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指南
——重读《资本论》
作者洪银兴              日期:2013-05-02               阅读:4022 次

 洪银兴,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学术职务。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学、经济运行机制研究、经济发展研究、宏观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有《经济运行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资本论〉的现代解析》、《市场秩序和规范》、《现代经济学通论》等。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在汉堡首次正式出版,其余各卷在马克思1883年逝世以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中国第一个三卷本《资本论》正式出版于1938年,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完成。之后二人又继续翻译《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并于1949年出版。至此,《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全部出齐面世,为《资本论》的研究、传播创建了一个良好而科学的平台。



  ■开栏的话

  中国近现代的学术发展,多是以西方话语来建构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济学即如此,从严复翻译《国富论》算起,经济学传入中国已经110年,在这奋斗求索的百余年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引领了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进而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西方经济学中能够为我所用的学术思想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共同培育了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体系。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探索,面对这一创举,在建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经济学方面,学术界显然还做得不够。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国外已有的学术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另一方面,更要对中国的传统学术思想与文化现状有深刻的领会。担负这一重任,首当其冲的,当是静下心来重读经典。

  经典,是人类思想经实践检验后沉淀下来的精髓,重读经典,不仅能够正本清源,带来新的感悟,对当下和未来产生新的启发,更可能催生出新的经典。为与读者共勉,经济学版特开设《重读经典》栏目,约请知名学者一同含英咀华,共享时间筛选出的盛宴。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首先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以严密的逻辑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同时,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基本特征和经济规律。

  有不少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一百多年前发表的《资本论》,今天还适用吗?尤其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还起指导作用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对《资本论》生命力的现实考验。在今天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发现,《资本论》的生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显示:一是它作为理论范式所涉及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在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时代化和中国化的指南。二是对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仍然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应该承认,《资本论》中的个别结论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说明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的现实。特别是,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中国,与《资本论》对未来社会带有预见性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别。但这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会随着所面对的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地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只是规定了未来社会的基本方向,并没有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体制作出具体规定,也没有可能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作出猜测。这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时代化和中国化的要求。显然,在这里《资本论》不是提供教条,而是提供。

  在《资本论》确立的经济学范式的框架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化、中国化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在空间上,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时间上,就是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系统回答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前一时期,受所谓“普世价值”的影响,经济学界也出现了淡化经济学阶级性的倾向,强调提供超阶级的一般经济学理论。实际上,政治经济学涉及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其阶级性是显然的。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就公开主张和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服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不仅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表现在为无产阶级揭示了理想社会,这就是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来以后,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又提供了建设新社会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资本论》,对旧社会,它是批判的武器;在新社会,它是建设的指南。

  现在理论界都喜欢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许多本来就能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说明的问题,似乎只有西方经济学才能说清楚,这是不公平的。我国的经济体制在转向市场经济后,许多经济条件与《资本论》中分析的经济条件相近,因此《资本论》的许多原理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研究和经济实践仍然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资本论》论的是资本,它面对的是市场经济,从这一意义上说,《资本论》是市场经济论。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确认后,《资本论》中阐述的一系列市场经济原理自然可以得到应用。比如,商品货币理论、竞争理论、地租理论、信用经济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不只是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改革的制度设计,而且对企业家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决策都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在一般人看来,《资本论》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其实不完全如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面对资本主义经济,《资本论》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分析。经济落后的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相对落后上,需要以发展生产力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资本论》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用了很大篇幅研究生产力。从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分工再到机器大工业,马克思对每一种生产方式都进行了细致的生产力层面的分析。在他看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劳动的社会性质,二是社会内部的分工,三是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些正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重要依据。

  目前对《资本论》的研究存在着两个偏向:一是用《资本论》中的只言片语批评当前的改革开放政策;二是在没有准确掌握《资本论》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随意批判《资本论》。作为经济研究者,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和掌握《资本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学习和掌握《资本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经济学就是要用经济概念和经济范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概念、范畴、理论模型很多,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在当前阶段所要保留和运用的《资本论》的经济范畴和原理,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阅读:4022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