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

作者王小润  网站编辑杨宾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09-10-2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各地都想科学发展,也都认为自己是科学发展,但现实可能并非如此。某些地方的发展仍有粗放之嫌,究其原因,很关键的一点是缺少一套指导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均把经济增长作为核心,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的发展观引起了一系列问题。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国内一些学者和机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在评价中仍然存在偏重经济发展总量,忽视对社会发展指数及民生指数的考核,唯GDP论英雄等弊端。多年以来通行的以GDP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虽然也能够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重经济轻环境,重眼前轻长远,缺乏对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也缺乏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评价指标,不能反映出经济体增长背后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成本,不能很好地概括发展的全貌,有时还可能造成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甚至弄虚作假的弊端。

    建立完善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对已有的评价体系进行反思,必须解决现有指标体系中不够完善甚至不合理的问题,构建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而指导城市建设,规范政府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此方面,有些尝试值得注意,比如自2005年开始,“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开始构建、探索更加符合我国实际、更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评价体系,经过五年来的实践,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已在动态发展中逐渐走向成熟。该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含经济发展指标,而且包含社会进步指标、民生改善指标、环境友好指标、运行效率指标等,符合中小城市发展的实际,在实践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评价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发展。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框定,才能科学地反映出发展的绩效,才能为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路径。所谓反映出绩效,就是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判,体现出各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差距及出现的问题;通过社会评判和公众监督,形成强大的约束力,督促政府部门不断纠正偏差,使公共决策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谓提供了有效路径,就是进一步明确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着力抓好的重点和关键点,明确怎样的发展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而降低探索与改革的成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节约。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