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论新时期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任新钢              日期:2013-09-26               阅读:3802 次

任新钢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实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也是中央16号文件实施5周年,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我们展示成就、总结经验的大好时机,更是我们继往开来、争取突破的新起点。准确分析并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宝贵机遇和严峻挑战,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高校德育的科学发展,开创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给高校德育的科学发展带来宝贵机遇。

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我国高校德育的理念不断创新、体制不断完善、机制不断健全、途径不断拓展,迎来了科学发展的宝贵机遇。

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渗透力,出色的教育模式能够加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优秀的素材能够增加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我们要抓住国家深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机遇,认清形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德育工作格局。

1.科学发展观推动德育工作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是我们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分析、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阶段,新特点、新问题,做到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人才强国战略呼唤德育工作新局面

当今时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强国战略正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拔尖创新人才。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网络管理工作、贫困学生问题等一系列有关德育的重点工作方面有所作为。

3.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德育工作新形式

大学应该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肩负起引领时代、服务社会的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也是大学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者。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工作的蓬勃发展,反映出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德育工作,同样的,通过“服务社会”的方式又是我们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是全球共识,美国、日本、英国等纷纷把对学生进行个人良好品德的教育,传授道德价值观等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虽然我们的价值观与西方国家不同,却都是在为实现各自的“育人目标”而努力。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高校德育肩负起改善社会道德环境的责任。为此,德育工作者应抓住机遇,加强学习交流和借鉴研究,探讨适应新形势的高校德育规律。

4. 重大历史事件提供德育工作新契机

80后、90后大学生在具有时代意义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和国庆庆典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而在“3·14”事件、“7·5”事件中,则表现出了成熟的政治素质。这些表现昭示着多年来,特别是16号文件下发5年来,我们德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经得起检验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沉淀出的抗灾精神、奥运精神、国庆精神都可以成为高校德育最生动、最有感染力的教材,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契机。

二、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影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应该说,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随着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激烈;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更新;随着大学生群体结构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亟需转变;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受到深刻影响。这些新的形势给高校德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1.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宗教和不良社会团体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日益强烈。

高校历来是国内外社会思潮聚集和交汇的前沿阵地,既是发展科学文化的主要园地,也是西方民主文化渗透的重点区域。一些敌对势力运用意识形态的手段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企图演变社会主义中国。一些不良社会团体通过在校内举办意识形态方面的讲座,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植入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是,近年来,一些宗教组织置我国“只能在宗教场所传教”的法律于不顾,悄然把发展教徒的触角伸向大学校园,高校内传教的情况日益普遍。据最新的统计显示,信仰各种宗教的大学生比例占到12%左右。复杂混乱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的现象,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容回避的问题。

2高等教育体制深入改革,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国际化给德育增加显著难度。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正向纵深方向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途径更加趋向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样化,引发大学生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学分互认”普及,“通识教育”推广,“国际游学”兴起,“书院制”教育推广,内地学生与国外港澳台学生的相互交往渠道增多,学籍管理灵活多样。这些新兴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人管辖”模式,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实行“属地管辖”,但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制度来说,缺乏属地管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制度,教育与管理工作难度明显增加,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诸多障碍。

3.大学生群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全新诉求给高校德育造成压力。

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比例大,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学生多样化的要求时常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成为校园不稳定事端的重要隐患。此外,高校研究生比例近年来大幅增加,他们的学历层级较高,知识结构丰富,思想意识成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充分适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另外,如何解决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人才培养的精英化之间存在的显著矛盾?高校中普遍实施的实验班、国际班,如何在做到因材施教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配套?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高校德育必须向精细化、个性化过渡,向开放性、科学性转变。而这种理念的贯彻和落实,需要我们经历艰难的探索和实践。

4.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是高校德育面临的全新课题。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第四代信息技术中社交网络、手机3G网络的广泛覆盖,直接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渠道,写博客、逛论坛,甚至半夜起来上网“偷菜”的学生大有人在。能否充分掌握并积极运用现代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方式,是我们能否占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的重要因素。同时,国内外各种势力利用互联网来争夺社会舆论的控制权,利用互联网来影响和争夺大学生,使得高校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使大学生有效抵制不健康信息的诱惑,帮助他们理性地对待网络,恪守道德准则,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越发凸显出她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可以说,这是一项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事业,也是一项值得德育工作者一生为之奋斗和追求的事业。让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注重高校德育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推进。积极培养德育环境,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探索德育有效途径,迎接挑战,勇抓机遇,奋发有为,争取高校德育工作的更快发展和更大繁荣!



  阅读:3802 次

任新钢的文章
以环保志愿者协会为载体,进行绿色环保教育
论新时期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构架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探索研究生德育有...
国际化视野下高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开设发展辅导课的实践探索
特色院周,德育文化
心系国旗,爱党爱国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