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之城乡建设管理

  网站编辑杨宾  来源北京海淀  日期2010-09-06

     统筹海淀未来发展,关键在农村,基础在城市,优势在区域。要从海淀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下大力气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新的视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树立现代化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形象,建立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一、城乡规划
    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对海淀区空间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要求。按照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定位,坚持高标准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贯彻土地利用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要求,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规划安排用地,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约束力。慎重开发未利用土地。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引入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对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行评价。


     二、新农村和城市化
    按照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积极稳妥地以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到2010年基本实现城市化。
    (一)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要求,以城市化为方向,以村庄整治为重点,高标准、高起点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千方百计富民强村,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加大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农村的饮水困难问题。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环境质量。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努力解决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完善农民转移就业信息平台,对招用农村劳动力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新区建立劳务派遣组织,优先招用农转居人员。开发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在市政建设、生态林补偿、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劳动密集型工程中优先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征地单位要为失地农民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或就业条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快解决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和整建制农转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问题。
     (三)社会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动城区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重点落实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补助。发展农村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每个行政村建成一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四)保障机制
    建立城市反哺农村的长效机制。探索实施财政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持续加大财政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投入。探索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模式,初步形成城乡统筹的投资机制。完善“手拉手”、“对口帮”等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机制。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积极推动农户自愿、有偿、依法流转土地使用权。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立农用地补偿机制,保障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对农村土地征用、补偿的监管。将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引入到农村地区,南部地区各乡基本实现城市化管理。


     三、海淀新区
    海淀新区是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海淀新区城市化进程,注重与周边自然山水格局相协调,坚持科学规划、整体开发、分步实施,到2010年使海淀新区基本形成生态型、田园式和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形态。
     (一)生态环境
    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最大限度保护现有绿色资源。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依法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和完善清洁生产和防止废弃物污染的设施。建设完成温泉、永丰等污水处理厂,基本形成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
     (二)产业基地
    加快新区各专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把海淀新区建设成北京市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发展旅游业,建成城市西北部的重要旅游区。创建新型农业产业,形成与其他产业的市场联接机制。
     (三)中心居住区
    加快新区四镇中心区建设。基本完成温泉、苏家坨、上庄、西北旺四个中心区土地一级开发和多数二级开发。建成百旺新城、温泉新城,苏家坨、上庄新城初具形象。加强规划管理和实施监督,保障实现完整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完善的服务配套体系。适度超前建设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设施,提供高品质社会事业服务。
     (四)道路市政设施
    加快新区道路市政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在海淀新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通畅便捷的现代化道路交通体系。设计适应通行流量的公交线路。研究探索在海淀新区启动新的轨道交通项目、大容量公交系统,通过地上地下多种方式提供交通便利。实施具有人性化和生态化特点的道路管理模式。配合建设好安全、完备、高效、节约的水、电、气、热市政设施体系。研究实施在海淀新区部分地区高压线入地的方案,提高安全系数,美化新区环境。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建立安全、有效、操作便捷的各种防灾设施以及相应的预警、报警系统。


      四、基础设施
    逐步建立安全、高效、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一)交通设施
    到201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强骨干道路建设,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建设六环路海淀段、阜石路、蓝靛厂南路、沙阳路、地铁四号线、地铁十号线一期等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和地铁等轨道交通线。配合市有关部门启动建设地铁九号线、京包路等重大项目。研究建设新的贯穿南北部地区的主要交通通道。加快翠湖北路等次干路、支路建设。完善南部区域道路微循环系统。改造建设老旧小区道路。坚持公交优先原则,支持公交系统的发展。配合建设完成一亩园综合客运枢纽站。通过完善交通设施等办法缓解中关村西区等堵点交通问题。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建设节约、高效、便捷、布局合理的停车体系。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交通体系中的各个环节。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建立良好交通秩序。
     (二)环卫设施
    建设城乡兼顾、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资源有效利用的现代化垃圾治理体系。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加强对海淀新区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按人口密度,建设节水节能厕所。对粪便污水实行无害化处理,积极改造现有公厕。加快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六里屯循环经济示范区。
     (三)其他设施
    推进城乡电网改造,优化改造地区电网结构,消除电力安全隐患,保证供电安全。配合做好重要节点的变电站建设。配合做好区域内燃气、供热、供排水、电信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布局合理的现代化邮政设施。建设完善街道公用设施。加强城市标识系统建设。


