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科学监管体系 构建质量首善之区

作者赵长山  网站编辑李爱玲  来源《前线》  日期2010-11-05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充分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对质量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四个服务”,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夯实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监管制度新突破;坚持推动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队伍履行职责的能力。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北京市质监局”)通过科学监管上水平,探索新形势下构建质量首善之区的新途径,守好北京质量安全大门。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科学监管是北京市质监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监管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行政执法和监管工作中,创新监管理念,转变监管方式方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监管工作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科学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好”就是讲求质量,提升质量是质监部门的基本职能。质监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考虑、规划、落实质监工作。必须把握好定位,履行好职责,更加自觉地依靠各级政府开展工作;必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政府管理和政策的合力;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寓管理于服务中,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工作体制机制,运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时代发展要求,2010年,北京市质监局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战略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工作主线,着力加强对标准、检测、认证、许可的目录研究和管理,提高质监工作的系统性;着力加强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着力加强检测、认证等技术机构的能力和公信力建设,促进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着力扩大组织机构代码的应用领域,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履职效率、提升管理效能、优化服务效果,开展创新创优活动,不断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与岗位履职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质量首善之区建设,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四个服务”,寓监管于服务之中

  质量关系民生。推行科学监管,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考量质监工作的主要标准和依据。北京市质监局通过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及时分析、准确把握社会热点问题,把社会的要求和期待作为引导质监部门不断改进工作的“风向标”,依法、科学、民主履行质监部门职能,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针对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产品质量安全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质量监管要实现新突破。在民生计量方面,持续开展以健康计量进医院、公平计量进市场、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计量惠民”专项行动,使民生计量工作成为政府的民心工程、主办者和经营者的诚信工程、消费者的放心工程。

  做好服务要转变工作方式,北京市质监局努力实现寓监管于服务之中。通过实施全市“16+1”窗口的行政许可受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工作标准体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落实行政许可责任体系,规范许可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方便申请人办理业务,提升政府的形象。在产品、食品质量监管过程中,注重处理好“树强”与“扶弱”的关系,在支持名牌企业、大企业的同时,关注、帮扶中小企业的发展,结合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进一步突出企业认证援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在认证认可方面的困难,努力提高中小企业质量控制能力。

  首都的特殊地位,对保障食品安全、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做好“四个服务”就要特别突出食品、特种设备两大安全。北京市质监局在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领域,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引入风险管理方法,科学调配监管资源,以确保首都的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

  三、坚持依法行政,夯实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法制建设是科学监管的重要保障,依法监管是科学监管的基本前提。北京市质监局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不仅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办事,还关注、研究《公司法》、《合同法》等与监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保障监管工作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做到监管不越位、不缺位。

  依法行政离不开监管主体法治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北京市质监局全面启用“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行政执法检查与案件办理流程的信息化、规范化;高度重视法制监督工作,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完成案件审理和行政复议工作,组织举办行政执法和行政许可岗位资格培训,开展对行政执法、行政许可案卷的评查,建立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实施细则》。

  依法行政离不开监管对象法律意识的提升。北京市质监局注重将科学监管、依法行政与突出企业相结合,通过开办“中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管理讲堂”等普法活动,大力宣传《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生产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各执法单位按照执法责任制要求,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正确引导、教育、帮促企业提高法律意识与质量控制能力,案件量大幅下降。

  2010年,北京市质监局坚持依法行政,继续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和综合执法能力。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做好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继续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推广移动执法信息系统,建立健全法制制度,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加大法制宣传培训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和科学监管的有效衔接,不断提升全系统依法行政、严格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四、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监管制度新突破

  改革创新是推动科学监管的重要动力。只有依托改革创新,才能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质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动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创新的核心在于制度创新。近年来,北京市质监局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从微观事务管理向宏观调控管理的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大质量监管工作机制。大质量监管工作机制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在产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体系。通过建立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维护保养单位、使用单位的责任体系,促进相关部门协作,保障在用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按照“分类管理,层级负责,预防为主,全程监督”的监管要求,通过建立北京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大体系,即食品安全责任体系、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市质监局明确要求各区县质监局(分局)切实把产品、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要求纳入到各级政府安全责任管理体系之中;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推进企业发展的合力,促进提高企业在产品、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保障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协会、社会组织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质监工作新局面。

  北京市质监局还大力开展产品监督目录管理工作,通过目录管理,将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象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确定重点监督产品目录,实施分类监管。同时启动特种设备分级分类监管,梳理了现有特种设备监管目录、安全监察法律依据、监察模式、行政许可工作流程及历年事故情况,制定了特种设备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识别点等工作流程,开展了基于风险的设备与企业分类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探索研究安全责任划分方法及责任体系建设。

  为加强质量技术监督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食品生产监督、产品质量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市质监局制定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风险管理研究工作方案》,搜集、整理各领域相关信息,确立了食品、产品、特种设备三类产品的风险评估指标要素体系,组织开展了三类产品的风险识别工作,建立了“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核心,以预防和减少增量风险、消除或控制存量风险为目的,强化事前控制,推动科学、有效管理”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五、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履行职责的能力

  高效率、高素质的监督管理队伍与高水平的检验检测机构,是实现科学监管的根本保障。2010年,北京市质监局按照“三效一创”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规范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完善民主推荐、考察制度;研究建立从基层选拔干部的制度,加强干部交流,创新考核方法,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尝试探索行政执法与行政管理良性互动的机制,明确市级及区县级行政执法机构职责;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实施事业单位分类管理,适时整合事业机构,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完善符合北京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保障和技术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完善“办事中心”频道建设,从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对业务数据资源全面整合,推动网上便民服务;为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2007年起,北京市质监局开展了业务工作和行政许可事项的标准化建设。2009年,北京市质监局按“三定”方案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要求,修订完善业务管理和行政许可标准化体系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启动市局机关综合管理部门及部分直属事业单位的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更好地落实行政许可责任体系,规范许可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科技北京”建设与“科技兴检”战略要求北京市质监局加快提升检验检测能力。高水准的检测服务平台和技术保障体系是质监部门开展各项执法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北京地区拥有丰富的检测资源和高端的市场需求,要发展检测服务业,不断提升检测机构能力,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检测技术服务体系。2006—2009年,北京市财政共投入 6000 万元用于市质监系统各级技术机构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截至目前,北京市质监局已有和正在筹建的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7个,基本覆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这一批国家级质检中心,部分装备已经达到了国内同类检验机构的领先水平,能够满足国际先进标准和前瞻性检测技术研究的要求,大大增强了北京质监系统技术检测体系的整体实力,取得了一批满足质监工作需要的科技成果,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为服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更好地发挥标准、检测和认证服务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10年,北京市质监局成立了中关村产品检测和质量认证服务中心,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知名品牌培育建立技术支撑平台。该平台建成后将整合北京质监系统内及北京地区优质的第三方检测与认证资源,为中关村地区产品研发、生产和使用提供检测与认证的“一站式”服务。□

  (作者: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