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评论员:以包容胸怀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四论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

  网站编辑李爱玲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11-11-08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包容是一种器度、一种境界、一种资源、一种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北京精神”的特征。

  包容,是指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不同的人和事物。它不仅表现为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器量和胸襟,也表现为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境界,还表现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格。因为包容,北京文化才呈现出丰富感和多样性;因为包容,北京才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因为包容,北京的发展才拥有特殊的优势和源源不绝的动力。

  从历史上看,北京位于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和东北森林文化的交汇点上,又位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交错线上,自3000多年前建城、800多年前建都,北京就一直处于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过程之中。元代以来,随着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包容逐渐成为北京文化的显著特征和自觉选择。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漫长时空中积淀下来的包容气质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和提升,成为北京识别度最高的城市性格。今天,北京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都市之一,“新市民”的概念覆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移民。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亮相国际,包容力及成长性使北京在国际都市序列中的地位稳步上升。

  当前,首都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最具人文关怀、最显文明风采、最有文化魅力、最为和谐宜居的世界城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任务艰巨,挑战严峻。首都发展的重任,迫切要求我们大力弘扬、认真践行北京精神,进一步培育开放的姿态和博大的胸怀;对外交流合作的日益扩大,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同样要求我们大力弘扬、认真践行北京精神,进一步培育开放的姿态和博大的胸怀。

  包容精神,体现在坚持正确处理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走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之路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包容精神,体现在正确处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和坚守巩固本土文化的关系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敢于拿来,也敢于扬弃,不卑不亢、以我为主。只有善于比较、善于鉴别、善于吸收,才能兼容并蓄、升华自身;包容精神,也体现在对广大市民的引导和培养上。提高首都市民素质,全方位展示北京人的尊重、理解、宽容和热情,树立北京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文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形象,更好地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全力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建首善自京师始”。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首都的地位和责任,当好龙头和首善,进一步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把包容作为广大市民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追求,增强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动员全市人民树立起强烈的首都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自觉地维护首都的和谐稳定,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