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靠技术 内容拼创意 传播有渠道

作者光明日报两会融媒体编辑组  责任编辑sxs2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6-03-26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融媒体中心主任陆先高(右二)在指导微沙龙工作。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恩富代表在驻地参与微沙龙讨论。

  

  光明网记者刘冰雅利用全景摄影技术制作新闻内容。光明网记者 吴劲珉摄

  

  光明日报记者邓晖、刘江伟、齐芳(从左至右)在人民大会堂进行“炫融直播”准备工作。本报记者 杨君摄

  两会报道,已经成为新媒体新技术的试验场和竞技场。在2016年的两会报道中,光明日报充分利用融媒体建设成果,在技术应用、内容策划和传播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融合靠技术

  实际上,光明日报早在3个多月前,就开始部署两会报道的技术方案。在技术选型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三个原则:领先、实用、可低成本推广。

  所谓领先,就是两会报道采用的技术,一定更能引领媒体技术变革的方向。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全景摄影、VR摄像都是最新的媒体技术手段第一次在大型时政报道中采用。

  所谓实用,就是要确保我们采用的技术,能让用户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获得良好的体验。在进行技术选型的时候,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全景摄影、VR摄像技术。为此,我们考察了至少5种技术解决方案,最终选择了一种无须任何外接设备、支持任何终端的技术解决方案,确保我们制作的两会报道作品可以让用户方便地浏览。

  不过,具备以上两点还远远不够。两会报道作为一次重大的报道任务,我们可以进行超常规投入,但是,如何确保这些成果在今后的常态化工作中得到良好应用,也是不应忽视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全景摄影、VR摄像,还是炫融直播、微沙龙,应用成本都非常低,都具备常态化推广的基础。

  内容拼创意

  据不完全统计,两会期间,融媒体共推出原创文字类稿件1900余篇、视频100多条、音频近30条、VR视频13条、全景图片15组、H5作品17个、图解稿件18篇、动漫作品3条、摄影作品80组,对27场记者会及人大、政协开闭幕会进行了视频图文直播,其中,18位记者参与了三场“炫融直播”。我们还举办了12场“微沙龙”,共邀请19位代表委员、2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与网友进行视频对话。

  在内容方面,我们在紧扣大会主题、彰显光明特色的同时,突出两个特点:炫酷的技术要有内容支撑,成熟的技术要靠创意取胜。

  3月5日,我们推出全景摄影作品《【全景看两会】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召开》,让卡通人物“小明”变身向导,通过14个场景的切换,详尽地展示了人民大会堂以及全国人大召开时的情景,成为两会期间场景最丰富的全景摄影作品,浏览量突破500万。

  对于H5、动漫等相对成熟的技术,我们则将重点放在创意设计和议题设置上,力求通过良好的创意,让这些技术发挥出完美的传播效果。比如,我们先后推出了《慈善法相机,抓拍你我的爱心时刻》《瞄准环保难题,部长带你各个击破》《让小明猜猜你想听哪位部长的声音》《快看,习式主题桌面来袭》等多个H5作品,通过创新交互方式、表达技巧,将严肃的时政内容,策划成有趣的互动游戏,让两会报道变得更加喜闻乐见。

  传播有渠道

  当然,再先进的技术,再优秀的内容,最终需要传播来检验效果。

  今年两会期间,光明日报在采用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手机报等传统渠道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融媒体建设中建成的光明都市传媒、光明校园传媒以及独有的Skype等新渠道进行传播,同时利用合作关系,通过今日头条、360及UC浏览器等合作渠道进行传播。据统计,两会期间,两会报道内容总访问量超过4亿次,日均访问人数超过2500万。其中全景图片累计访问量超过1500万,VR作品累计访问量超过500万,微博阅读量达500万。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融媒体渠道建设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利用光明网是Skype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两会期间将SkypePC版客户端的广告位改为两会专题新闻页,用户登录Skype便可享受两会“新闻大餐”;利用光明都市传媒、光明校园传媒已经建成的渠道,在全国50多个城市2万多家美发沙龙的10万块屏幕上,推送两会视频新闻;在全国100多家电影院的大屏幕上,发布两会消息;在数十所高校的光明校园屏上,全天16小时滚动播出两会新闻。其中,Skype日均覆盖用户超过500万,光明都市传媒渠道覆盖用户超过1500万,极大地增强了两会报道的传播范围。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