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创新“学生工作数字化解决方案”,加强大学生教育与管理
作者朱冬香              日期:2013-09-26               阅读:634 次

任新钢   罗伟  杜昌顺  朱冬香

网络信息化技术得到了飞跃性发展,根据CNNIC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38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作为当代大学生,从网络上获得收益的同时,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极大改变。有人曾说“网络已经掌握了青年,我们如何掌握网络呢?”因此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工作体系和工作方法相结合,努力实现技术与传统的交叉与融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是学生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各高校在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但往往是单模块或者是单机版的,面临着数据孤岛和不兼容的种种问题。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各高校已经建设了千M校园网的背景下,就如已经建设了信息高速公路,路上跑什么样的车(提供什么样的内容服务),能否畅通无阻隔的奔跑起来(数据的无障碍传输)是当前迫切需要建设和解决的。对此,我校积极应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工作数字化解决方案,搭建了思想政治的网络平台,并以集成性、宜用性、扩展性为开发原则,构建高校校园集成网络服务平台。该平台在各高校中具有首创意义以及良好的辐射效应,利于推进信息化与高校学生工作的互动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一、整体开发“学生工作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校自2001年起自主开发了整套以学生工作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目前,我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完成,基于“标准化实现数据与功能共享,基础架构与模块化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工作和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就业服务,同时通过系统的优化模式、可靠性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现已推广使用的子系统有:

系统名称

模  块  名  称  及  功  能

门户网站舆论宣传平台

学工部、团委、就业网站、武装部、资助网站、花样年华学生网站等宣传网站

学生信息基准库

采用国家标准的学生基准信息

奖学金管理系统

国家、人民、专项奖学金的申报、审批、公示

校内无息贷款管理系统

校内无息贷款的申报、审批、公示

勤工助学管理系统

学生勤工岗位的公布 申请 审批 工作记录

毕业生就业办公系统

毕业生管理,学生、单位双向选择

素质拓展管理系统

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审核、评定

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系统

国家助学贷款贷款的申报、审批、公示

学生评优管理接口

 

学生档案管理接口

 

学生处分管理接口

 

目前实现的功能包括:

序号

功  能

模  块  名  称

1

学生事务综合处理

奖、贷、勤、补等各种处理模块

2

学生工作信息交互

师生交互系统、学工信息平台、学生工作综合办公系统、学生工作知识库管理系统、花样年华虚拟班级交互系统

3

学生工作综合评价

学生素质拓展管理系统、学生工作(辅导员)考评系统

4

学生工作教育引导

各个模块

5

学生工作社会服务

家庭沟通系统、银行接入国家助学贷款、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发布等

信息化管理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工作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校每年都完成全校近4000本科生和1500名研究生的基准数据采集工作,近5000人次的奖学金申报评定工作,4000人次的勤工助学和三助岗位的申请安排工作,近1500人次的校内无息贷款申请审批工作以及近2000人次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工作。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之后,在快捷高效地完成工作之余,负责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就业工作的管理人员以及辅导员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实现学生工作的科学性与预见性。例如,学生资助办公室以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系统和勤工助学管理系统为载体,对学生受资助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以受资助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为研究方向,已成功申请2008年北京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二、形成了网络师生有序交互的良好局面

我校始终将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有机结合,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教育的合力作为我校学生工作一项重要课题,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手段拓展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校将主题思想教育网站及相关栏目、工作网站、学生社区、新闻信息网站、BBS等组成统一平台,已形成了较成熟的网络思想教育舆论引导平台。旗帜鲜明的各类校园门户网站作为主要舆论引导平台,面向全体师生提供浏览、下载、交流、反馈等综合服务功能,引导方向明确。我校陆续建立了学工部、研工部、团委、资助办公室等多个与学生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网站。“胜古朝阳BBS”、“花样年华学生讨论区”、“校园博客”等论坛,以“师生有序交互”为设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加以有效的引导,使我校论坛成为学生表达意愿的载体,成为我们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窗口和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平台。

我校通过辅导员全体参与形成学生工作信息化师生交互机制,目前个人博客、SNS、IM、手机短信等,已成为辅导员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有效补充,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以我校材料学院李承明老师为例,其博客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在学生中广受好评。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12次。他的个人思想政治网站“菜园网”(谐音“材院网”)开辟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用动画、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了网上课堂的趣味性,将学生吸引到网上课堂上来,同时借此组织网上党校、网上征文、网页设计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此外,在有序的师生交互体系中,针对学生的诉求,我校还建立了跟踪分析制度,对学生反映的集中问题建立汇报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从而达到及时化解矛盾,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目的。

三、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学生网络思政队伍

2001年,我校在学工部成立专门的机构,设置专人负责学生网络中心工作,并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网管、学生技术队伍为主体构建网络思政工作平台,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成效十分显著。校级学生网络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现有学生网络中心技术队伍120人、学生党员网络引领队伍87人、学生网管员35人。建立了《学生网络中心工作制度》、《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制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措施》和配套的选拔、管理和奖惩机制,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和考核,保证队伍中的干部具备良好的整体素质。从这支学生网络思政队伍走出来的同学在毕业之后都能以较强的实际工作经验获得良好的工作表现,学校网络中心陆续为微软、百度、联想、普华永道等企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这些同学在返校进行经验交流时无不提到四年的网络思政工作对自己电脑技术应用能力、网络交流管理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团队协助能力有很大的塑造提高作用。2009年学生网络中心成为我校首批认定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基地。

我校以“学生工作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适应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推进了德育工作的科学发展在整个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学校投入了大量人、财、物资源,引进了专门从事信息开发技术人才,已投入超过100万,建有专门的开发机房,拥有100余台台式计算机,20台便携式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5台,以及内部联络的高速交换机以及大量的存储设备等开发维护设备,同时定期召开相关学术研讨和宣讲会议,开展人员培训等。该平台在我校投入使用已达5年多,京内外10余所高校先后来我校进行了考察、学习和交流,扩大了影响。学生使用的黏性度高,成为学生每天必须登陆的网络服务空间,极大改进了工作方式,提升了育人效果。各级德育工作会议上我校代表多次介绍了经验,网络思政体系及自主开发的集成网络服务平台分别获得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成果三等奖和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北京市思想政治教育共建项目一项。以平台开发及理念的总结为主的文章已经在核心期刊及各类报纸杂志中发表10篇。 

 



  阅读:634 次

朱冬香的文章
浅谈新媒体语境下辅导员工作方式与对策调整
专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
浅谈差异性人文关怀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创新“学生工作数字化解决方案”,加强大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探索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五环节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