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作者郑杭生              日期:2013-03-20               阅读:4039 次

 来源于:《人民日报》2011-04-21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要求我们科学认识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探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准确把握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内涵

  全面理解“社会管理科学化”这一命题,前提是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和“科学化”的内涵,并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关于社会管理。一般来说,对于社会管理可以从内涵、外延、主体、手段、目标、任务、作用等角度来理解。从内涵上看,社会管理是一种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在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有所不同,但社会管理的内涵和本质属性是不变的。从外延上看,社会管理涉及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既包括现实社会领域,也包括虚拟社会领域;既包括社会组织等社会实体,又包括社会关系等社会软体;既涉及各个层次的社会群体,也涉及不同地域的基层组织。从主体上看,社会管理的主体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而且包括其他社会主体,这是社会管理与社会统治的基本区别。从手段上看,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规范体系。社会规范既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等硬规范,也包括道德、价值等软规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软规范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从目标和任务上看,社会管理是为了维系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公正、增进社会认同、推进社会和谐以及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减少社会内耗、控制社会冲突、弥合社会分歧等。其中,维系社会秩序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从作用上看,社会管理可以推动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

  关于科学化。科学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即从客观实际出发,探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固有的而不是虚构的规律。社会规律因为涉及社会成员及其群体有意识、有意义的活动,涉及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因而与自然规律不完全相同。在社会领域强调实事求是,也包括从社会基本共识等实际出发来分析和研究问题。科学化中的“化”,根据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所说的,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也就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意思。事实上,这种彻底的科学化是没有止境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努力,坚持与时俱进。

  关于社会管理科学化。在科学分析社会管理和科学化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所谓社会管理科学化主要是使社会管理更加符合规律性,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把一些好的理念转化为科学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当前,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应重点把握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社会成员的需求。一方面,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使社会管理更加符合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创造新的形式;另一方面,准确把握社会成员的新需求特别是安居乐业的基本需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努力满足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与此同时,应着力消除各种不符合社会管理规律的观念和做法,如习惯“整治”、“命令”思维、主张“政府包打天下”、过于注重事后管理、过于看重硬性手段等。

  重点抓好“六个结合”

  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相结合。所谓治标管理,就是过去常见的应急性管理方式;所谓治本管理,就是从源头抓起的“大管理”,主要内容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注重制度安排的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可否认,应急性管理方式十分必要。但问题在于,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过多依赖应急性管理,对源头治理重视不够。这就要求我们把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呈多发态势,并且触点增多、燃点降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靠刚性手段来维护稳定,就会导致成本很高却收效甚微,甚至陷入越维稳群体性事件越多的困境。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从根本上说应不断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的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内在地蕴含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除了监控是以刚性管理为主,服务、协调、组织都是以柔性管理为主。社会管理要实现标本兼治,在具体实行方式上应坚持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柔性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方面投入,这是柔性管理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三是突出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既是管理也是服务。最佳的管理方式是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强化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实效。之所以强调柔性管理,就在于它体现了社会服务的理念,而这正是群众最关注的方面。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这些论述既涉及社会管理也涉及社会服务,充分体现了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有机统一。

  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社区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胡锦涛同志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二是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只有做好社区管理工作,才能做好整个社会的管理工作。三是基层社区管理的实践创新,为整个社会管理的制度设计提供新鲜素材。我国的社会管理经验主要由中央经验、地方和部门经验、基层社区经验这三个层次构成。总结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经验,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高端社会管理设计。

  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胡锦涛同志强调,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这一论述充分表达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管理理念,既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又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形成推动社会管理的合力。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社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方面,社会管理应始终坚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态度,不断探索其中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社会管理作为对人的管理,应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特别是从教育疏导入手,融法、理、情于一体,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从而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执笔:郑杭生)



  阅读:4039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