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的施工队长

作者孙新军  网站编辑王艳  责任编辑高 斌  来源前线网--《前线》杂志2018年第06期  日期2018-06-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做好新时代的首都城市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落实首都城市总体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需,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表里兼顾、内外兼修,锐意创新、主动担当,注重在精准细化、精密细致、精雕细刻、精打细算、精明细巧、精心细腻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城市运行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北京篇章。

  打造优美大气的首都城市环境

  以重大活动保障为牵引,实现城市环境大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作为首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形象,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着眼“四个中心”新要求,紧紧抓住重大活动多、政治影响大、保障要求高等特点,坚持“四个意识”和首善标准,着力营造“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运行服务保障中,确定建筑物外立面、环境卫生、景观布置、道路设施等13大项、68大类、2033项环境整治提升任务。特别是长安街环境景观工程,立足神州第一街“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风格,出图集、定标准,出导则、定规范,出办法、控质量,开展建筑界面、交通设施、城市家具、绿化景观等8个方面整治提升,更新更换护栏110公里,设计铺装人行步道5.1万平方米。重大活动环境保障带动了城市环境面貌的大提升,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大发展。

  以重点任务为推动,实现城市环境大改善。抓好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任务落实,编制《首都环境建设任务书》,确定264项重点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线带环境建设。组织开展宛平纪念活动周边、八角南部区域、门头沟石龙经济开发区等44处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22条市级重点道路环境建设达标。完善全面统筹协调决策、环境建设综合考评、网格化城市管理、环境建设社会共治、京津冀环境建设协同等“五个体系”建设,实施全过程管理,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品质,让人民群众共享环境建设成果。

  以检查考评为手段,推进城市环境大发展。完善环境建设管理考评机制,修订考评细则,健全指标体系。“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市级台账曝光环境问题9778个、处置率99.33%;区级自查发现问题43.9万个,解决率97.7%。发挥12345、12319群众热线作用,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推进社会共治,形成城市管理共治氛围。推进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网格化平台覆盖16个区、274个街道乡镇,共有网格5.7万个。2017年处置城市管理问题325万个,推进了城市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健康发展。

  装扮美观宜居的群众身边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又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2017年以来,我们以治理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为突破口,下大力气改善群众身边环境。

  推进背街小巷治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组织实施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确定三年完成全部2435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务,明确“十无一创建”标准,大力整治违法建设、开墙打洞等脏乱难点问题。创新推行街巷长制,落实“日巡、周查、月评、季点名”、市容市貌监督员制度,2432名街巷长、223名市容市貌监督员全部到位,2017年实现开工整治1484条街巷。推进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和通州区2145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通过治脏、治乱、建新,街巷胡同环境显著改善。

  推进架空线及天际线治理,改善群众视觉环境。开展架空线入地大会战,制定核心区三年工作方案,明确以撤线拔杆为标准。2017年共完成106公里主次干道通信、65公里电力、70公里路灯、27公里电车馈线架空线入地,拔除线杆5446根,对845条背街小巷架空线实施了规范梳理。规范治理市级挂账违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1458块,集中清理建筑物屋顶广告牌匾,净化了城市天际线。推进二环路、长安街彩虹门等景观照明工程改造,开展无灯道路路灯建设,加强城市照明开闭灯人性化管理,提升首都夜景照明水平。

  推进城乡结合部整治,改变环境脏乱面貌。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涉及67个乡镇571个重点村)环境基础设施滞后、环境脏乱等问题,开展城乡结合部重点村环境专项整治。解决多个重点地区资金缺口、公共服务设施缺失、市政道路辅路清淤等500余处环境问题,清理脏乱死角1万余处、垃圾8万余吨、非法小广告193万张;完善垃圾收运设施3521个,修缮公厕92座,清洗粉饰建筑外立面9万平方米,改善了城乡结合部环境面貌。

  提供充足顺畅的能源运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坚持首善标准,不断提高供热、供气、供电服务质量和精细管理水平,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城市管理带来的便利。

