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履行大学社会责任 推进人类社会进步
作者黄岩              日期:2013-08-29               阅读:752 次

  回顾过去近一千年人类文明发展史,大学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中世纪欧洲虽然处于教皇与国王的黑暗统治之下,但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为代表的中世纪大学通过开展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对西欧学术文化和理性思维复苏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19世纪之后,肩负“用科学精神振兴德意志民族使命”的德国柏林大学在世界上首次确立了“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办学原则,并凭借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有力的人才支持,确保德国在19世纪中叶以后迅速成为了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上世纪5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通过建设世界上首个大学科技园奠定了“硅谷”的雏形,如今经历数十年校企互动,“硅谷”已成为驱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大学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但纵观过去近一千年的人类历史,大学由遗世独立的“象牙塔”逐渐走向社会发展的“轴心”,伴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承担日益重大社会责任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

在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各项事业均处于鼎盛阶段,时代赋予了大学社会责任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如何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肩负的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大学的社会责任,为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成为了摆在世界各国大学,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社会责任演变的历史线索

 

 

1067年世界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诞生至今,大学的社会责任经历了由简单到多样,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伴随着大学社会责任内涵日益丰富,人类逐渐摆脱了封建压迫下的愚昧无知,经受了思想启蒙和科技革命的洗礼,步入了21世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阶段。

 

1、早期大学单一社会责任的初步认定

 

在大学出现的早期,人们普遍认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是大学唯一的社会责任。中世纪时期,为了满足新兴城市的发展需要,大学通过诵记式教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神职人员、法律人才和医学人才,开创了大学履行人才培养责任的先河。但是,那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关系,更没有意识到现代大学承担的其它社会责任。例如,《大学的理想》作者,英国学者约翰•亨利•纽曼认为,研究应该被排除于教学之外,因为在他看来,“研究不同于教学的功能,同一个人往往不具备从事教学和研究两种能力,因此应该分开进行。”[1]因此,单一的人才培养就成为了当时大学担负的首要责任。

 

2、工业革命前后大学社会责任内涵的丰富

 

工业革命前后,大学在履行人才培养责任的同时,逐渐肩负起了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发展知识的责任。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由收集材料的经验阶段进入了整理材料的理论化阶段,中世纪传经送教式的大学已无法与其适应。这就要求大学在发挥人才培养作用的同时,还需要从事一些科学研究,直接推动自然科学发展。此时,经历数百年传经送教之后,大学自身也逐渐具备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潜能。德国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认为,“在每所较大的大学中,总有一些很少或根本不搞教学的人,他们只独立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只要安排得当,大学肯定能够独立肩负起发展科学的任务。”[2]在巨大社会需求催生下,大学创造、发展知识的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同。19世纪初柏林大学成立以后,科研作为一种体制化的活动和大学的重要职能被固定下来,从此,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将人类文明不断推向前进。

 

3、信息革命前后大学服务理念的形成

 

信息革命前后,大学又承担起了社会服务责任。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美国联邦政府将一些公有土地授予各州用于建设大学,即赠地学院。这些在公共土地上发展起来的大学,从成立之日起就被植入了从事社会服务的基因。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曾经提出认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服务都应当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3]而且,经历漫长教学与科研磨练之后,大学也已逐渐具备了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信息革命前后,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成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资源,提供这三种资源的服务必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需求。拥有这三种资源同时又有能力提供相关服务的大学,自然就成为了开展社会服务的主体。如今,社会服务理念已深入现代大学教学与科研的方方面面,不少大学通过同时履行人才培养、知识创造和社会服务等职责,不断为人类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二、大学社会责任拓展的现实要求

 

 

仔细研究现代大学社会责任的演变历程不难看出,大学肩负的社会责任根植于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定需求,始终随社会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进入21世纪之后,虽然世界各国大学几乎都在不约而同地履行历经千年积淀的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责任,但由于人类社会所处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时代又赋予了现代大学社会责任新的外延。

 

1、人才培养内容与渠道发生变化

 

人才培养内容更加丰富。经历三次科技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空前水平。然而,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人类社会不仅形成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日益增大。虽然大学始终都在为社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每年都有大量学有所成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社会劳动大军之中,但由于绝大多数毕业生只愿意前往发达地区就业,欠发达地区不可避免地因为人才短缺而变得更加落后。这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新的历史时期更是如此。因此,当前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大学除了要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前往欠发达地区工作,履行向欠发达地区人才输送的社会责任,力争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渠道更加广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网络社会的兴起,大幅降低了知识信息传输的成本,提高了知识创新的效率。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人们已无法依靠既有知识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已不再将学习视为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主动将学习过程贯穿其一生。然而,长期以来,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更多侧重在学历教育环节,对于继续教育关注度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大学在保证学历教育质量的同时,更要全力以赴为人们提供更多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努力将人才培养责任的履行推向深入。

 

2、科技创新与文化构建关系更为紧密

 

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人类社会的分化,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大量涌现,直接推动了多元社会文化的发展。科技创新对于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改善人们生活条件所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社会文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如果仅仅拥有科技,而缺乏正确的社会文化引导,人类社会发展仍然会面临很大障碍。这就要求大学在投身科技研发,努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还应当大力构建、繁荣健康的社会文化,承担起社会文化引导的责任,引导人类社会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

