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得上前线

作者瓜 田  网站编辑杨宾  来源《站在理论宣传的前线》  日期2008-11-20

 

 

 

 

 

不妨这样说,一部饱经沧桑的《前线》历史,浓缩着党的历史和共和国的历史。

在全国思想理论类的杂志中,我想,《前线》的位置比较靠前,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提起老《前线》,人们自然会想起邓拓主持《前线》的日子,想起有口皆碑的《三家村札记》。新《前线》也颇受欢迎。我沈阳的一位朋友,也是编杂志的,在我桌子上发现了一本《前线》,看了一会儿,便爱不释手,要拿走,还给我布置了任务:寄赠给我的《前线》杂志,我看完了,一定要尽快寄给他。他说,从内容到版式,“全都有参考价值”。一本刊物,能让人这样喜欢,做编辑的再辛苦,也值了。

《前线》从1958年创刊算起,至今已经半个世纪了。50年中,有光荣的足迹、精彩的篇章,同其他报刊一样,在不正常的政治生活中,也有过别样的生存痕迹,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历史。不妨这样说,一部饱经沧桑的《前线》历史,浓缩着党的历史和共和国的历史。新时期的《前线》同改革开放的祖国一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领域,坚持在前线作战,常有佳绩传来,口碑很好。

“前线”是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在网上,我发现抗战时期就有一本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题写刊名的《前线》杂志。外国用“前线”作刊名的,也不止一家。《前线》之初,大抵同人们从战火中走来有关。但从比喻的角度出发,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试问,哪个领域的拼搏没有前线呢?在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确曾有过“前线是否存在”的困惑。不过,现实很快就提醒我们,忘了置身前线的日子,很可能就是丢失阵地的时候。法轮功本来是个很幼稚、很可笑的邪教,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蒙蔽数以百万计(或许更多)的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我们半个世纪的宣传教育,不敌李洪志的几句惑众妖言。前线白刃战之惨烈,可以想见。再说西藏:西藏改革之后,我们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藏族同胞从地狱一下子进入了天堂,藏族人民的文化、宗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是任何一个明眼人都不能否认的铁一般的事实。我们满嘴都是理,可惜没有讲出去。我们如此伟大的成就,如此了不起的民族政策,西方多数人不知道,他们相信的是达赖的胡说八道。还心甘情愿地充当达赖的马前卒。再说说这次四川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现象:一个中学教师,在地震来临之际,想不到疏散学生,自己却一溜烟地跑到了安全地带。事过之后,不以为耻,反倒在网上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这已经够怪的了。更怪的,还在后头。网上竟然有那样众多的人肯定他,同情他,甚至称赞他!据说,真小人比伪君子好,比真君子也要强。对如此多的人丧失了是非感,连道德底线也不讲,我感到震惊。人们痛恨“高台讲章”到了热爱真小人的地步,这不知道是谁的悲哀。要知道,我们有哪个国家也不敢比的庞大的宣传、思想教育的队伍啊。

我举这几个小例子,意在说明,在新形势下,宣传的前线、思想教育的前线,作战任务还很重,我们还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权利;也想说明,我们的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虽然有不小的成绩,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我们的作战对象在哪里,我们的武器过没过时,我们的战法是否过于陈旧,我们的工作效果如何衡量,等等等等,都有重新检讨、审视的必要。

前线的任务很重,这任务光靠《前线》杂志当然不行,需要全国思想宣传领域的同志们共同努力,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以利再战。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提升本民族的国民素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仍然拿“前线”来说事儿,那就可以这样说:战事并未结束,我们都得上前线!

(作者:求是杂志社原文教部主任、编审)




打印 | 转发:

创新培训方式 提升能力素

约谈交账 联席对账 联审算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