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话治理(上)

作者张家明 卢映川 吴桂英 崔述强 杨艺文 牛青山   网站编辑sxs7  来源前线网——《前线》  日期2017-01-10

  张家明:明确“一条主线、四个重点”战略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东城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的关键阶段。我们确定了“一条主线、四个重点”的战略任务,即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条主线,重点做好城市更新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民生改善、文化强区等四个重点工作。这是落实好“十三五”规划、提升东城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钥匙”。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落实核心区战略定位的关键,也是我区“十三五”期间工作任务的主线。坚持“控增量”与“疏存量”相结合,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全力推进百荣世贸、红桥市场、永外城等商品交易市场退出或转型,加强故宫周边、南锣鼓巷、簋街等重点区域的“七小”业态管控和环境综合整治,争取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依法治理“开墙打洞”、群租房和地下空间、违法建设、直管公房转租转借等现象,从源头减少流动人口,确保到“十三五”末全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7.4万人以内。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疏解功能谋发展的新路径,坚持文化、科技“双轮驱动”,以中关村科技园东城园、王府井等功能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科技、金融、商务服务业等符合核心区定位的高精尖产业,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引导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品质。

  城市建设既是群众高度关切的民生问题,也是关系我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全面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兴、非文保区更新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三大行动计划”,到2020年,风貌保护区更新改造率达到80%,危旧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面对艰巨的挑战,我们将举全区之力开展城市更新改造,进一步提升核心功能和城市发展品质。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以“三大行动计划”为抓手,将街区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单元,逐步构建起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坐标系”,以南锣鼓巷为试点,出台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控制作用。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攻坚力度,完成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西忠实里环境整治、南中轴、西河沿危改搬迁等工程,全力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

  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人性化程度,促使管理方式从“末端管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形成新型“大城管”体制。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群众的力量,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把群众工作贯穿城市管理的始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企业化运作方式,以平房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为突破点,加快推进直管公房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综合执法、街道管理体制,提升共治共管水平,真正实现社会服务由社会专业力量来完成,推动形成政府部门、物业企业、居民自治组织权责清晰、高效互动、有机协调的新型“大城管”体制。探索“互联网+城市服务管理”运行模式,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共治共管,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完善分级分类的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推进城市管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部向社会公开。积极落实区级治理交通拥堵主体责任,畅通道路微循环,保障交通运行的安全平稳有序。深入实施“美丽东城”建设,完成西忠实里、天坛周边、龙潭中湖等生态绿化工程,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

  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以居家养老等民生重点工作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继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社会化、专业化运营,建立“分类精准供给”养老的服务模式。扎实做好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依托“医联体”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牢固树立“东城无小事”意识,继续深化“平安东城”常态化建设,2017年确保做好党的十九大、纪念建军8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核心区的安全稳定工作。

  文化是东城区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潜力所在。始终坚持文化强区战略,让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活起来、动起来,进一步增强“首都文化中心区”的影响力。全面保护中轴线及其周边的历史空间形态和传统风貌特征,保护发展南锣鼓巷、东四三至八条等一批“历史文化精华区”,将前门地区打造成为首都文化“金名片”。强化文化创新驱动,以“首都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为契机,做强做优文化演艺、艺术品交易、文化旅游、全媒体出版四大优势领域。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王府井国际品牌节”“地坛文化庙会全球行”活动的影响力,加快区域文化“走出去”步伐。

  (作者:张家明,中共东城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 / 高 斌

  卢映川:全力提升城市七大品质

  “十三五”时期,西城区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将坚持贯彻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切实把发展转型、管理转型引向深入,把工作重心和主线聚焦到城市品质提升上来,更好地保障首都职能履行,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宜居,更好地展现城市文化风采。

  提升城市品质是西城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是核心区的职责使命。特定的区位、职能,决定了我们要把塑造高品质的城市作为根本职责,不断强化“国际一流看西城、和谐宜居看西城”的示范意识、担当意识,不断展示伟大祖国繁荣发展和文明古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象。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是发展阶段变化的客观要求。当前发展阶段和环境条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家需要高品质的首都城市,需要高品质的城市核心区。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发展转型和管理转型步伐,把品质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高水平的发展必然追求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人们渴望更优美的环境、更便利的生活、更良好的秩序、更周到的服务。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细节体察和服务完善,积极补短板、惠民生、提品质、增宜居,努力实现城市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

  怀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担当和情怀扛起提升城市品质的职责使命。坚持由顶及底、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实施;坚持从长远着眼、从近处着手,由远及近、远近结合,持续不断地向着目标迈进;坚持精心打理与呵护,像居家过日子、装点布置我们的庭院、客厅一般,精心做好每一项工作。