  供热保障不断完善。我市供热面积8.4亿平方米,区域锅炉房3407座,供热单位1408个,均位居全国首位。为确保市民温暖过冬,大力推进热源建设,2017年新增供热能力3000万平方米。完成112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近年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950个。

  燃气供应不断加强。我市已有燃气居民用户928万户,天然气年用气量达到164亿立方米,位列世界大城市第二位。2017年建成陕京四线天然气工程,新增输气能力7000万立方米/日,形成“五环、八放射”的城镇输配体系,管网覆盖中心城区和各区新城。开展“送气下乡”,惠及118万户,推进平原地区“镇镇通”工程建设。

  供电能力不断提升。我市年用电总量为1067亿千瓦时。2017年建成蔚县—门头沟输电工程,增加外受电能力300万千瓦,全市外受电能力达到2300万千瓦,城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4%,位居全国前列。推进46项“煤改电”配套主网工程,完成电网重载区域主变更换,增加了受电负荷能力。

  充电设施不断增长。加快推进充电设施体系建设,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10.85万个,车、桩比例1:0.7。针对大型商超、交通枢纽、公园景区及地铁P+R停车场等公共场所需求,完成3000个公共充电桩年度新建任务。应用互联网管理平台,方便市民查询使用,全市公共充电桩数量增加至1.88万个,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增强垃圾分类自觉意识。认真落实国务院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北京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意见,广泛开展立体式宣传,组织垃圾分类进校园、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3000余场,覆盖30万人次。率先开展161家中央单位与部队、127家市级公共机构、1700家区属机关垃圾强制分类,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527个、覆盖251万人。探索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新模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部委检查组联合验收。

  增强垃圾设施处理能力。近年来,我市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鲁家山生活垃圾焚烧厂、朝阳区循环经济园焚烧二期等一批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到2.1万吨。加快推进20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高安屯、大工村、南宫三座焚烧厂实现满负荷运行,每天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4400吨,垃圾资源化处理比例达到60%以上。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大兴、房山项目建成投运,朝阳、海淀、丰台项目开工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的质量、处理能力显著增强。

  增强公共厕所规范管理。编制印发《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农村公厕、户厕建设基本要求》,提升农村地区、旅游景区500座公厕品质,东城区街巷胡同公厕精细化管理、海淀区智能公厕应用、西客站地区公厕管理人性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增强道路分级作业管理。细化城市道路分级管理,全市1197条一级道路实现 “一扫两保”,1983条二级道路实现“一扫一保”。提升机械化作业能力,机扫率、冲扫洗收组合工艺作业率分别达89%、88%。实施冬季洗地作业,提高次干道清洗频次,扩大再生水冲洗范围和使用量,日用水量6.7万吨(其中再生水3万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降低道路扬尘污染,道路尘土残存量年均值在13.9克/平方米以内,同比下降5.9%。

  完善安全有序的城市运行保障

  “管路互随”消隐保安全。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把安全关、质量关。探索建立管线运行管理状况评估体系,开展结构性隐患排查,完成消隐工程613项、120公里,4万余座检查井病害治理。强化“管路互随”机制,减少“马路拉链”现象。落实挖掘工程地下管线安全防护机制,地下管线事故率同比下降11.4%。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任务12项、约100公里。加快燃气、供水、热力、通信、电力等各类管线集中入廊,方便安全巡查和检修,推动基础设施集约使用。

  长输管道保护防风险。贯彻落实国家《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和北京市实施意见,加强多方协调,开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外部检测、高后果区识别和风险评估。对市域管网进行全面排查,确保能源主动脉通道绝对安全,确保城市生命线安全有序、平稳运行。

  应急体系建设保运行。落实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要求,开展首都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领域“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狠抓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排查治理安全隐患7144项。发挥城市公共设施事故应急指挥协调作用,现场指挥调度、处置突发事件35起,汛期及时处置渗水等隐患200余处。

  (作者:孙新军,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