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作者罗文东              日期:2013-04-28               阅读:4340 次
摘要 西方历史上的人道主义具有人道思想和人道原则、现代社会意识形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三层含义。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道主义的批判、继承和超越,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根本变革。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我们继承和改造历史上人道主义所包含的人道思想、人道原则和现代社会意识形式,并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相结合所形成的人道主义的新形态。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发生了一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大讨论。当时理论界把人道主义区分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两种含义,主张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党的十五大强调:要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就给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大力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本文试图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和人道主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道主义的含义、实质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西方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含义和实质   虽然“人道主义”(德文Humanismus)概念产生于19世纪初,但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人道主义是一种从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才正式出现的社会思潮,并成为现代文化的一个构成因素。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生产方式“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笔者认为,人道主义这种首先由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现代社会思潮,反映了三种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由此构成了它的三层含义:   1、作为人道思想和人道原则的人道主义   从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探讨人不同于虚幻的神和其他自然物的本质,揭示人的理性、意志、直觉、爱欲等属性,主张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道反对神道,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例如,康德认为,人有理性,以自己本身为目的,“自律是人以及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尊严的根据。” 在萨特看来,人与物是不同的,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除了自我塑造之外,什么都不是。 只有存在主义才“配得上人类的尊严,它是唯一不使人成为物的理论。” 人道主义大多强调,应当把人当人看,而不应当把人神化或物化。“人类的一切机构,所有科学和艺术——如果它具有合理性——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使我们人类人道化”。    为了实现这种人道的原则和理想,人道主义反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不人道的社会现象。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道主义揭露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学的黑暗野蛮与惨无人道,要求建立理性的国家。霍尔巴赫明确地说:“社会道德中的第一个道德是人道,人道是一切其他道德的总体。就人道的最广义说,它就是给我们同类的人的心灵以正义的那种感情。它建立在一种有教养的感觉能力中,使我们能够对我们的同类作出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善事。” 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的本质和生存境遇,批判现代工业、科技和管理体制对人的意志、生命、爱欲等的压抑,主张消除现代人的异化或物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道主义研究人性、人的本质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提倡关心人、尊重人,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人道关系和人道理想。   2、作为现代社会意识形式的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与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现代”(modern)一词就是最先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出来的,以表达一个与中世纪相对立的新时代。人道主义论证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提倡自由、平等、人权,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现代社会的普遍发展要求和一般运行机制,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摇旗呐喊的现代意识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以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和占有者”的名义,反对一切超自然的势力,“夺取人对自然的统治权,建立‘人的王国’”。 康德不仅认识到人作为认识的主体,能“为自然立法”,而且作为实践的主体,可以不受外物和自己肉体欲望的摆布,成为“神圣道德法则的主体”。萨特、马尔库塞等人本主义思想家进一步论证人支配外部世界和自身的主体性,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压制了人的主体性,使人类异化为“一种材料、物品和原料而已,全然没有其自身的运动原则。” 我们完全可以说,人道主义是一次较高层次的主体意识的觉醒。  人道主义思想家虽然没有认识到自由平等植根于商品经济关系之中,但他们提出的这些理论和观念却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冲破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等级秩序的束缚,建立自由流动、平等竞争的现代社会的实际要求。卢梭认为,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没有交换,任何社会都不能存在;没有共同的尺度,任何交换都不能进行;没有平等,就不能使用共同的尺度。所以,整个社会的第一个法则就是:在人和人或物和物之间要有某种协定的平等。” 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也明确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3、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   西方历史上的人道主义不仅是一种研究人的学说,而且是一种从抽象的人和人性出发,通过人性论的历史观和世界观、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与利己主义伦理学来表达资产阶级的权利要求和社会理想的理论体系和意识形态。   在哲学领域,14—19世纪的人道主义者大多脱离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来考察人,把人性归结为某种生理的本能或精神的东西,并把这种“抽象的人性”看作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这些人道主义学说一般都假定在人类原始阶段,存在着具有真正人性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但后来这种人性、人的本质“异化”了,人变成了非人;只有到人类社会的未来阶段,这种人性又得到了复归,非人恢复为真人。这样,人类历史就被它们归结为人性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人——非人——人”就成为了人道主义解释社会历史的抽象模式和论证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更是将人的“意志”、“生命”、“存在”、“爱欲”等特征本体化,作为世界的本质,建立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的世界观。   在政治思想领域,西方人道主义以“社会契约”论对抗“君权神授”论,以天赋人权反对封建特权,把资产阶级的权利要求说成是与生俱来的、凡人皆有的自然权利,给资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披上一套神圣、合理的外衣。人道主义所构想的“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在伦理道德领域,西方人道主义把私有制以及由此产生的私人利益和私人关系,作为“当然前提”和“自然基础”,把利己主义说成是人的“自然本性”或一般的“人性”,倡导“个人主义原则”,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辩护。费尔巴哈认为,追求感觉欲望的满足或快乐是人的天性,“永远也不能完全从人身上除去所有的和一切的利已主义”。   西方人道主义上述三层含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完整的思想体系。就表现形式而言,人道主义是普遍的、抽象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人道关系、生活准则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所共有的普遍利益和各种类型的现代社会共有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要求;就阶级实质来说,人道主义是特殊的、狭隘的,主要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特权私利和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动因。我们既不能以人道主义的阶级实质来否定其普遍形式,忽视其人道思想、人道原则和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对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也不能以人道主义的普遍形式来抹煞其阶级实质,将其视为超乎一切时代,超乎一切阶级的“至高信仰”。   