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作者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网站编辑丁莉莎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1-06-17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较弱,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克服更多困难。作为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以下简称“两江新区”)担负着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探索道路的重任,必须坚持在先行先试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推动科学发展。

  准确把握需要破解哪些难题

  中央决定设立“两江新区”,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两江新区”在给予必要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重要使命。“两江新区”应在深入领会和贯彻中央战略意图与有关要求的基础上,从国家级新区的战略高度制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任务,积极探索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重大难题的办法和途径。

  破解城乡统筹难题。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的现实国情,也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重庆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大城市带大农村。如果重庆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取得成功,将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两江新区”应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大胆实践探索,统筹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破解内陆开放难题。同沿海沿边地区相比,内陆地区不具有开放的区位优势,同时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如何通过扩大开放促进内陆地区发展,是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两江新区”应认真借鉴先进地区乃至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着力吸引人才、资金和产业,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思想观念转变,为其他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提供参考和借鉴。

  破解多层次经济形态协调发展难题。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现实基础差别较大,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两江新区”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破解多层次经济形态下实现协调发展的难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破解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难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两江新区”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难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破解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难题。“两江新区”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在坚持科学发展中加快推进现代化。

  努力弄清应当如何破解难题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两江新区”要切实履行好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探索道路的历史重任,必须以创新思维和创新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并努力多出思想、多出经验。

  坚持战略定位,用好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努力形成具有操作性、可资借鉴的实践模式。在城乡统筹发展、扩大内陆开放、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及时总结经验。创新区域竞争合作机制,不断探索加快新区发展的新路子,逐渐形成以“两江新区”为核心、以周边城市为依托的都市圈经济发展模式。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充分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使人们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注重统筹兼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构建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良性互动机制。在继续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二是推进园区、城区、社区联动发展。把工业园区、社区、城区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努力推动资本、技术、人力等各种要素有序流动,实现工业园区、城区、社区联动发展。三是避免片面追求GDP。不仅重视经济建设,而且重视社会建设;不仅重视当前发展,而且重视未来发展;不仅重视发展指标提高,而且重视人民生活质量提升。

  推进产业转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借助重庆产业大发展的时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二是创新开放模式。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新的开放平台,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格局。三是强化辐射带动。充分利用产业链杠杆,通过实行产业“水平分工”模式,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突出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把以人为本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执笔:杨 勇 孟小军 杨 丹)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