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之社会和谐

  网站编辑杨宾  来源北京海淀  日期2010-09-06

  按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格局,以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园区和谐、校园和谐、企业和谐、机关和谐、家庭和谐、区域和谐、军地和谐、生态和谐等创建工作为载体,着眼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解决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社会服务、社会稳定、社会信用建设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在北京市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


     一、民主法制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人大意识,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建立健全制度化法治化的监督机制,增强监督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办理好人民代表大会议案、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议案、委员提案。积极发挥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民主参与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切实做好侨务工作和对台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推进综合执法试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贯彻落实档案法,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拓宽监督渠道,重视群众、社会与舆论监督。
    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探索建立完善简便高效的诉讼机制,实现纠纷非诉解决机制与诉讼机制的有序衔接。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正。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律师、公证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帮扶救助工作。大力营造法制氛围,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和教育。


     二、就业与社会保障
    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健全多渠道、广覆盖和近距离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充分就业,加强社会保障。
     (一)劳动就业
    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以经济建设与促进就业“三同时”制度推动就业发展。以就业协作机制实现空岗信息采集制度化。以就业倍增计划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制度化,逐步完善失业人员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再就业援助的各项制度,建立就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加强就业服务专业化,建立连锁型专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改进区域内就业和劳动力市场数据分析和发布工作。加强就业服务社会化,完善就业服务中介机构规范服务认证、信用评估等机制,切实加强对就业服务中介机构的日常监管。
    加强基础管理。加强失业人员登记管理。建立科学的失业预警体系和治理预案。实施就业无障碍主题计划,为失业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岗位。
    促进劳动者职业素质的提高。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范围。推动建立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社会保障
    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医疗保险体系。逐步完善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积极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完善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将城乡低保对象优先纳入就业和扶贫服务范围,提供全方位服务。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提高临时救助、应急救助能力。积极开展社会互助和社会服务,逐步健全社工、义工和志愿者服务机制。健全优抚工作管理体系。发挥慈善协会作用,加大慈善事业发展力度。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福利机构改革,建立富有活力的福利机构运营机制。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进一步提高救助能力。
     (三)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公平。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南部与北部之间、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问题。促进公共资源在全区范围内的合理均衡配置。


     三、社会事业
    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扩展优质资源辐射面为重点,形成以人为本、城乡均衡、功能合理、优质发展的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优先发展公共教育,形成以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为重要标志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习型海淀建设,率先在全市和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将公共文化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文化对其他领域的催化和促进,将海淀建成为高雅之区、活力之区和魅力之区。推进公共卫生、体育事业发展,以切实维护和增进人民身体健康为根本宗旨,努力把海淀建成为现代化健康之区。
     (一)公共教育
    大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北部地区和城区相对薄弱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小班化”教育进程,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积极鼓励和发展民办教育,打造国内一流的民办教育品牌。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积极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知名大学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等创建活动,加快创建学习型海淀,争创国家级学习型社会示范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深入推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具有海淀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实现多媒体进课堂工程,建成区域教育资源高度整合、所有中小学互通互联的海淀教育网,建成为全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的终身学习平台。推进教育管理改革,激发海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活力。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海淀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海淀教育节。积极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大力开展面向世界的教育服务,充分发挥海淀教育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创造全区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公共文化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和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加强历史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有海淀特色的文博事业。完善提升海淀图书城的品质。加快建设海淀艺术城。
    繁荣中关村文化。办好中关村发展论坛等重要文化品牌活动。以纪念建国60周年、圆明园建园300周年为契机,精心办好海淀文化节,不断创新文化节形式、内容和运作模式,努力成为海淀文化的黄金品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发展海淀原创文化。支持民间艺术团体发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深入开展社区、村镇、校园、企业、军营等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创新“农民艺术节”、“五月的鲜花”、“夏日文化广场”等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奥运文化活动,营造安全、祥和、欢快、热烈的氛围,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中华文化风采,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建设科技文化长廊。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型传媒的管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引导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举办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三)公共卫生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强化重点、发展特色,逐步建立起以医学中心、专科医院和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分工合理,服务层次清晰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推进清河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海淀医院、中关村医院、海淀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发展。统筹规划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类设置与标准化建设,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全区居民切实享受到便捷、及时的社区卫生服务。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区卫生大厦。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为中心、卫生监督站为支点的覆盖全区的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体系,基本建成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健全卫生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各级卫生应急预案。实施健康促进工程。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四)体育事业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抓住北京奥运会契机,以学校、村镇、社区为重点,深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健身组织服务体系、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健身设施服务体系、健身活动和竞赛服务体系、体质测试服务体系、宣传和教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实施金牌战略和奥运争光计划,积极培养和输送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建设永丰文化体育中心、温泉体育中心、稻香湖体育公园等一批大型全民健身和竞技训练公共体育场馆。
做好奥运赛事服务工作。提供一流的交通、住宿、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服务,为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及工作人员、新闻媒体工作者以及广大国内外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热情周到、及时有效的服务。认真做好残奥会的各项工作。