  一是切实提升功能品质。把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增强首都核心功能作为区域发展的主题,坚定不移地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坚决把人口调控目标和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优化功能配置,增强保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更高水平地履行好我们的核心职责与使命。

  二是切实提升文化品质。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平,保护、传承好古都历史文化,精心塑造城市风貌,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让城市的文化风采和魅力更好地展现出来。

  三是切实提升生态品质。加大生态西城建设力度,重点做好“绿”“水”两篇文章,多途径拓展绿色空间,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营造更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

  四是切实提升宜居品质。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化,及时解决好群众的各种生活问题,下大力气补齐民生短板,让市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

  五是切实提升经济品质。坚持经济发展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核心区职责要求相协调,积极探索有机更新与业态调整结合的新路径,注重以资源投向精准调控引导推动发展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发展更加科学、更有活力、更富成效。

  六是切实提升建设品质。加强街区整体风貌衔接协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精心做好各类街道家具和公共设施的设计、建设和配置,以管统建、管建结合,着力塑造好城市这个“文明的容器”。

  七是切实提升管理品质。从细化管理频度、粒度、维度入手,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拓展提升,坚决履行好维护核心区公共安全的重大职责,坚决维护区域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安心。

  积极探索实践提升城市品质的科学路径。充分尊重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五大发展新理念,推进发展转型和管理转型,展现首都核心区功能协调、文化厚重、生态宜人、舒适方便、风韵独特、活力持久的鲜明特征。注重转换视角,自觉从国家需要的视角、驻区中央国家机关和社会单位的视角、广大群众的视角来审视工作,找准推动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深入改革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政策措施、管理技术手段创新,着力破解瓶颈性、制约性问题。推进共治共享,推动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使政府有形之手、社会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提供强大政治保证。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以党建新成效引领和保障西城“十三五”时期科学发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重心和主线上来,为全面实现“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强大思想动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首善意识、“红墙意识”,始终干到实处,走在前列。着眼发展转型和管理转型需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打造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队伍。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坚持把党组织建在重大项目上,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提升城市品质重大任务中,亮明身份、发挥作用。

  (作者:卢映川,中共西城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 / 高 斌

  吴桂英:锁定“建设‘三区’、建成小康”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朝阳服务首都功能、强化核心优势、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朝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紧紧把握朝阳发展的“新、转、疏、补、稳”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突出矛盾,聚焦朝阳国际化、文化创新和生态空间的特色优势,提出“十三五”时期“高水平建设国际商务中心区、文化创新实验区、和谐宜居模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简称“建设‘三区’、建成小康”)的发展目标。以城乡发展“六个一百”工程作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增强首都核心功能做好全区工作,努力在服务首都大局中多担当、多尽责、做示范。

  2016年,朝阳区紧抓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东部廊道建设、全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化建设试点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三件大事,加快推进广渠路二期道路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萧太后河综合治理及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建设、孙河湿地公园建设三个重点项目,以此为抓手,带动全区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2017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首善标准,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激活发展潜力。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增强核心优势,深化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促进区域功能合理布局。坚决疏功能、减人口。把“疏解提升并举,全力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首要任务,坚决守住各类功能禁止和限制底线,主动做好先“舍”后“得”、“瘦身健体”大文章。将每年的功能疏解专项资金由5亿元调整为10亿元,持续用力抓好落实。到2020年,区内商品交易市场、一般性制造业、物流基地疏解比例不低于70%,大型回收场站全部退出。以开展人口综合调控改革试点为契机,重点抓住以拆减人、以房控人、以资源控人、以业控人、以管控人五个关键点、着力点,千方百计确保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333.4万人以内。持续优化功能布局。结合首都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优化区域空间资源,加快形成“一廊两带三区”的功能布局,加快建设连接首都中心城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现代都市景观与产业融合发展廊道”,打造生态环境带和“高精尖”经济发展带,精细化推进建成区、集中建设区和疏解提升区的建设。聚焦东部、东南部发展薄弱地区,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带动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整体提升,高水平助力城市副中心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增强创新驱动,提高发展品质。紧抓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建设契机,围绕文化创新、金融服务、中医药服务贸易、公共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六大重点领域,落实33项试点政策措施,让服务业扩大开放成为朝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大力发展商务服务、金融、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着力发展低耗能、低耗水、聚人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以CBD、奥运、中关村朝阳园等功能区发展为带动,提升总部经济能级。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商务等行业纵深跨界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优化发展环境。聚焦“大城市病”治理,坚持协调、绿色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确保城乡优美和谐宜居、绿色科学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治脏、治气、治水、治堵、治违、增绿为重点,深入探索城市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发展路径。健全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2017年全区基本实现“无煤化”,确保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加快温榆河国家级森林公园、孙河湿地公园和黑庄户国家级农业公园、郊野公园和社区微型公园建设,完善生态保护屏障,形成绿色生态廊道。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大城管”的管理体制,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智慧朝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疏堵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统筹城乡建设与管理,实施城乡发展“六个一百”工程:新建及改扩建百条主次干路、支路和断堵头路,建设提升百条环境优美大街,新建和改造百个大中小微型公园,新升级百个“高精尖”功能性产业项目,打造百个绿色智慧平安社区,创建百个基层文化品牌。