    值得关注的是,并非所有科技创新都能够造福人类,某些高新技术甚至会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例如,当克隆羊“多利”发出第一声啼叫时,人们会担心克隆技术的滥用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伦理危机;当人们看到60多年前出现在日本广岛上空的“蘑菇云”时,不会因为核能技术的发展而欢欣鼓舞。此外,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内燃机等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严重威胁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迫切要求大学要努力构建批判文化,引领人们对科技创新进行反思。

 

3、社会服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社会对于大学提供服务需求更为迫切。最近几十年以来,人类实施的科技创新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人类科技创新的总和。某些高精尖技术不仅改变着当下社会的发展面貌,而且为整个人类社会未来长远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与此同时,社会对高新技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以致当前社会科技创新总量与社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矛盾。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大学依靠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已成功地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新技术由实验室进入社会应用领域的渠道还不够通畅,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还存有一定困难。如今,社会更加迫切地需要大学在加速科技创新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成为新的社会服务内容。近年来,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全世界被紧密地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界限已不能继续阻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充分交流,另一方面,推动科学技术,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合作。但是,政治、经济、文化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世界全球化发展进程,违背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方面,大学拥有天然的优势。学术无国界,大学与大学之间永远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谈不完的话题。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大学不仅可以有效推进科技进步,而且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缓和地区冲突,推进跨文化交流,为和谐世界的构建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清华大学如何履行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

 

 

1、积极引导毕业生深入基层和边远地区建功立业

 

由于清醒意识到了高素质人才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工作,在确保充分就业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前往基层和中西部、东北等国家重要发展地区就业。

每当就业时节来临,学校都会在全校范围进行深入的调研摸底,掌握有志于到基层工作毕业生的详细情况,同时加强同各地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拓展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为了对学生就业进行更全面的引导,学校专门为学生打造了具有清华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为未来投身扎根基层建设奠定基础。从2006年起,清华大学设立了“启航奖励金”,每年评选100名毕业生进行表彰。从今年起,特别为应征入伍的毕业生提供每人5000元人民币的一次性奖励。

 

2、大力弘扬清华大学精神,推进先进社会文化构建

 

成立伊始的清华大学是一所用标志着中华民族丧权辱国的“庚子赔款”举办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紧邻惨遭英法联军蹂躏的圆明园,校址的一部分就是被帝国主义洗劫过的王府废墟。因此,从成立之日起,清华大学就自觉肩负起了在社会中弘扬爱国精神,引领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的重任。从五四风浪的弄潮儿,抗日烽火的英雄,民主运动的斗士,到“两弹一星”的元勋,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改革开放的生力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就谱写在一代代清华人身上。除此之外,通过一代又一代杰出校友的身体力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行胜于言”的清华学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都在全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清华大学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向全社会渗透清华精神,努力使全国各族人民在清华精神引导下紧紧团结起来,为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而不懈奋斗。

 

3、依托清华科技园和技术转移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了增强大学科研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依托大学科技资源为社会服务,清华大学于1994年开始正式建设科技园。经过16年的探索和实践,清华科技园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运行模式和园区文化,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创业企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园区内多项自主创新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许多孵化毕业企业已经成长为行业中的领军者。清华科技园作为国内唯一一个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国际科技园领域公认的最好的大学科技园区之一。

另外,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清华大学建立了以以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清华大科技开发部、清华大学海外项目部,以及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为主要支撑力量的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体系。该体系根据国内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发展需要,组织、整合以清华科技、人力为核心,以先进适用的海外技术为补充的海内外资源,促进清华大学及相关的海内外资源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流动,为实现产业技术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开放式的服务平台。

 

4、通过夯实继续教育实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满足人们对继续教育的巨大需求,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培养,早在1985年,清华大学全国率先成立了继续教育学院。该学院秉承“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学习型社会构建,针对各个领域的高层骨干人员对知识更新、工作适应、能力提升以及情操陶冶的学习需求,迅速开发出大量培训课程,探索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运作模式。学院不仅通过整合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吸纳社会各界优秀的师资人才,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而且努力探索信息时代的教学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远程教育手段满足了量大面广的学习需求。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9年,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接受面授培训的学员人数已超过 31万人次。此外,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清华大学各个院系也坚持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开展了大量继续教育与培训业务,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丰富国家人力资源贡献了力量。

 

5、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全力促进世界和谐

 

    为了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清华大学成立了对外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将其打造成为了清华大学专门从事海外及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窗口。该中心以将清华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大学为己任,广泛拓展与国外知名学术与文化机构的联系,建立国际强强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开发优质的国际教育推广项目,为清华大学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目前,每年有大批世界一流学者来校任教、讲学,众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要及跨国公司的总裁来校访问、演讲。此外,学校与世界著名大学和企业开展了高水平科技合作,每年选派大批师生到世界各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来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日也益增加。广泛、紧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仅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丰富、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强化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显著推进了跨文化交流,为和谐世界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注释[1]、王晓阳:《大学社会功能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2]、夏之莲:《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22页。

[3]、朱国仁:《从“象牙塔”到“社会服务站”》,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4]、本文“清华大学如何履行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部分内容参考了清华大学网站及清华新闻网。

 

 

 



  阅读:752 次

黄岩的文章
电视传播与大众消费文化的构建
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特点和原则
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
履行大学社会责任 推进人类社会进步
运用先进传播理念加强大学形象建设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