     四、社会服务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整合群众事务服务为重点,拓宽服务视野、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使全区人民能享受高水平、高质量的社会服务。
     (一)和谐社区
    提升社区便民服务的能力。扶持家庭清洁、烹饪、日常用品维修以及病人、老年人护理等社区便民服务业健康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探索发展为老、幼、残等群体服务的社区健康福利社。动员驻区单位积极开放内部设施。探索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培育社区服务中介组织。
    合理配置利用社区资源。按照地缘型、封闭型、单位型、综合型四种类型对社区规模进行科学调整。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增强社区民主自治功能。以街道办事处为核心,依托社区居委会,以社区自治服务为重点,切实构建覆盖区、街、居的社区服务组织体系。完善基层组织的工作保障机制,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功能。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推行社区建设准入办法,规范社区管理。以96156为依托,着眼扩大社区服务内容和提高社区服务效率,逐步完善社区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创建一批学习型、服务型、科普型、健康型、节约型、环保型、和谐型、礼仪型、最佳人居型等特色社区。
     (二)和谐村镇
    切实增强村镇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管理社会的功能。开展全国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意识、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拓展人民调解领域,主动积极做好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关系转居农民切身利益的调解工作。深入村镇开展矛盾、问题排查调处,有效化解矛盾。
    开展和谐村委会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法发挥村委会、村民代表和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以村级组织健全有力、村务公开全面真实、民主决策依法规范、民主管理科学有序、民主监督切实有效、社会和谐群众满意为标准,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群众事务服务
    整合群众事务服务资源。以群众事务呼叫中心为平台,通过一口受理、一口回复、分拣转办、实时监督的方式,整合区长信箱、城管广播、便民电话、行政投诉热线和其他有关便民热线,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全天候、高品质的政府服务。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入手,广泛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发挥区域优势,壮大发展志愿者队伍,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义工队伍。


     五、社会稳定
    通过全面开展平安建设,有效控制、降低犯罪活动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的危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社会更加安定,治安秩序更加良好。
    维护社会稳定。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资源共享的思路,全面推进科技创安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安全防范中的作用。加大科技创安资金投入,扩大创安设施覆盖面,实现海淀区监控设施与北京市联动。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平安村、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商场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健全以巡逻、社区、治安、内保网络为框架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继续防范和打击“法轮功”等各种邪教破坏活动。规划建设海淀区新看守所。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逐步建立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疏导社会矛盾。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六、社会信用
    努力在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加强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实行企业信用报告制度,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开展守信企业公示、消费警示。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制定信用等级标准,对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网格化)监管。对律师、导游等重点群体实行信用管理,建立个人执业信用档案,实施违规公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市场不法行为。


     七、精神文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理念信念教育,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区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完善和推广公共道德评价体系。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做好赛场文化宣传,着力塑造知书达礼、明德诚信、宽容睿智、友善热情的海淀人形象,向世界展示海淀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努力培养一支熟悉岗位细则,热情服务,乐于奉献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者队伍。
    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弘扬海纳百川,淀积千里,服务奉献,争创一流的海淀精神。加大对奥运文化的宣传,使公众更加了解奥运的文化传承,更加理解和掌握奥运精神。整体推进政务、治安、市场、人文、生活和生态等环境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行业)和特色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到2010年,全区区以上的文明社区要达到社区总数的80%,文明村镇要达到总数的85%,文明单位要达到总数的60%。着力塑造集教育、文化、科研、经济、高新技术高度发达和生态环境良好为一身的海淀城市文明形象。
    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争取连续保持全国和北京市双拥模范城称号。积极创造条件,协助驻地军队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视国防教育,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完成民兵训练基地项目并投入使用。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