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精神”要靠每个市民去践行

  网站编辑丁莉莎  来源新京报网   日期2011-11-15

  每个北京人都在诠释着“北京精神”,也只有每个人都去践行,这样的“北京精神”才能更有生命力。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北京人从此有了自己的“精神名片”。

  历时18个月的酝酿之后,昨日上午,290余万北京市民参与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投票结果公布:“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以占总票数59.97%的比例胜出。

  290余万张投票,昭示“北京精神”诞生于民间。众多北京人的热情参与,见证着这八个字的“北京精神”,不是从无到有的赋予,而是从无形到有形的提炼,它来自于民间,发掘于北京人自己的灵魂深处。

  正因如此,“北京精神”具备很强的普适性,不特指某一个时代,也不独属某一些人群。 比如,以“爱国”为核心的北京精神,历史上,有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开国大典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在今天,从奥运时期的数十万志愿者,到国庆节时家家户户门口的国旗飘扬,北京精神也在大街、胡同的寻常生活里流淌。

  正如一位市人大代表所说,“‘北京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总结不总结,都流淌在市民的血液中。”而现在“北京精神”的正式发布,既是所有北京人的一次集体内省,更是一种鞭策——“北京精神”,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除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和这些词汇相对应,人们都能想起很多普通北京人的脸庞。

  被誉为中国新经济“发动机”的中关村里,屡屡上演的科技突破和企业发展奇迹,不就是“创新”吗?近年来在京工作生活的外国人逐渐增多,五湖四海、肤色各异的人在北京生活的怡然自得,不就是“包容”吗?从各项重大活动到日常生活,众多志愿者已成从不缺席的风景,不就是“厚德”吗?

  的确,每个北京人都在诠释着“北京精神”,也只有每个人都去践行,这样的“北京精神”才能更有生命力。

  “北京精神”,既可以体现在出租车司机的一次载客服务,也可以体现在文博机构的一场文化展览;既可以体现在科研工作者的一次理论创新,也可以体现在一线工人的工作改进;既可以体现在普通市民给外来打工者的一次指路,也可以体现在去歌剧院观赏一场异域表演;既可以体现在老师课堂上的言传身教,也可以体现在医生节假日坚持上岗的一次手术……

  一座城市是由千万个体组成,每个人的精气神儿,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城市的气质,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潜力,而要让个体织成更好、更牢固的“网络”,不能仅靠政府部门的组织,还要依赖社会共同的、内生的信仰。

  现在,北京人自己总结出了“北京精神”,这是过去行动的概括,也是未来行动的指引。只要每个人都“精神”起来,终能汇聚成建设新北京的一种强大力量。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