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好人口工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将海淀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舒适、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
一、人口发展 认真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按照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规模,落实相关政策,遏制人口规模的过快增长。强化街道、乡镇的计划生育管理职能和责任,建立和完善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工作,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综合改革。 加强妇女儿童工作。保持全国妇女儿童工作示范区地位。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实施培养女性人才工程、保护儿童减少伤害工程与社区支持流动儿童工程。加强妇女儿童发展设施建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加强老龄工作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老龄事业的投入机制。健全和完善老年教育和文化活动网络,丰富全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建设布局合理、服务规范的老年公寓。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老人充分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 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安居、文化体育等各项工作。 认真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有效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努力为流动人口提供文明、优质、高效、热情的服务。建立外来劳动力需求信息发布制度。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劳动力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为重点,加大对各种侵犯劳动者权益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为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环境。提高流动人口的职业素质和文明素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依法严格管理、严格执法,推进流动人口管理社会化。加强与人口流入地的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二、节约资源 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从源头抓起,不断提高各项规划质量,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全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和节地。 大力节约能源。制定主要能耗产品能效指南,引导全社会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启动实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等重点节能工程,策划一批节能建设项目。突出把建筑节能作为主战场,以大型公建为突破口,加大建筑节能各个环节的工作力度,引导商业和民用建筑节能。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 大力节约用水。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建立节水“三同时”联动机制。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积极引导和鼓励使用再生水,推进雨水收集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中水回收利用,推进循环用水。加强节水技术开发。 大力节约原材料。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改进产品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倡导间接实用型包装,推广易回收利用、易降解、易处置的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 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慎重开发、合理利用土地。在建设用地中强化节约集约标准。 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积极推进废旧家电、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鼓励以废弃物为原料的生产。以推进资源化为手段,着力实现产业的循环化。大力推进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 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大力倡导节制性生存、节约化生产、节俭型生活的价值观念和绿色消费方式,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
三、循环经济 力争把海淀区建设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域,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中心。 加强循环经济基础工作。逐步完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统计报表制度。研究建立包括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海淀的政策体系。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定期报告和发布制度。 积极鼓励循环式生产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总体原则指导下,合理确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形成循环式的生产模式。实施产业筛选评价机制,入区企业和项目必须符合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企业之间尽量实现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的共享,集中供热供气。重点建设餐厨垃圾处理、浅层地能(热)采集等示范项目。 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引导企业广泛采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加强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四、环境保护 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使用量,大力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控制施工扬尘,缓解光化学污染。2010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90%。 改善水环境质量。从涵养和保护两方面入手,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加强污水治理、周边管制、生态净化、水生景观、综合治理河湖五统一的措施,构筑全方位的水系网络。保护饮用水源。完成上庄新闸工程。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加强噪声、辐射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对重点路段实施降噪工程。有效治理道路、铁路、建筑、餐饮、娱乐等噪声污染源。落实放射性污染防治办法。按照由科技来、随科技去的原则,探索解决电子废物处理办法。
五、生态建设 2008年,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2010年,达到国家生态区目标。 完善生态防护网络。在西北部山区重点优化森林结构,在平原地区建成以公路、河流绿色通道为主体,以农田林带和林片为重要补充的平原生态防护网络。完善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西部山地生态带的保护。 美化城乡景观。大力开展绿化工程,实施城市绿岛工程、街道主题花园建设工程、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工程、特色街巷绿化工程。完成南沙河、南旱河、北旱河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翠湖湿地公园、玉河植物园等项目建设。在北大生物城、中关村软件园等项目基础上推进生态办公区建设。加快居住区绿化美化。加强绿地养护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