二、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很少有像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这样纷繁复杂。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把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绝对对立起来,完全排斥和全盘否定人道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反人道主义”;或者将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完全等同起来,将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都必然会造成思想理论的混乱,妨碍我们正确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批判   19世纪30-4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无产阶级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彻底批判以抽象人道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历史观、世界观和政治、伦理学说,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完整而又科学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批判主要表现在:(1)摈弃了人道主义的唯心史观,把唯心主义从最后的避难所里驱逐出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2)揭露了人道主义宣扬的个人主义伦理道德的狭隘性和局限性,确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3)批判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流派的实质和谬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所谓的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是资本家自由地、平等地剥削劳动力的特权,曾经许诺给一切人以幸福的“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继承   人道主义思想体系中超出资产阶级狭隘眼界的合理因素和优秀成果,作为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但没有被马克思主义所弃绝,反而被马克思主义所吸收和改造,成为了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1、充分肯定历史上人道主义包含的关心人,尊重人的人道思想,以及反映人类社会基本的人道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仁慈”、“正义”、“公平”等人道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仅充满了对剥削阶级“惨无人道”的战争、“不顾人道”的暴行,野蛮残酷的统治的谴责和控诉,而且不乏对真正的人道思想、人道原则的肯定和赞赏。1871年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指出:“公社并不取消阶级斗争……但是,公社提供合理的环境,使阶级斗争能够以最合理、最人道的方式经历它的几个不同阶段。”   2、继承了历史上人道主义包含的人人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以及全人类解放的人道理想,并且为实现这些理想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正确的实践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昭示人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往往把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同人道原则抽象地对立起来,但马克思主义则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是推翻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消灭不人道的现象,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现实途径。   3、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超越   马克思主义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人道主义的合理因素和优秀成果,而且通过对人道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扬弃和超越,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对人道主义局部的、量的修补,而是对人道主义总体的、质的改造,是人类思想由人道主义的旧质态向马克思主义新质态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超越主要表现在:(1)超越了以抽象的人、人性作为出发点的资产阶级历史哲学,找到了科学说明社会历史的新出发点,正确揭示了人和社会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2)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相对抗、人与社会相冲突、人与人自身相异化等诸方面的危机,认清人道主义的理论局限性和阶级狭隘性,打破了资产阶级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万世长存、永恒合理的神话,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建立人与世界和谐发展的共产主义新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给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使“人们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我们应该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分析人道主义的含义、实质及其历史地位,批判、继承和超越人道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三、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人道主义是多年困扰我们理论战线的“斯芬克斯之迷”。怎样认识和对待西方人道主义,能否正确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早在1984 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人道主义作为一个理论问题和道德问题,当然是可以和需要研究讨论的。但是人道主义有各式各样,我们应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革命年代我们叫革命人道主义),批评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 然而,多年来理论界对人道主义的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没有阐明西方人道主义到底有哪些合理因素,可以继承和发扬,到底有哪些错误的东西,需要批判和清除。笔者认为,应该批判历史上人道主义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那部分内容,继承其中所包含的人道思想、人道原则和现代市民社会意识形式,并将这些优秀成果与社会主义制度、理想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新观念和新理论。为了避免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的理解,我们至少应该注意研究和阐发其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的人道思想和人道原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不人道现象。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帮蒋介石打仗,杀了多少人,是什么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各有各的含义。社会主义是最人道的,共产主义是最人道的,保护绝大多数人”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之所以高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就在于它反映了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的现代意识形式。我们继承和改造历史上人道主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要求的主体思想、自由平等观念和人权理论,形成社会主义主体思想、社会主义自由平等观念和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庄严地写进了宪法。这在中国人权发展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前,人权已成为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进一步保护我国人民的基本人权,积极参加国际人权活动,也是我们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第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还应该贯彻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调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强调国家、社会应尊重广大人民的意愿,关心他们的疾苦,维护其合法权利和人格尊严,为其才能的发挥和自由全面发展逐步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但反对按出身和门弟的高低,把人划分为上等人和下等人的奴隶制或封建制的等级观念,而且否定资产阶级按金钱、财富的多少,来确定人的社会地位的价值观念,反对那些享有特权而自以为高人一等,鄙视劳动人民,不尊重普遍劳动者的人格,不关心群众疾苦,虐待妇女儿童等不人道现象,提倡在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作为当代人道主义的新形态,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理论基石。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仅有助于我们肃清封建主义遗毒,消除现实生活中不人道的现象;而且有利于我们解除传统观念的束缚,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开展国际人权领域里的合作与斗争,反对西方大国打着人权的旗号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世界进步人士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了解、同情和支持;而且有利于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载《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6期

  阅读:4340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