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汀:到人民群众中去

作者沙汀  网站编辑宋丽群  来源《当代文坛》  日期2012-10-16

  四川作协主持召开的“ 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暨毛泽东文艺思想研讨会” , 开得好, 开得及时, 我很高兴。主持作协工作的同志要我讲几句话,下面就我在创作实践中, 学习、贯彻《讲话》的情况, 谈几点体会。

  《讲话》是毛主席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结合中国的实际, 与延安文艺界人士一起座谈讨论之后产生的。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

  1938年夏天, 我与何其芳、卞之琳从成都到延安。周扬带我们去见毛主席, 我们说想写写延安。毛主席却说:“延安有什么好写的,延安只有三座山, 东山、清凉山、宝塔山。作家应该到前线去……我支持你们。”那时, 虽然还没有《讲话》, 但毛主席要求我们到前线去, 到生活中去, 到人民群众中去的思想, 却是始终一贯的。随即我跟随贺龙和他率领的120师, 深入晋西北、冀中敌后抗日前线。和八路军一起行军打仗, 与老百姓朝夕相处, 体验到从未有过的革命斗争生活。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很快写出了《记贺龙》、《敌后琐记》等一批报告文学和散文。在大后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在延安的时间虽然不长, 但前线生活对我的启示, 与刚开始创作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重庆“3·31惨案”之后, 我从白色恐怖中的四川跑到上海, 对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十分憎恨, 急于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对苏区的向往。写了一篇小说叫《码头上》, 由于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 只好借助几个流浪儿向往苏区的故事, 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愿望。作品发表之后,鲁迅、茅盾对这种脱离生活, 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进行了批评和帮助。《讲话》发表之后, 我到重庆南方局参加整风学习, 对当年毛主席说的“ 作家应该到前线去” ,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是被创作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它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其真理的光辉。

  毛主席在《讲话》中十分鲜明地提出了作家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个间题好长时间不提了, 其实它并没有过时。它关系着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生活, 评价生活, 真实地反映生活。“文革”以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纠正了长期以来“左” 的错误。在创作中如何表现这个问题?我开始比较犹豫, 怕把握不好会损害党的威信。后来看了两篇这类题材的作品, 由于作者思想认识的偏差, 作品中充满悲观绝望的情绪。这时候我下决心写出了中篇小说《木鱼山》, 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这段生活。作品中我不仅对大跃进中的浮夸、瞎指挥等“左”的错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同时注意写出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左”的错误进行自觉的抵制和抗争, 写出群众对党能够纠正这些错误的希望和信心。我认为这样写, 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生活的真实。事实也证明, 我们的党不仅迅速纠正了大跃进的错误, 而且能够纠正“ 文化大革命” 这样严重危及党和国家存亡的严重错误, 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作家的立场、观点不同, 对生活的认识、评价也不会一样, 甚至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这种情况在文学史上并不鲜见。我们要坚持文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讲话》指出的:到生活中去, 到人民群众中去。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才能把握住生活的本质, 准确地反映我们的时代。

  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一九九二年五月五日

  (本文是沙汀在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些毛泽东文艺思想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题目是编者拟的。)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