  提升民生优质化水平,实现发展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全区群众获得感。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创新供给方式,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共享水平。坚持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实现朝阳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完善三级养老服务功能和设施网络,积极支持引导助餐、助浴、医疗、保洁“四进”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坚持共治共享,深化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围绕居民自治、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会动员、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构建“五化协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社会服务更加精准、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社会治安防控更加精密、社会治理主体更加多元。牢固树立“朝阳稳、首都稳”的政治意识,进一步深化平安朝阳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提升区域安全发展水平。

  (作者:吴桂英,中共朝阳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 / 高 斌

  崔述强: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未来五年,是海淀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海淀未来发展放在全球发展的大视野中,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放在首都“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定位的契合点和落脚点中来思考和谋划。

  准确把握当前海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推动新一轮科学发展确立了“主基调”,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明确了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总目标,为我们各项工作确立了根本指针。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推进区域协同、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内涵集约发展水平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明确要求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实施中关村大街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海淀区“一城三街”建设,以创新创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这为我们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海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创新要素聚集、人力资源储备、产业组织水平、社会治理和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

  立足新起点科学谋划海淀发展的新思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始终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不断强化“核心区就是海淀区、海淀区就是核心区”的理念,把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全球视野和首善标准,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改造提升中关村大街,以提质增效升级、强化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减人、添秤、服务”重点工作格局为支撑,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举全区之力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努力谱写海淀发展的新篇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的工作任务。一是加快创新发展,引领经济提质增效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高举科技创新的旗帜,着力深化先行先试,着力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着力培育新经济、增强高精尖经济实力,探索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模式。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提升创新创业环境品质,加强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持续优化壮大高精尖产业集群,引领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深化城市治理,塑造宜居宜业环境新形象。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下大力气治理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大城市病”问题,努力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形象。加快功能疏解降低人口密度,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城市化,建设生态环境最美城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青山绿水蓝天常在。三是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特色城市文明新品质。主动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创新文化,聚集高端文化要素,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创新创业提供厚实文化土壤,增强文化“软实力”对区域发展的“硬支撑”。建设先进文化引领高地,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做优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四是坚持依法治区,促进民主政治文明新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促进民主政治文明新发展,营造浓郁的民主法治氛围,持续巩固和发展海淀民主团结、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区。五是推进协同建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新格局。深化“四个服务”,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共建共享幸福海淀。建设高水平均衡化教育强区,推进“健康海淀”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水平,加强对驻区单位和企业的服务。六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提升区域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持续增强区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大改革协调推进力度,深化重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水平。七是从严管党治党,为核心区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决落实新形势下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坚决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统战和群团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作者:崔述强,中共海淀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 / 高 斌

  杨艺文:以环境建设带动区域品质提升

  围绕全国、北京市“十三五”规划战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丰台区确立了“十三五”时期“核心引领、双轮驱动、两翼并举、统筹融合”的发展战略。核心引领,就是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四个中心”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任务为核心,全面建设创新丰台、绿色丰台、文化丰台、和谐丰台。双轮驱动,“一轮”是坚持以科技和金融创新引领经济提质增效;“一轮”是体制机制创新补齐城乡发展短板。两翼并举,“一翼”是立足产业基础优势,促进都市生活服务业提升品质;“一翼”是立足河西地区生态优势,提升宜文宜居宜业的环境品质。统筹融合,就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城市品质与城市文明、深化改革与治理能力提升的融合发展。当前,着眼“十三五”时期丰台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提出“以环境促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深化六个方面的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环境建设带动区域品质提升。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宜居丰台。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重拳治理大气污染,加强机动车、工业、燃煤、扬尘四大重点领域环境执法监管,确保按期完成PM2.5治理目标;按照“一带两区三核多园多廊道”的总体格局,通过道路绿化、水系通道绿化和绿道建设工程,构筑点、线、面为一体的绿地布局,构建绿色生态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长辛店生态城建设,大力推动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空间、文化等资源优势,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实现产城融合的跨越式发展。

