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中国经济的温暖亮色

体制改革活力迸发支柱产业指日可待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网站编辑李爱玲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0-11-08


     文化产业全面开花

    冯小刚,从一个电影美术师,成长为中国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导演之一,见证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尤其最近五年,他更是站上了自己事业的巅峰:让贺岁片成为许多百姓的年终文化大餐,从2005年的《天下无贼》到2009年的《非诚勿扰》,经典台词让人忍俊不禁,票房也一年高过一年。2009年10月30日更是一个让他难忘的日子——华谊兄弟成为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当创业板钟声敲响那一刻,作为股东之一的冯小刚兴奋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持股288万股的他身价直冲亿元。

    价值还在创造,辉煌还在续写,“赶上了中国电影产业黄金期”的冯小刚,2010年执导的《唐山大地震》,上映以来共创下10项国产片票房纪录,以6.6亿元的成绩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电影业红火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但这只是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5年来,从电影到出版,从演艺到工艺美术,中国文化产业四面开花,不仅增长速度快于同期GDP增长,而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从“十一五”末期的2.15%提高到2009年的2.5%,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中,中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为中国经济增加一抹温暖的亮色。

    【数据】统计显示,5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扩大,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增加值”反映了文化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和贡献。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400亿元,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人均增加值从“十一五”末期的3.5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7.11万元。

    【专家点评】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有了巨大提升,使文化产业从中国发展的幕后配角,走向前台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到九部委支持文化产业的金融政策,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实实在在,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体制改革活力迸发

    今年10月,中南出版传媒成功上市,成为中国A股市场第一支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类股票。至此,新闻出版系统已经有42家上市企业,累计融资金额达到300多亿元。

    出版发行行业是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较快、成效较大的领域,其市场化程度都较高——图书出版84.7%,报纸出版71.7%,期刊出版67.1%,音像制品出版88.0%,电子出版物出版91.2%。出版行业在中国文化产业中活力十足,重组兼并活跃,大集团大企业层出不穷,在第二届“文化产业30强”中,12家是出版发行业的龙头企业。

    【专家点评】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司长马京奎认为,出版业的发展证明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先行改革的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产业发展进度也相对较快。据统计,目前,在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中,共有45个小行业是从事文化服务业的,这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从“十一五”末期的67.2%提高到2008年的74.5%。

    5年来,通过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文化单位的市场化日益提高;同样,文化体制改革,使社会资本投资影视热情高涨;与此同时,观众也反映中国电视剧越来越好看了,《士兵突击》、《金婚》、《潜伏》……走入亿万中国人的生活,电视剧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晚间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

    【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28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或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数就达106家,是2008年以前国有院团转企改制总数的近2倍。,2009年中国动漫生产量达13万分钟;2005年以来中国电视剧制作量不断攀升,2009年生产电视剧超过1.1万集,我国已成为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下转2版)

    支柱产业指日可待

    江苏省丹阳市戏剧总团,2005年,还挣扎在亏损停办的困境中,5年来,转企改制,遵循演艺市场规律,以市场主体身份面向市场、面向群众进行企业化、市场化运作,剧团“起死回生”,2008年实现演出年收入50多万元,较2005年翻了2倍多……未来五年,剧团将继续走“通俗产品和精品生产并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打开更广阔的农村文化市场,预计演出收入将再翻一番。

    微观文化企业重效益、重产品,而宏观国家决策则定方向、定目标,“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就意味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从现在的2.5%提高到5%以上。

    【专家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张晓明研究员认为“十二五”期间实现这个目标指日可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很大,有“五驾马车”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消费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城市化,以及出口结构升级。2008年,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表演场馆等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比2005年有所提高,从不足20%分别提高到现在的23%和32.7%,文化体制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对此,张晓明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不再受到不利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不必再过分依赖于政府支持和公共财政投入,不再只关注增长的数量,而是把质量效益放在第一位——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也将会发生重大转变,走上依靠内生动力发展的新路,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动力。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