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幸福的“盒饭书记”

记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上)

  网站编辑bsd-6  责任编辑冯琳琳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5-01-27

  原标题:记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上)

  俞复玲每天都拎着一只竹篮子上下班,篮子里装的是她当天午餐的盒饭。

  作为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说:“社区工作没准点,自带盒饭可以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处理各种事情,灵活方便。”

  于是,大家便送给俞复玲一个雅号“盒饭书记”。

  社区就像一个家

  这些年,除了天天拎盒饭,俞复玲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放下竹篮去“早巡”。

  “社区不少问题就是通过‘早巡’发现解决的。”俞复玲说。一次“早巡”中,有志愿者反映,一名独居老人家里发生煤气泄漏,差点酿成大祸。俞复玲当即与社区其他领导商量,决定组织志愿者每年定期对独居、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家庭进行煤气、电器安全大检查,杜绝此类隐患。

  乐业才能安居。划船社区是个老小区,再就业任务很繁重,俞复玲努力收集各类就业信息,并根据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培训,如今划船社区居民就业率达99.7%,被评为全国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近年来,居民更关心的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俞复玲说,现在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寄托着一家人的希望。社区有个姓程的小伙子,文科专业,成绩不错但性格较内向,每次应聘,总是笔试合格了,面试被刷下来。大学毕业一年多,小程窝在家里当宅男,父母都很焦虑。俞复玲得知后,把小程“请”出来到社区当“义工”,还带他串门入户,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半年后小程顺利通过一家企业的面试,找到了喜爱的工作。

  百姓冷暖事滴滴在心头

  社区有不少残疾人,这个特殊的困难群体,时时牵挂着俞复玲的心。

  俞复玲认为,残疾人大多有自卑感,孤独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能不能利用或培养残疾人的一技之长,让他们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于是,社区“助残服务梦工坊”开张了,这是为残疾人提供劳动就业、康复训练、文体活动等综合服务的场所。

  俞复玲给善摆弄花卉的残疾人老王设立了花卉超市,不到两天,即被充满爱心的居民争购一空。接着俞复玲又找企业求助,揽来了一些纸盒包装、小五金装配等简单加工活,让那些行动不便、智障甚至盲人来到梦工坊,一起聊天,一起快乐地干活,每年还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军军患自闭症20多年,不愿出门,不愿与人交流,严重时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母亲不得不辞职照顾他。俞复玲领着军军走进了“梦工坊”,每天不忘抽时间陪他说话。终于有一天,他望着俞复玲轻轻地喊出了一声“书记阿姨”,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俞复玲也欣喜万分。此后,在“梦工坊”欢乐的氛围中,军军也能与大伙交流了,心理医生表示,军军的转变简直是个奇迹。而军军母亲几次流着眼泪说:“是俞书记救了我们一家。”

  划船社区地势低洼,一场大雨就四处积水,居民深感不便。前两年,宁波遭受百年未遇的“菲特”台风袭击,划船社区成了重灾区,不到24时小区积水即齐腰深,俞复玲在抢险一线奋战了7天7夜,累得嗓子都发不出声了。大水退后,俞复玲痛定思痛,觉得这个状况必须彻底改变。

  于是,她盯上了江东区委书记胡军,准备就划船社区低洼地改造问题与书记约谈。胡军带着有关部门领导来到划船社区,与居民代表面对面沟通协商,确定了加高河岸护堤、更新排水泵、疏通窨井及排污管等多项措施,使划船社区的排涝抗灾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胡军说,俞复玲此举,也为他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供了一项新常态化制度——群众点题约谈,干部答题解难。

  和睦墙门传递快乐

  俞复玲上任不久,遇到了一件棘手难题,划船社区刚由4个小社区合并成大社区,小区与小区之门隔着铁门,居民通行不便,有的提出拆掉铁门,有的认为打通不利安全,不同意拆门。俞复玲天天到门两边住户走访,听取意见,双方依然情绪对立。后来俞复玲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白天开门晚上锁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大伙确实感受到开门的便利,最终拆除了铁门。

  这事也引起了俞复玲的反思,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应该有浓浓的人情味。她带着墙门组长挨家挨户把“邻里守望卡”发到居民手中,卡片上印着各个楼道住户的门牌号码、联系电话等信息,有事可以互相照应帮忙。

  “倡导和睦墙门,关键是要增进邻里间的交流了解。”俞复玲发起组织居民一起包粽子、尝月饼、吃年夜饭。“一个楼道10来户人家,互相熟悉了,即便邻里间有些误会也能很快化解。”俞复玲说,他们还办起了社区和睦邻里节,一起夸夸好邻居,那些互帮互爱的小故事,让人心生感动。

  社区有台家喻户晓的“小春晚”,那就是一年一度的精神文明成果展演,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九届。这些作品有鲜明的草根特色,如歌舞剧《邻居甜蜜蜜》、表演唱《墙门年夜饭》等,都是根据社区真实的故事,由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俞复玲说,演出时,他们还把主人公本人请上舞台与观众见面,台上台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新华网宁波1月7日电 记者张奇志、郑黎、裘立华)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