  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提升城乡生活品质。抓住全市支持丰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补齐全区特别是河西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资源集约、产业融合、协调均衡的发展道路,明确城乡一体化的内涵标准,努力促进农民收益的长期化、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区域发展的差异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农民生活的城市化;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动街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坐标系”,同时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运行保障,从而加快建设面向国际、彰显品质、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区。

  加强产业环境建设,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坚决疏解非首都功能,综合应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优化存量,严控增量,推动服装、花卉、农副产品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建设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创新示范区;优化空间布局,以丰台科技园、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功能区为产业主承载区,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化发展,做强轨道交通、应急救援、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信息、金融文化、金融服务等新兴金融业,同时积极发展战略性产业,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激励、科技金融融合、财税政策完善等创新突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彰显区域文化内涵。坚持以文筑城、以文养人、以文促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做好“发现丰台之美”主题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首都文明城区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区”,努力建设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戏曲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生态、旅游、教育、体育等要素融合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对宛平城、长辛店等历史片区保护提升,挖掘大红门、丽泽门、金中都等历史文化资源,扩大“卢沟晓月”“花开丰台”“戏曲嘉年华”“时尚戏曲之乡”活动影响力,打造丰台特色文化品牌。

  加强公共治理环境建设,完善共治共享格局。优化政府机构和职能设置,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硬件建设,推进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建立社区公共管理事务准入制度,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全覆盖,促进社区综合服务与公共服务相结合,形成政府管理与社区治理的互联互补;打破“区域”和“区属”的界限和壁垒,充分发挥辖区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驻区部队等资源力量优势,调动、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到城市治理工作中,营造便捷高效、和谐包容、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环境。

  加强人居环境建设,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环境秩序等重点领域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打造舒适、便利、优美的生活空间,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丰台发展的美好。

  (作者:杨艺文,中共丰台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 / 高 斌

  牛青山:加快建设高端绿色之城

  “十三五”时期,是石景山区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首都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和光明前景。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石景山区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承担起从传统重工业区到高端绿色之城的历史使命,紧紧锁定高端绿色之城的历史使命,紧紧锁定高端绿色,深入推进“八个高端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石景山区转型发展新局面。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市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高端绿色发展战略,严格落实“五个典范”标准,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八个高端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任务,彰显区域发展特色,使高端绿色之城初具规模。

  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聚焦治乱疏解建高端,彻底整治清理全区528个低端产业聚集人群大院,确保依法治乱攻坚战取得圆满成功。有序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和低端服务市场,加速产业低端环节和落后产能的改造提升,坚决把人口总量控制在市下达的目标以内。坚决执行严格禁限措施和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牢牢守住产业禁止和限制底线。加强与首钢的战略合作,打造发展共同体。开展与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地的深入交流,逐步优化协同发展的保障体系。

  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以高科技含量、高资本聚集、高效益附加、低劳动密集、低碳排放“三高两低”为产业标准,壮大现代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五大产业,构建高端的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按照合理规划、特色集聚、集约高效的原则,构建“一轴三园”(长安金轴和北京保险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增强城市综合品质。按照“五个典范”的标准,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京西商务中心、北京保险产业园等为重点,打造精品力作,构建高端的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体系。围绕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长安街西延、苹果园交通枢纽、地铁S1线、M6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力。

  打造优美宜居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西绿东引”工程,构建“一山一河一轴、两心六廊、多点成网、生态社区”绿化空间格局。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强化源头管控,率先建成首都第三个“无煤区”。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制度,划定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合理规划水源、噪声、绿地等生态指标,使绿色生态成为石景山区转型升级的“金名片”。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济困工程投入,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加快建设更加合理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完善四个学区规范化建设,提升八个教育集团发展水平,争创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示范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构建高端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平安石景山”建设,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工作格局。

  推进改革创新。扭住关键、精准发力,蹄疾步稳地向纵深推进重点改革任务。紧紧抓住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大机遇,全面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深化信访代理制,切实把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建设成为代理人民诉求之家、为民排忧解难之家、维护公平正义之家、法治宣传教育之家、代理人民建议之家和人民群众满意之家。深化养老事业改革,进一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以机构为支撑具有石景山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革,满足居民需求。深化区属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全面践行“两学一做”,着力整治“慵懒散慢奢”等不良风气。深入领会和把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一新的时代要求,坚持党建统领,全面从严治党,继续强化党建主体责任的层层落实、层层传导,推行党建责任制清单管理,层层开展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定期召开“基层书记论坛”,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深化精神家园“六要素”建设,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落实实绩档案制度,坚持“各年龄段干部都是党的宝贵财富”的理念,创新方式加强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与培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高端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牛青山,中共石景山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 / 高 斌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