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作者罗文东              日期:2013-04-28               阅读:4203 次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历史性贡献,是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早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 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内容上讲,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从形式上讲,就是要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在86年的漫长征途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三件大事,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成果。历史已经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胜利完成历史使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在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并不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首先发生在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度里。这就要求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从各个历史时期和各国具体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有效的实现形式。列宁过早去世,来不及解决这个难题,但他已经意识到社会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反之,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则“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3页)斯大林同反对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并在实践中构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模式对苏联的强大和世界格局的转变发挥过积极作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越来越阻碍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历史的过渡性和局限性日益显露。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又出现过严重的曲折和失误。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推进,我们党才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才真正自觉地解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伟大的实践催生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昭示我们:“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它是以我国近现代的整个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其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也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以严格的科学性、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开放性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所谓严格的科学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并以严整的逻辑形式加以科学的理论表达。所谓强烈的现实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理论。所谓高度的开放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而是面向世界,正确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面向未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个理论体系既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又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既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又必定越出一国的范围而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党是一个拥有七千万党员的大党,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所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这样的大业,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党同志只有深刻把握和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三部主任、博士生导师)



  阅读:4203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