     五、奥运设施
    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按照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做好和配合做好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建设工作。
      (一)奥运场馆
    积极做好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工作。完成海淀体育馆、海淀综合训练馆和海淀体育场三个训练场馆维修改建工程。协调配合新建或改建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内的比赛和训练场馆。
     (二)周边设施
    成立区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集中力量进行环境治理。高质量推进和配合奥运场馆周边道路建设。对比赛场馆附近和马拉松比赛沿线的交通路网和城市综合环境进行整治。充分考虑残奥会的特殊要求,完善人行通道、过街天桥等无障碍设施。做好比赛场馆、商业区、旅游风景区周边交通路网和城市综合环境整治。


     六、城市管理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手段和方式,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和文明程度。
     (一)管理机制
    健全城市管理机制。理顺政府内部专业管理部门与街道办事处的条块关系,理顺政府管理和服务与社区民主自治的关系,加快推进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到位,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作用的入位,社区民主自治功能的归位,把城市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城管进社区工作。建立管理、作业、执法和群众参与有机结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工程,推行达标街、示范街、精品街创建工作。建立城市管理工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城市监督指挥中心、群众事务呼叫中心和视频调度指挥中心对城市综合管理的促进作用。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建立以人口、社会单位、环境和市政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数据信息库,推进城市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实现精确、高效的城市管理。
      (二)市容市貌
    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拆除违法建设。清洁建筑墙体,整治广告牌匾,治理街头顽症。加大力度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加强高校、部队、医院等大院大所、各大旅游景点周边环境整治。推进对清河、西三旗、田村等重点地区整治。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切实加强地下空间等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三)环卫事业
    加快环卫事业发展和改革。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卫意识。理顺环卫体制,逐步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提高管理部门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现有环卫作业队伍的素质水平,培育一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环卫作业队伍。
     (四)安全管理
    加强区域社会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监控网络,提高情报收集和分析预警能力。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技术应用水平,加强重点区域和复杂场所的物防技防建设,提高防范效能。发挥气象、地震等工作在防灾减灾预警中的作用。
    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提高区域综合防御、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各类工作预案,重点制定奥运会安全保卫、医疗卫生、交通组织、食品安全等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区域安全和奥运安全。加强救灾保障机制与备灾物品库建设,特别加强防火、防洪、防震、消防等设施和救灾与应急队伍建设,增强城市减灾、防灾、救灾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和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完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严格安全执法检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及时消除影响公共安全的隐患。
    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实施国家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发挥海淀区公共安全馆的教育阵地作用。
    保障奥运会期间城市安全运行。坚持奥运优先、奥运必保的原则,奥运会比赛期间,综合协调能源、交通、安全、通信等区域基础运行条件,保证区域各项功能正常运转,保障群众在食品、医疗、用水、用电、用气、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正常需求,为奥运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统筹区域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坚持、五个统筹的要求,树立共存、共责、共建、共赢的理念,以区域内单位为主体,以市场为纽带,加强联系沟通,开拓合作领域,推进统筹协调,完善保障机制,构筑互补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加强联系沟通。以多种方式加强区域内各种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畅通各单位之间的联系渠道。以建立民愿表达机制为着力点,完善各方意见建议征集反馈制度,使驻区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鼓励支持各单位彼此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开拓合作领域。充分发挥区域各单位的优势和合作的积极性,不断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促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旅游等各方面的合作。
    推进统筹协调。在服务首都、服务全国的大框架下,统筹协调涉及全区性的重要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大局出发,从维护区域的整体形象出发,加强磋商,通力合作,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国家利益、区域单位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保护和实现。
    完善保障机制。克服不同所属、不同层级、不同所有制带来的束缚和限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商讨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共同推进互利合作的重大事宜。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