建立和完善协同研发、成果转化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以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上地园区、学院路轴带等为依托,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推进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创新研究和转化。鼓励联合创新,鼓励中关村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或其他企业结成企业外部创新网络,实现相似资源的优势放大和互补资源的优势集成。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特色资源,建立专业性的公共技术平台。支持海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多元化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创办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行业的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政府、高校、企业及各类孵化器之间的互动式发展。
    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建设。构建科技资源整合互动的基础试验和技术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实验基地的开放流动。
    弘扬创新文化。加大创新宣传和奖励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弘扬创新、宣传创新的良好氛围。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加强科学普及工作。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创新主体
    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资源优势,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一)企业
    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不断强化企业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对产业具有扩散带动效应的重点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鼓励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评估、孵化和培育。大力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能力。
    扶持和促进中小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加大科技投入,对科技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和帮助中小科技企业进行产品推销和技术交易。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
    吸引海内外企业研发机构落户海淀。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国际研究机构和带有研发功能的企业总部落户海淀。鼓励发展国际创新网络,与国外公司结成战略联盟。
    增强企业创新辐射能力。围绕区域创新资源,强化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合作,推动区域企业之间互动发展。加强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和产业分工,融入世界创新体系。
     (二)高校和科研院所
    支持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积极推动国家级别和地区级别重点实验室和重点跨学科的科学研究中心建设。鼓励区域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和对产业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掌握,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群体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三、鼓励创新
    从创新成果的产生、保护、产业化和市场化等环节着手,做好鼓励创新的基础工作。
     (一)保护知识产权
    完善知识产权产生、使用和保护机制。鼓励企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加强技术市场建设,促进知识产权与资本、用户的对接,实现创新与创业的融合,进一步增强海淀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技术交易地和辐射源的地位。完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培训与宣传。加快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和信息网络建设。
     (二)坚持质量立区
    全方位加速实施质量立区。以质量带动创新,以创新提升质量。充分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构建起政府统筹、目标明确、协调有力的质量工作推进机制。发挥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对质量的监督作用。提升质量技术检验机构的科技水平。培育一批代表中关村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名牌产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鼓励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推进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三)推动标准化工作
    推动标准化工作。支持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引导企业通过采纳标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等级,增加产品附加值。以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来提高专利的技术含量,力求在原创标准的应用、实施过程中获得最大利益。


     四、人才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制,做好育才、引才、用才、聚才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筑起人才高地,使海淀区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人才聚集之区,具有强大活力的人才体制和机制创新之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人才资源开发之区,为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人才培养
    健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增加培养人才的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大力支持发展各级各类人才教育培训机构,培养适应不同岗位需求的人才。注重培养前沿和优势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推广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二)人才引进
    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发展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国际人才与智力的引进渠道。办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努力拓宽留学人员来海淀创业、为海淀服务的渠道。加大国内外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高新技术人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吸引国外专家学者参加海淀建设。
     (三)人才激励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配合落实政府特殊津贴政策。实施海淀区杰出人才贡献奖。积极推动实施技术入股、科技人员持股、股票期权等分配方式。建立人力资源分类管理机制。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人力资源考核测评制度,促进测评与激励的有效结合。
     (四)人才流动
    推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和发展开放式、多层次、规范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人才市场资质评价,构建人才市场信用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化建设。研究探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为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社会保障。充分运用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定向培养、转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人才资源重组,促使人才的产业分布、行业分布、专业分布趋于合理。完善社会服务,为人才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增强海淀对人才的吸引力。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